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找寻新时代的仰韶活态之魂

2020年冬季至今,我们数次前往焦作地区,与仰韶彩陶坊在当地的销售人员交流,获悉当地居民消费心理和习惯。同时,也在不断地寻觅、挖掘仰韶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雪泥鸿爪。

武陟县城的仰韶文化公园

恢复后世的文化记忆

我们选择了武陟县为主要采访区域。在这里,我们先后到达大司马遗址、赵庄遗址、东草亭遗址、东石寺遗址

武陟县城有座仰韶文化遗址公园,在迄今为止的采访经历中,这是所见第一座以仰韶文化命名的公园,它在武陟县东石寺遗址内。东石寺遗址位处武陟县城北龙源镇东石寺村西100米,西南距沁河大堤两公里。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北侧毗邻焦郑高速公路

武陟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说,东石寺遗址文化层堆积厚1~6米,土质呈灰或灰褐色,断层处可见袋形和圆形灰坑,并发现有瓮棺葬,遗址范围内随处可见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商文化的陶片。

1963年6月20日,这里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公园为人们观瞻仰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但它远远没有占尽80万平方米的空间。

从县城往外,大司马遗址、赵庄遗址、东草亭遗址,基本绵延于从东到西的黄河大堤附近。这三处遗址,东草亭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两处系省级“文保”单位。

文物工作者说,这三处遗址位于一道从武陟延伸至温县的清风岭上,这道数十公里长的岭塬,由黄河挟裹泥沙经年累月冲积而成。参考仰韶文化遗址的特征便知,这就是仰韶文化中所提及的临水高台地。

从专业的角度划分,上述诸遗址属于沁水下游聚落群。武陟与温县、博爱共同组成了这个“群”。现在,遗址中发掘出数量众多的仰韶彩陶器物,除了在博物院(馆)能够见到外,还活态呈现于仰韶酒业的包装、礼仪、文化精神的传播之中。

众多仰韶文化遗址如繁星点点,为使子孙后代永不忘记“我从哪里来”的生命课题,以遗址公园的形式呈现,显然这是武陟县政府的深远用意。一如仰韶酒的系列产品,复古不拟古,令人不忘来时路。

黄土制成的彩陶

在新时代有了更多生命的光彩

焦作市北部为太行山及山前坡地,在南太行山天然屏障的庇护下,它沿母亲河那条金色的缎带呈扇形在广阔的平原上展开。《焦作文物志》表明,该区域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深刻的仰韶文化印迹,可谓俯拾皆是——

温县的东韩村遗址、北平皋遗址、东口遗址、西梁所遗址、段村遗址蔡庄遗址马村区的郭范街遗址、邓庄遗址、王母泉遗址、金鸡湾遗址;焦作市区的月亮公园遗址;沁阳市的神仙洞遗址、任庄遗址、木楼遗址、伏背遗址、沙岗遗址、花地岗遗址、崇义遗址、紫赵遗址、肖寺遗址;博爱县的南朱营遗址、红泊池口遗址、古金城遗址、砖井遗址孟州市的冶墙遗址、大吴坡遗址、桑洼遗址……

同饮母亲河水,共览太行雄风。同脉同源的仰韶文明,让焦作与三门峡两地在饮食、耕稼、祭祀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这种共性,让同样居住在黄河岸边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文化趋同,这使得仰韶彩陶坊酒在焦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彩陶坊西北区域总经销负责人高红涛对焦作市场有着深刻的记忆:“焦作人口300多万,民风淳朴、厚道,与渑池三门峡)有很多共通之处。这儿处于太行山南,黄河之北,古时称这里为怀川,有怀抱的意思,也有人解读为‘文明摇篮’。出了怀川向东就到了大平原。从消费上讲,这里的人们节俭,不尚浮华。但是,一旦认可产品、交上朋友,持续消费能量很大,从2014年在焦作设立分公司至今,我们的销售额已经翻了数十倍。”

如果说仰韶文化是黄河故事中最绚丽的篇章的话,那么,色彩绚丽、图案丰富、绘画手法高超娴熟的彩陶文化,则是仰韶文化中最璀璨的光华,其所达到的中国史前文化巅峰,让中国有了“最早的中国”,不断催生着华夏儿女血液的沸腾。

赓继精彩。如今,新时代的仰韶人将7000年“彩陶文化”化作仰韶酒业取之不竭的发展动力,以彩陶器形为载体盛放的陶香美酒,活态呈现于当下,在播撒华夏文明、重燃文明圣火的同时,不断向着“为中国白酒引领世界消费持续精进,使仰韶文化成为影响人类的伟大智慧”美好愿景奋进不止!

王见宾

Hash:d4f2d5e180d9dccc588fb155a2cae5f9a80e3109

声明:此文由 郑州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