泗阳红色印记——洪泽湖斗争纪念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零星到燎原,党的发展历程是一幅恢弘篇章。在泗阳县,仍保留传承着许许多多红色印记。今天,我们带大家走进位于泗阳县裴圩镇的洪泽湖斗争纪念馆,还原那些红色记忆中的生动故事与瞬间,穿越古今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泗阳裴圩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块有着许许多多曲折、感人故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1940年至1948年,淮泗县政府设在裴圩,成为淮北根据地的重要部分,淮泗县成立后曾经历撤销和恢复重建过程,但淮泗轰轰烈烈的革命战火一直在延续。

讲解员 杜若琳:1942年在“三岔伏击打鬼子”一战中消灭日本鬼子和伪军200余人。1943年春节在“顺河集白刃战”中,新四军一个排,连续打退鬼子14次冲锋,消灭日本鬼子和伪军300余人,我军有26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9人受重伤。

抗日战争胜利后,洪泽湖的人民迎来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正在准备土地改革和生产建设时,蒋介石又发动了全面内战,调集重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

讲解员 杜若琳:1946年,国民党74师占领了南新集,淮北地委撤离了淮北,带领主力北上。县、区、乡党组织和地方武装转移到洪泽湖、成子湖畔,坚持武装斗争。由于敌人的不断围剿。他们吃草根、找野藕。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仍能主动出击敌人。偷袭敌顽乡公所。掩护干部转移,在洪泽湖上坚持了整整58天,也就是后来我们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洪泽湖斗争58天。

我军主力北撤后,淮泗境内党的基层组织遭受了严重破坏,基层干部和人民顿时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地主还乡团横行霸道,“拔田倒租”残害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

讲解员 杜若琳:黄圩区启明乡农会长魏德夫妇(单庄居委会人)被地主恶霸陈刚带到洪泽湖边活埋。黄圩乡农会长杨大成夫妇被地主陈化活活打死。裴圩乡农会长龚清和基层干部孟国良被地主还乡团活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1947年正月初,淮北支队在饶子健司令员率领下,分几路出击,正月十五一个早上踹掉了国民党沿湖的卢集、尤咀、曹嘴、陈集、裴圩等八个顽乡公所,活捉击毙了8个顽乡公所长。

讲解员 杜若琳:陈集顽乡长陈界负隅顽抗被愤怒的人民点火烧死。两次奇袭敌设在新集的区公所,解救了46名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同年,淮泗境内的所有党组织及基层政权得以恢复,他们带领人民继续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改革,肃清暗藏在洪泽湖里的敌人和特务分子,洪泽湖畔的人民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据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淮泗牺牲的烈士达945名。为纪念他们,中央军委和地方政府于1956年,在裴圩镇境内建起占地22亩的烈士陵园。园内树立“洪泽湖斗争烈士纪念碑”。2013年裴圩镇在烈士陵园内启动建设了洪泽湖斗争纪念馆,2014年启动馆中实物收集工作,2015年3月,展示馆、园中亭台、纪念碑、主题雕塑群相继建成。纪念馆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展厅面积200平方米。分为前沿、党政建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支前工作、缅怀先烈、领导关怀等7个板块,采用图片、文字、实物、视频、场景还原等形式再现了那段艰辛而难忘的历史。

市民 毕奎:今天通过参观洪泽湖斗争纪念馆。感触非常深。太多的烈士先辈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以后要坚定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党员 张惠敏: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参观了洪泽湖斗争纪念馆。我们要向革命先烈那样努力。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向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目前,裴圩镇洪泽湖斗争纪念馆已成为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镇内外参观者达万余人。

裴圩镇副镇长 刘涓:洪泽湖斗争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挖掘本土的红色文化,为爱国教育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身边教材,下一步,我们裴圩镇将对洪泽湖斗争纪念馆进行进一步的改造提升,包括园区的颜值,绿化,服务水平等,以更好的为群众提供一个集教育,宣传,游览及立体的一个教育基地。

(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董力源 徐亮 编辑/姚娣 庄密)

【版权声明】本条新闻的版权归泗阳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Hash:8899dbde5c9adc33eb1e58cb68467fbecc0d8dfc

声明:此文由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