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历史遗迹 定义?

导读:什么叫历史遗迹 定义? 一、什么叫历史遗迹(定义)? 二、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的区别? 三、文物与遗迹的区别? 四、“文化遗址”什么意思? 五、文物的三大特性? 六、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三例? 七、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一、什么叫历史遗迹(定义)?

一般地说,历史遗迹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因而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遗迹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居址能够提供关于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资料,据此可以阐明这一遗址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内容。发掘古代墓葬,可以研究不同种族的体质特征,了解古代埋葬风俗及墓葬形制;同时通过随葬品可以了解古代工艺水平及社会经济生活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遗迹及遗物的综合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史有很大帮助。 历史遗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

二、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的区别?

文化遗址是古代有文化内涵的地址一类的。如杜甫草堂武侯祠等。文化遗产属于有价值的文物一类的。如居延汉简、巨延新简等。

文化遗址,又称自然和文化遗产迹地,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历史、教育、观赏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物、现象及其保留或遗迹地.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遗迹和人文遗迹.自然遗迹是指由于自然过程形成的具有一定科学、文化、艺术、观赏价值的自然客体及保留或遗迹地.如奇峰异石、洞穴、瀑布火山口、陨石坠落地、冰川遗迹、典型的地址剖面、生物化石产地、古树名木等。

人文遗迹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一定科学、历史、文化、教育或观赏价值的人工客体及其保留或遗迹地。

古建筑古墓摩崖石刻、古人类活动遗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革命活动遗址等。

文化遗产,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三、文物与遗迹的区别?

文化遗产的范围要比文物广,文物是包含在文化遗产的范围之内的。文化遗产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文物单指有物质形态的遗存。遗迹一般用于高大上层面,比如玛雅文明遗迹.从没见过某个普通人留下了什么遗迹的说法.

遗产则是通用,比如某某死者的遗产.

< p>遗物主要是至遗产中物质部分.

遗物包含在遗产之内.

遗迹与遗产很难讲是什么平行关系,包含关系更是谈不上

文物指的是一般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我物品,可以分类为青铜器、陶器、书画、金银器、玉器漆器等等众多类别。

遗迹则是多指具有古人生存生活遗迹的文化遗存。如城门、城墙,宫殿遗址等等。

一般来说文物相比于遗迹会更小,遗迹的面积通常比较大。

四、“文化遗址”什么意思?

参见“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定义: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文物、遗址。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二零零六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详解请查阅:

五、文物的三大特性?

物质性: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

时代性:有特定时代的烙印

不可再生性

不可替代性

文物价值的客观性

文物作用的永续性

精心讲3个

1.文物的物质性

文物是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文物以一定的形态(形制、形式)存在。也就是说,文物都是有形的。

2.文物的时代性及历史性

文物的时代性即文物的时代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说,文物即文化遗迹和遗物,是指某个时代和年代人们的社会活动遗存。

3.文物的不可再生性

文物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物不能再生产、制作和建设。

第一,文,物一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的价,值。

第二,文,物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第三,文,物具有广泛性,应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六、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三例?

北京周口山顶洞人,陕西西安半坡人,穿洞古人类遗址。

1、穿洞古人类遗址位于贵州安顺以北26公里的普定县城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人类完整头骨两件,哺乳动物碎骨18000件,单个牙齿500多枚,动物化石13个属或种。出土石制器物20000余件,骨器1000余件,以骨锥最多,另有骨铲、骨针、骨棒等。

此外,发现用火遗迹多处。穿洞遗址一处发现两具头骨至今国内无先例,出土的骨器,超过全国发现总和的30倍,一举摘掉我国旧石器文化中贫骨器的帽子,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罕见。

2、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1886 5±420年。

3、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七、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黄河长江、辽河流域,中华民族原始农耕文化的摇篮

凡探究世界历史发展和古文明产生所在的地理区域时,都会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即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一般都紧傍大江大河,世界历史上曾出现的五大文明,都概莫能外。而黄河、长江、辽河等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遵循上述文明产生的一般规律,她们广大流域,也必然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从历史文献研究和考古论证的共同结果来看,都显示如下情况:沿大江、大河流域分布,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分布一般规律。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其中最重要的遗址有:河姆渡文化遗址,分布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大汶口文化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半坡遗址,坐落在黄河流域的中游;以及分布在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等。

下面把几个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这个遗址揭示了距今约7000年前的南方湿润炎热地区的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大汶口遗址于山东省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这个遗址再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化的特征。半坡氏族已掌握房屋建筑技术,过上了定居生活;粟是半坡人在农业方面最重要的发明,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人以农业为主,还兼有饲养等其他行业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生产力大大进步了;陶器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彩陶的出现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它以辽河流域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而6000年前红山文化遗址所在的辽西地区的气候,同当代气候比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远古气候研究资料表明辽河流域当时是大河流淌,森林密布,温暖湿润的气候,也是易于农业耕种的区域。虽然今天古今气候的差异程度的变化,还没有学者做量化的研究,但根据适应野生獐生存的气候条件,以及结合最新考古材料证明,至少在距今28万年前的远古时代,辽宁大地上,就开始有了人类的生息活动。

为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呢?

道理很简单,由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很重要的原因是,原始农耕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耕种地址的选择,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程度更大。而当时的长江、黄河、辽河一带,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很适宜农业耕种,所以中华民族的祖先们,都不期然的聪明的会选择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进行定居和农耕。

考古表明,长江流域农耕文明出现的时间更晚些,当时黄河流域农作物的产量,高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当时的气候条件,也更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而长江黄河流域,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

总之,中华民族的整个原始农耕文化时期,在北至东北辽河流域,南至幅员辽阔的长江流域的广大地理区域中,南北共同发展,一起构筑了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

Hash:9ef8e9ca882fe330b97876033b484dbe80c4ff98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