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过哪些人文照片,人文题材的精髓在于什么?

导读:你拍过哪些人文照片,人文题材的精髓在于什么? 一、你拍过哪些人文照片,人文题材的精髓在于什么? 二、有没有用手机拍的好看的田园风景照? 三、怎么把照片拍成诗?

一、你拍过哪些人文照片,人文题材的精髓在于什么?

人文摄影是一种记录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况的摄影方式。拍摄的素材要源于生活,能够实地反映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现象,并以叙事性的方式将事实的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

湖南新田惜字塔;散落在偏僻乡野中的惜字塔多达几十座。惜字塔起源于惜字敬纸的古老民俗,塔身做工精细,但缺乏保护措施,令人惋惜。

湖南道县的双屋凉亭,坐落于荒郊野岭之上,被半人高的茅草、杂树包围着。双屋凉亭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扩建岭口“新道”(今人称之“潇贺古道”)的起点。

看这张图片,你相信它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吗?

人文摄影致力挖掘那些被公众遗弃、遗忘或者是忽略的文化层面,善于对细节的重视。透过图片揭示某种不正常现象,因此它可能是温柔又或许是残酷的展示。

要说人文照片,连南的耍歌堂值得一拍。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追忆历史、喜庆丰收、酬谢还愿的传统节庆。

大歌堂历时三天,每三年或五年举办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

耍歌堂成为排瑶历史变迁、民间信仰、文化艺术、风情习俗的浓缩和集中表现,是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欢迎点击关注一明文化,头条新手,请多多扶持!

二、有没有用手机拍的好看的田园风景照?

美丽的宜丰田园风光

小狗闲适静侯,似乎在等待一个突现的外乡人。

一一拍于宜丰县天宝乡河思桥村茜坑组

沧海桑田,这口池塘见证了古村落千百年的变迁。

一一拍于宜丰县花桥花桥村杨门桥组

晨曦微露,已是天高云淡。

一一拍于宜丰县新昌镇流源村江家源组(城中村)

古樟林,我们又来了!

一一拍于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炎岭村

世间难见七彩树(大香樟树中又生长出了六种不同树)。

一一拍于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炎岭村

青青竹林中有条铺满黄竹叶的蜿蜒小路。

一一拍于宜丰县新昌镇流源村清水塘组(城中村)

青翠的竹林中有座红碾房。

一一拍于宜丰县新昌镇流源村湖坑组(城中镇)

村中有城墙,墙上满是千年古树

一一拍于宜丰县潭山镇洑溪村

香樟有多大?你邀上十个朋友来抱抱,看看抱得下不。

一一拍于宜丰县新昌镇良田铺村新桥

农家小院风光无限好

三、怎么把照片拍成诗?

怎么把照片拍成诗?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词,都是通过语言文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片拍摄的是画面,怎么把照片拍成诗的感觉呢?

1,根据拍摄环境,再现诗歌中的画面。

诗人往往通过置身于某种环境,通过诗句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现在正值秋季,是枫叶红火的时期,那么看到大自然中美丽的红枫场景,你是不是就会想起“霜叶红于二月红”的名句?这个时候拍摄的画面中刚刚又有游人经过,是不是更能表现“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悠闲意境?

比如下图古镇中悠悠走来的旗袍女子,是不是让你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遇到了这种诗歌中的场景,你应该有意识地用摄影画面来再现这种诗中的场景。

2,用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解析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需要我们来品味和欣赏的,我们会用自己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等从诗歌中领会感悟各种情绪。

而摄影通过我们拍摄的画面,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说的简单点就是“相由心生”。正所谓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颜色的。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就是明亮的,当你悲观失意的时候,世界就是灰暗的。同样的道理,你在拍摄的时候,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用自己的摄影语言来解析诗中的意境。

比如描写秋天的诗句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就用下面的这张片子来表现。虽然说没有落霞与孤骛,其实江面上有朝霞和白鹭,只是白鹭没有捕捉进画面。

3,用摄影的画面来表现诗的语言。

诗的语言有轻快的有忧郁的,有豪放的有瑰丽的。无论哪一种诗的语言,我们大都可以用摄影的画面来表现。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我用东湖的这枝桃花来表现这句诗歌,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比如说我们用暗调的影象来表示忧郁,比如说明快的风格来表示愉悦,比如说壮观的气场来表现奇丽。很多诗歌描写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经历过的场景。我们用摄影画面都可以很好地再现。而一些充满想象力的诗歌,我们要凭借自己的想象,营选出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意境。比如很多摄影师拍摄的梦境。就是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诗歌梦境。

我是喜欢摄影,分享心得的蓝色希腊

原创图片和文字,谢绝搬运。

欢迎你的关注点赞,谢谢阅读。

想把照片拍成“诗”?不妨跟着“古诗”拍拍看|手机摄影技巧有句成语常被挂在嘴边—— 诗情画意,是形容“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

的确,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用诗词传达感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浓缩在短短几句话中,不但让后人能体会其中丰富的情绪,还仿佛有一幅画卷同步展现。

这大概就是诗词的魅力之一,也是人们向往“如诗画意”的原因所在吧!

如今我们想拍出有“诗意”的照片,不妨就先从这些古诗中寻找灵感,体会诗中想传达的情绪,然后再寻找与之契合的画面、意境,尝试把照片拍的“像首诗”。

比如:同样是拍秋天,小月借助3首描写秋天的古诗,看看如何根据诗词的内容和不同的情绪,拍出三种不同感觉的“秋意”。一、读《秋词》|拍“暖秋”对于秋天 的理解,很多人觉得是“满目凄凉”,而小月印象中,秋天则有另一种历经“春夏繁华”后的成熟美,色彩虽浓烈但并不娇艳。

▼ 正如唐代刘禹锡《秋词》中描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诗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扶摇直上,带着我的诗情飞入云霄

喜欢这首诗,也正因准确表达了小月对秋天“正能量”的理解,所以根据诗中描述的画面,拍了这组“暖秋”。

除了积极的情绪外,古诗中有几个关键词:“秋日、晴空、一鹤排云上”,也成为小月拍摄时选景,构图的参考。

正因为画面有了“温暖的情绪、阳光的色彩、活力的飞鸟”元素,让这组“秋意”感觉暖洋洋。

二、读《天净沙·秋》|拍“冷秋”:诗词既然是为了表达感情,除了“喜”一定还有“悲”,有了暖秋也自然会有凄凉的“冷秋”。

就像来自元代白朴《天净沙·秋》中描述——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 诗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到孤寂的村庄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一只大雁掠过天际。

在这段诗词中,有几个关键词: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分别代表了一种画面元素,无论哪个都透着一份凄凉。

如果想表达内心的一份“悲秋”情绪,尝试找到以上这几个关键元素中任何一个或两三个组成画面,就能拍出诗中描述的“凄冷秋意”。

而小月拍的这几张“冷秋”与前面一组“暖秋”最直观的区别在于,采用“黑白冷色调”,而每张又都加了一点点暖色—— 比如:黄叶、红日,与黑白色形成强对比,只想给这个“冷秋”留点温暖(或希望)。

这些细节画面,也正是我们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

三、读《山行》|拍“山间秋雾”:深秋季节,小月去登黄山,不巧遇到大雾弥漫的天气,能见度很低,原以为会失望而归,啥也看不到。但顺着山路逐渐深入,置身云雾间,反而宛若仙境,若隐若现的朦胧美,神秘而令人向往。

▼ 不禁想到“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诗译文:沿着弯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观望,只因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古诗中提到的:寒山(深秋的山)、石径、白云深处、红叶、人家,在大雾的山林间真的都看到,诗中呈现的画面逐渐清晰,而那种朦胧的意境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更强烈的感受。

也正是带着这份强烈的感觉,小月拍了这组“黄山秋雾”。

所以,要问如何拍出有诗意的画面,有点抽象,那就换个说法——想想如何把照片拍的“像首诗”。

▼ 根据上面的拍摄方法,总结3个关键点:1-读懂诗:理解古诗中想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任何你所领悟的感觉。

2-找关键:拆解诗词中关键词,从中找到能组成照片的主体元素

< p>3-拍感觉:当置身于某个如诗般的环境时,不管是“触景生情”,还是“刻意营造”,尝试拍出诗中意境。

图文|岳小月原创|本文受维权平台监管,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您点赞,留言,转发,是对小月最大鼓励。想了解更多手机摄影技巧,创意后期,马上关注吧!

Hash:40df15635f45f83d09f195c0532f3525dfb4f2e2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