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风景区旅游攻略「三游洞景区导览图」

导读:三游洞风景区旅游攻略「三游洞景区导览图」 三游洞风景区简介,宜昌三游洞旅游怎么样 宜昌三游洞景区最具特色的景色是什么? 三游洞在哪儿?求详细旅游攻略

三游洞风景区简介,宜昌三游洞旅游怎么样

三峡画廊之中,有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西陵峡口,它就是闻名遐迩的三游洞文物风景区。

三游洞文物景区位于宜昌市区西北十公里西陵山北峰的峭壁间,背靠长江,面临下牢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洞景奇绝,山水秀丽,是始于唐宋时期的著名古迹和游览胜地。

三游洞历史悠久,清代龚绍仁诗云:“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据史料记载:“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升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剌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路过夷陵(今宜昌),恰遇好友元稹。诗人元稹由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调迁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客居夷陵。元白三人同游古洞,置酒畅谈,通宵不寐,恋恋不舍,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书于洞壁。现洞中尚存明代重刻的白居易《三游洞序》碑石,诗已失传。三游洞即由此得名。到了宋代,三游洞已成为南方游览胜地。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于嘉祐元年(1056年)冬,从故乡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同赴京,途经夷陵,寻胜游洞,赋诗唱和。人们称白居易三人之游为“前三游”,而称苏轼父子三人之游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清人鲁先榜描述它是“四望皆山,一峰出众;峻岭之间,横开一洞。”下临深谷,峭壁百丈,形若穹厦,冬暖夏凉。洞室开阔,深约三十米,高六米。洞口藤蔓倒挂,随风飘拂,洞中岩石褶迭起伏,断裂纵横。有三根似圓若方的钟乳石柱,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并陈列有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的汉白玉石刻像、字画多件。后室幽奥,洞壁上有几个小洞,即所谓“洞中有洞”,但可望而不可入。左壁有一耳洞,佝偻扶壁前行十几步,可通于洞外。游从多从此洞爬进爬出,把石壁磨得光滑发亮。石壁顶部有一形若悬钟的奇石,用石子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声如鼓。所以有“天钟地鼓”之说。因三游洞景色绮丽,曾被古人喻为“仙境”、“幻境”、“桃源洞”。至今洞壁上仍留有“洞天福地”的巨幅题刻。

大自然造就了三游洞绮丽的自然景观,历史留给了三游洞丰富的人文景观。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开发和建设,三游洞现已形成以文物为特色,山水洞泉浑然一体,亭台楼阁交相映辉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区。洞内整修陈列的碑 刻琳琅满目。“元白塑像”立于洞室,若明若暗,惟妙惟肖。游人来到福地洞天,总爱和元白三人“合影留念”。洞外下牢溪旁,“陆游泉”水清澈如镜,半壁石亭依山而建,古朴凝重。三游洞所在的夷山,旧貌换新容。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记的至喜亭,造型独特,似仙女亭亭玉立于西陵峡口,中外游客,“至之则喜”,以登亭远眺为乐。因张飞擂鼓而得名的鼓台旁,高大挺拔、栩栩如生的张飞塑像,再现了一代猛将的勃勃英姿。雄踞峡口的古代军垒,形若城堡,与张飞擂鼓台遥相呼应,仿佛要把人们带进那战鼓声声的古战场。中华震旦角石园、世界华人印章石园、抗战纪念遗址、刘封城遗址、津亭、山谷亭、长廊、观峡洞、栈道等遗址和景点,或依山而建,或临江而筑,高低错落,妙趣横生。仿古建筑楚塞楼,位于三游洞山顶,在郁郁葱葱的群峰之间,显得气势非凡,格外壮观。登楼四望,重峦叠翠,风韵多娇,西览山重水复的峡江画廊,东眺举世闻名的葛洲坝雄发。正如白居易在《三游洞序》中所云:“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

宜昌三游洞景区最具特色的景色是什么?

提起宜昌,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它是湖北省第三大城市,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地带,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就在宜昌市境内,素有“世界水电之都”的美誉。宜昌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三峡人家、三峡大坝外,“三游洞”也非常值得一去。

三游洞,位于宜昌市西陵区,距离市区约10公里,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年底到这里游玩都不要门票。

关于三游洞名字的由来有两个说法,其一为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白行简三人一同游历过这里,被称之为“前三游”;其二为宋代时期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一同来此游历,被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处于伸向江中的半岛的山上,即西岭山北峰峭壁之上的一个山洞,洞口面朝下牢溪,背靠西陵峡峡口,其景色自然十分的秀美,在古代时有人曾赞誉这里为“幻境”,如今看起来给人的感觉依然十分梦幻,如果航拍的话效果会更佳。

三游洞所处位置险峻,走进洞内给人的感觉十分宽敞,整个洞穴呈不规则长方体,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一座典型的石灰岩溶洞,其形成年代可能距今已有5亿到6亿年,洞内除了拥有三个古人的雕像外,石壁上还可以看到许多的摩崖石刻,这也是与很多溶洞不同的景观,不仅景色壮观,文化底蕴也是十分厚重。

三游洞规模并不太大,但它的壁刻绝对是最多、最密集的,虽然密集但排列有序,其中在洞内外至今尚存宋代欧阳修的题记《三游洞序》,加上其他的石刻及碑文共达40多件,为三游洞乃至宜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料。

三游洞不仅拥有奇洞怪石,站在洞口处更是可以看到一条清溪从前流经,它就是下牢溪,据当地地方志记载,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游览过三游洞后还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清泉,并取水煮茶,顿时茶香四溢,茶水喝起来更是十分甘甜,于是赋诗赞誉道:“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这处泉眼也被称之为“陆游泉”。

三游洞风景区除了核心景区三游洞外,还有至喜亭、张飞擂鼓台、印章石园、古军垒遗址、楚塞楼等景点,其中眼前这座雕像即为“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中记载,东汉时期张飞为扼守三峡关卡在此擂鼓、操练兵马。

在“印章石园”中汇聚了120多位世界知名华人画家的印章,这些印章皆为三峡大坝坝底江心石制作而成,质地坚固且颜色鲜亮,汇聚在一起与自然环境恍若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让人赏心悦目。

在山巅还有一座亭子格外有名气,名曰“至喜亭”,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为峡州太守所建,并邀请了著名大文学家欧阳修为这座亭子作记文《峡州至喜亭记》,使得至喜亭成为了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当年修建的那座亭子因战火被毁,如今我们看到的至喜亭为后期复建而来,在亭子中可看到欧阳修的《峡州至喜亭记》及古诗画作十余幅。

三游洞的知名度虽然不高,但其自然景观及文化内涵却不得不让人赞叹,其历史涵盖的范围更是让人惊叹,从东汉到近 皆有历史遗存。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或听说过湖北宜昌的“三游洞”?对这里的景观有什么印象?如果有时间,你会到这里游玩参观吗?

三游洞在哪儿?求详细旅游攻略

 三游洞内外有很多碑刻与壁刻,具有历史价值与书法欣赏价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唐宋以来,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历代游览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过职的官吏,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保存下来并已经发现的近60件,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像清人陆维的隶书壁刻“鬲凡”,陈建候命长女闺瑛用小篆书写的《占合掌岩》巨幅壁刻“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辟开混沌蒙窍,露出人间生死关”。均堪称书法上品。

出三游洞沿石阶下行到下牢溪畔,悬崖腰畔有一方形石井,依峭壁上履石亭,这便是“陆游泉”。据地方志记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游览了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之余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这便是陆游泉的来历。

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柱形石峰,上有小平台,遍是著名的“张飞擂鼓台”。据地方志记述,三国时期蜀汉猛将张飞在宜都郡(今宜昌)任太守时,曾在此台擂鼓督练兵士。猛将张飞的所雕像背依幽深峡谷,下临滚滚长江,环眼圆睁,虎须戟张,巨臂挥捶,似闻隆隆能够战鼓声,再现了这位古代名奖的勃勃英姿,游人至此,纷纷摄影留念。擂鼓台是游客最喜爱的景观。

三游洞顶临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三亭组合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朝,由峡州(今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在大江边,为的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景佑四年(1037年)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巴楚乐宫》展出的巴楚乐器“八音”齐全,乐舞图象婀娜多姿,在古色古香的舞台上,身穿古典民族服装的演(奏)员,以复仿制的15类97件巴楚乐器,奏楚曲巴乐,拌巴歌楚舞。您将在悠扬的音乐中,仿佛听到屈子仰天吟《国殇》,昭君离乡琵琶声;在浓郁的民族舞蹈气息里,可以感受到龙舟竞渡的波飞浪溅,桔茶飘香的丰收喜悦。从而更增添了爱宜昌,爱三峡,献身中华的赤字之情。

1995年3月,国务院三峡办在京召开了“三峡刻石协调会”后,刻石工程正式动工。1996年4月刻石工程第一阶段(组委会将之命名为“三峡刻石第一观”)基本完工。它由印章刻石和摩岩刻石两部分组成。印章和书画的作者为国内外知名华人中国画画家。如叶浅序、关山月、吴作人、启功、沈鹏等144位作品283件,刻于三峡大坝17公里处的天柱山峭壁上,其中又取大坝江心石刻制印章127枚,其风格各异。镌刻精致,依石取势,天然而成,将画家常用章 大成印章石雕,此举乃我国史学上之新举、李鹏同志曾赞誉这批艺术品“内容健康,品格高尚”。为保护好这些艺术珍品,经宜昌市文化局批准,将印章刻石迁于三游洞,键成“世界华人国家印章刻石园”供游人欣赏。

中华震旦角石俗称三峡石笋,震旦为中国年代古称,因其化石石形似竹笋,故俗名称之为石笋。该化石仅发现于中国三峡地区。他是一种生活在四亿四千万年海洋中的凶猛食肉无椎脊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变化,使其被埋于坚硬的石灰岩之中,而成为一种海生无椎脊软件动物化石,属于头足类鹦鹉超目,是中国古生代奥陶纪的重要化石之一,其数稀少,尤是珍贵。

Hash:4c62de62fd167303e802d5ab36ada8ef0bc0ba5c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