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之左云摩天岭风景名胜区/李日宏

我们今天重点游览的是建于明代的摩天岭长城。游览过程中,您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景色十分壮观。左云境内最雄伟的明长城为三屯乡以北的摩天岭山上,因而又被称作“小八达岭”。俗语云,东看北京八达岭,西看左云摩天岭。巨龙般的黄土墙从东边的山涧深谷沿着陡峭的山体逶迤而上,直达顶峰墩台后俯冲而下,再攀升到摩天岭山巅,气吞山河,蔚为壮观。现在,以“险、陡”著称世界的摩天岭长城已经在眼前了,让我们也登上这似乎通天的路段,印证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吧!

2010年11月24日,摩天岭被山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摩天岭长城风景名胜区位于左云西北部,景区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横跨三屯、张家场、管家堡、云兴四个乡镇。景区特点是: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奇异、名胜景点众多。景区内保存有三个朝代修筑的四种类型的长城:汉长城和北齐长城遗迹尚存,横亘莽原;明长城墙体完整,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腾跃盘越在摩天岭上,雄险壮观,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长城。

景区内的烽台数目繁多,种类各异,计有一百余座。尤其是宁鲁口的镇宁箭楼,石条砌基、青砖砌墙,空心楼梯贯通上下,巍峨雄峻,为居庸关以西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空心箭楼。

景区内保存完整的城堡有宁鲁堡、三屯堡、云西堡、威鲁堡、管家堡、保安堡等。摩天岭长城的特殊还在于建在玄武石林之上,被地质学家认定为可开发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貌特征。

素有小八达岭之称的摩天岭长城海拔两千米左右,位于左云县西北部,是蒙古高原与晋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也是古代游牧民族与汉民族的分界线。长期的军事纷争与民族融合,孕育并形成了这里独特的边塞文化,成为中华民族长城文化中的瑰宝。

“东看八达岭,西看摩天岭”,成为众多文物专家、地理学家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的地方。

摩天岭长城绵延逶迤,气势磅礴。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横跨于众多山脉之间。墙体舒展灵动的线条,宛若流淌着的音符,汇成了跌宕起伏的交响曲,回放着当年金戈铁马的恢弘与悲壮。

苍龙卸甲雾萦低,万里狼烟几度息。

漫道雄关成瓦砾,残阳风雨叹苍夷。

一座座被岁月锈蚀得千疮百孔的烽火台静静地肃立在摩天岭上,似在警戒中沉思,又似在沉思中守望。

摩天岭长城能够成为中华民族长城史上的珍贵遗存,不仅因为它的边塞文化价值和保存完好的外观,更因为它独特的地质结构。摩天岭长城是建在石林上的长城。因多次地质运动造成火山喷发,形成了被称为柱状节理的独特山体结构的玄武岩石林。摩天岭石林与云南 腾冲的喀斯特石林和内蒙阿斯哈图的花岗岩石林齐名,被地质学家统称为中国的三大石林景区。盘踞在摩天岭石林上雄浑的古长城堪称奇观上的奇观。站在山坡下仰望,一根根六棱形的石柱比肩接踵,又如雨后春笋,节节上攀,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坚固的石柱犹如无数忠诚的卫士,臂膀有力地托举着摩天岭长城伟岸的身躯,托举着黄土铸就的辉煌。

自然衍生了石林,石林坐落于白垩纪中生代的第三个纪上,成就了今天的玄武岩奇观。石林形成过程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其中侵入岩是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它的矿物结晶颗粒较大,代表岩石有花岗岩。喷出岩是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它的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代表岩石就是玄武岩。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

摩天岭西部的官山,因山貌像官帽之状而得名。远看其貌不扬,近瞧惊叹不已;山下青石满坡,山上奇石纵横;苍鹰在蓝天飞翔,羊群在草地徜徉。其周围古长城历史遗迹遍布山野,新旧石器文化遗址随处可见。

古老的长城、典雅的教堂、迷人的天泉,浑然天成的地质地貌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赋予了官山、摩天岭特殊的魅力,实为一处集历史、地质、边塞等旅游文化的宝库。

前面的古堡叫宁鲁堡(宁虏堡)。

三屯乡宁鲁堡村即明朝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宁虏堡,是“外五堡”之一,属大同左卫道北西路。大同兵备道驻扎左卫城,北西路参将驻扎应州城,嘉靖二十六年改移助马堡

宁鲁堡村位于县城北。北山即为摩天岭山,已于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西边有红砂岩口古道、官山、平顶山、五路山,都属阴山山脉。

这里历史悠久,可上溯到8千年前。距堡西1公里处,为左云县境内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之官山遗址,发现了红陶,灰陶,夹砂陶等七种陶器碎片和精致的磨制石斧。

明朝前期名施家堡,本堡设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改称宁虏堡。施家堡西有山名官山,可生产长五六尺的六棱柱石,故堡墙基础全用此种柱石垛起,极为坚固。传说为羊驮石。万历元年(1573年)砖包,周1.35公里,高12.3米。设守备官1员,所领兵士392名,马31匹。分管边墙沿长5.65公里,边墩18座,火路墩11座,市场1处。蒙古贵族曾率兵由此入犯,掳掠无数。明朝中后期,边防战事逐年减少,蒙汉在边境互设马市场,宁鲁堡内居民增多,商业兴起,道佛儒教也发展迅速,大兴土木,修建寺庙 这些建筑大都毁于战乱。

清初设操守1名,驻兵100名。后改操守为把总,属助马参将管辖。雍正七年改为宁鲁堡。光绪时设把总1员,有马步兵57名,守兵41名。

民国初,成为村庄。堡北明长城下为宁鲁口,系军事要塞,210省道即由塞口西山坡上通出塞外,在摩天岭山上左盘右旋十八道弯。

现在我们来到宁鲁口,两侧各有一敌楼,亦称箭楼,西侧早被大水冲毁,东侧砖碉楼名“镇宁”。此楼是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砌墙的空心敌楼。楼南有门,门额上嵌有石匾,阴刻楷书“镇宁”二字,匾外四周有砖雕图案。碹拱门石框上原雕有花饰。镇宁楼分上、下两层,下层由南门进,有梯道可通上层;上层东西各四箭窗,北有三箭窗,南有一小门居两箭窗中。楼为回廊结构,顶上原有铺房为仿木结构。

镇宁空心箭楼是居庸关以西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完整的空心箭楼。二层的空心箭楼,全部用青砖砌成,高达17米,楼体上下贯通,形成回廊,沿回廊四面共有14个箭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敌情,设计理念独具匠心。穿过置身于杂草中的拱门,走近箭楼,于风中仰望,巍峨挺拔的箭楼如同一位沉稳持重的长者,威严地注视着来自远方的游客。进入箭楼的通道,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墙壁传达出历史厚重的回声。登上楼顶眺望远方,耳边鼓柝依稀,眼前烽烟又起。沿河沟一直向上,这里为一极冲河口,蒙人常由此侵入。隆庆和议后,这里的马市也正式开放,建于河沟东侧的半坡上。双方以长城上的箭楼为界,北有马市楼村,属蒙人的住宿地,现还有马市楼村旧址。

传说蒙古首领把汗那吉的妻子三娘子多次来此巡视,深得蒙汉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镇宁箭楼雄立于南市场城的北墙之上,也就是长城之上,保护得非常完整,是大同镇长城沿线上最为完整的一座箭楼。箭楼北面基座外露7层石条,东西12米,南北13米,包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8厘米。箭楼东侧有一砖碹拱门,进深4米,现只能弯腰通过。南市场城南北50米,东西50米。四墙基本残存,残高3—6米。正对箭楼南墙上有一砖碹门洞,进深6米,宽2.35米,外露6层石条。镇宁楼被当地人叫做“狐仙楼”,因为当地百姓所信奉里面住有狐仙的一些传说,才得以保全。

马市楼是空心且内有阶梯的砖石结构建筑,据说这种空心箭楼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设计,后来推广到全国各个边关的。一进楼门,便可沿着石阶攀上楼顶,马市楼的风光更在其楼顶眺望之中。站在平台上向东北了望,便是万里长城的来向,长城外侧山腰上还隐约可见一高一低两条当年开辟的茶马古道;望向西北,便是万里长城通向西北的去向。楼下的大沙沟直通内蒙古凉城县,沙沟狭窄处,便是长城内侧兵士日夜把守的宁鲁口。向正北望去,远处是五路山的崇山峻岭,近处是深涧,眼底下便是宁鲁堡城。

在马市楼附近,流传着一个反映边关文化的凄美故事。据说,晋中商人乔氏兄弟走西口,路遇强盗,到包头后因语言不通、商品滞销,无奈返乡。他俩避开关税较重的杀虎口,直奔山高路险的宁鲁口 。大年三十因风雪所阻,滞留宁鲁口。交完关税,兄弟俩身无分文,只好脱衣换米,借锅熬粥。谁知正待端碗时,推门进来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口中念念有词道“稀粥香,正赶上,我先喝饱你再尝”,随之一阵猛喝,喝饱后才抬头看看乔氏兄弟说道:“别灰心,要心诚,有光明。”接着便靠在寒窑一角呼呼入睡。翌日清晨,老人不见了,地上却留下一大堆白花花的银元。乔氏兄弟拿钱返乡,重新经营,他们的买卖一度做到中俄边界的恰克图。     

传说寄托着美好希冀。如今,边关硝烟散尽,茶马互市已成历史。战争文化是大同一项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在“中国左云边塞文化高层论坛”上,来自北京、内蒙古和山西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和17个国家的50多名摄影记者,兴致勃勃地登上宁鲁马市楼,他们指出,在居庸关以西至嘉峪关之间的长城沿线上,这是硕果仅存的一座马市楼,只可惜“养在深闺人未识”。

宁鲁堡西北方1公里处的河沟,即是红砂岩口,为山西通往内蒙古的交通要道,也是民国年间走西口之路。该道的开凿有两种说法,一为秦始皇中道,曾是王昭君出塞口,也是北魏皇家的陵道。一为明清官方开掘。其山为赤红色古火山岩,山体由巨型浮石组成,为古火山遗存。

传说一专为秦始皇灵柩通过所修栈道。

传说二西汉王昭君出塞时所修的专门通道。

传说三北魏皇灵以及亲王们埋葬五路山时必走的陵道。

传说四康熙北征格尔丹的回师之路。

传说五明清山西商贾、农民、手工业者出口外谋生所走的道路

传说当年王昭君出塞和亲,在中土的最后一站就住在白羊城。白羊城是汉朝北部的一座边城要塞。当载着王昭君的大队车马来到此地时,陪伴回漠北的呼韩邪单于暗暗地发了愁。以前,大队人马越过五路山时,都是单人单骑,道路特别崎岖时,将上们都下马步行翻山越岭,到了平地时再骑马前行。如今,身边跟随着这样的美娇娘,大汗怎可舍得让她徒步而行呢?

白羊城的县令得知单于的这一忧虑,忙号召全城百姓士兵,迅速打通一条通过五路山的栈道。经过反复勘察,人们发现红砂岩口最易打通。当地百姓和将士感念昭君不畏漠北的风沙和苦寒,勇于用自己的娇弱之躯和善良智慧安息边塞战乱。当时,因为战乱频繁,边塞居民包括匈奴人都是苦不堪言,都盼望干戈早息,早一天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不用县令强行下令,就自行组织起来,扛锹带镐蜂拥向红砂岩口开劈栈道。

昭君得悉百姓的这一举动,不由热泪盈框,心怀感激。离开白羊城的这一天,她坚决要求弃车乘马,亲眼看一看父老乡亲们的这壮举。当她踏上红砂岩口时,回望关内山川沃野,不由感慨万端。座下的白马似也懂得了主人此时的心情,始终徘徊不前,蹄声得得,竟然在坚硬的岩石上踏下了几处深深的蹄迹。这也是蹄窟岭的来历。昭君忙收缰下马,怀抱琵琶,奏了一曲旷古奇情的《琵琶行》。这一曲汉阙,令百鸟噤声,令草木动容,令修栈道的百姓们热泪盈眶,肃然起敬。

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传颂,万代传唱。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可以说是最具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融合了民族的关系,增强了文化的交 流,促进了两国的交往,其永不磨灭的功绩足可代替百万雄兵的征战……

第三个传说红砂岩口古栈道是北魏时代的杰作。至今依然宽敞的古栈道,就古人当时牛拉花轱辘车,足可并行两辆。

北魏鲜卑族于公元295年在盛乐(今和林格尔),建立起政权,后于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正式改国号为魏。但两地千丝万缕的联系,必定须有一条最快捷,距离最短的路线,于是便修建了这条栈道。

北魏在大同建都97年,光皇帝就有7个,那些皇亲国戚就更多了。鉴于鲜卑人对石的崇拜,那么,五路山是皇家贵族最好的葬埋之地了。于是,每次发丧,必定有大队车马人跟随,穿孝服的人白茫茫一片,仿佛大地被一场白雪覆盖。人们分两路向五路山进发。一路大车马拉着巨大的灵柩穿行在古栈道上,通过红砂岩口。一路步行者沿绿道坡(旧称白道坡)抄近道通过红砂岩口,以至于白茫茫的一片,使得整面坡道成为白坡,煞是壮观。

第四个传说就是康熙皇帝北征叛将格尔丹,在奏凯途中,路经五路山,看到清泉流淌,芳草萋萋,命大队人马夜宿五路山,放马饮水吃草,留下了饮马泉的传说和古栈道的传说。

第五个故事就是这条古栈道的作用。民清之际,晋商从事对蒙古贸易时,拉着骆驼,或赶着运货物的板车,沿着这条4华里的古栈道,在草原上从事贸易活动。这个时代,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还有无数的破产农民,靠手艺谋生的各种工匠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相约“走西口”挣钱。当时的道路有四条,一是“河曲口”,二是“杀虎口”,三是“宁鲁口”(即红砂岩口),四是“张家口”。

解放后,随着宁鲁口上的0903公路的修通,人们再不用步行攀越红砂岩口。这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曾车辚辚、马啸啸,走过无以数计脚印的道路,逐渐被人们丢弃甚至忘记,成了一条芳草萋萋荒无人烟、水漫石埋的古道。

胶泥沟的传说(宁鲁堡故事):宁鲁堡东南部四五里远的地方,过去有一个小村叫胶泥沟,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人居住。村里人在田里耕种的时候,经常在地里挖出一个个小坛小罐。这里面也有一个传说。

胶泥沟村边的大道,本是山西关南通往内蒙大草地的必经之地,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过往客商从这里经过。胶泥沟一家人开的车马大店,经常是客人住的满满的。有从摩天岭下来的客人,住下的;也有从南面赶来,准备第二天一早翻越摩天岭到凉城一带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这条官道过往的客人,时不时有失踪的,一时间人心慌慌,过往行人不断减少。县官一连接到几起报案,却一直没有破获。一天,县官正在为案件的事发愁,大堂外又有人击鼓报案,县官把报案人喊入,一打问又是一件客商失踪案。县官的心头犹如千斤重负,感到格外沉重。就在此时,县官猛然看到大堂边的大鼓上,落下一只燕子,口里含着一块红红的胶泥。

莫非有神灵指点我破案,不然燕子迟不站早不站,为啥有人报案就飞 来站到鼓上。于是,他便问手下人,左云有没有与“胶、泥、鼓、燕”相关的村名或人名。下面的人说有一个名叫胶泥沟的村子,村里有姓燕的人家。县官立马说道:“走,到胶泥沟去!”

到了胶泥沟村,果然有一家开店的人家,主人名叫燕站鼓。经过详查,作案者正是燕站鼓一家。他们见财起意,谋杀了不少过往客商,并且把死者的尸体用坛坛罐罐埋掉。就在他们梦想着弄到一定数量的不义之财,远走高飞时,他们恶行暴露了,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所谓:“恶有恶报。”从此,过往的客人再也不担心遭人暗算了,官道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Hash:fd64391d66d0d57bad8261c88decd770431bfa39

声明:此文由 五路山上的石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