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特别的一个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县名只有一个字却少人知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事物了解的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我们了解事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口口相传,后来传统媒体的出现,我们通过书面以及电视媒体了解更为全面和具体,再后来也就是现在的我们了解事物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分。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原本不熟悉甚至陌生的事物也能很快被熟知和了解,尤其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以及短视频的火爆程度,一夜之间能让原本默默无闻的事物爆红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ip。

其实,在安徽就有一个这样的县城,它原本是默默无闻的存在,即使它的县名很特别,境内的旅游资源也是相当之丰富,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宣传,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被遗忘的尴尬境地。现如今,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它也火一把,从原本的默默无闻,一夜之间成为热门打卡目的地。它就是地处于淮河之滨,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县名今有一个字的——寿县

关于寿县,在很长一段时间它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作为一个发展较为落后的县城,它的经济着实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地方,这也导致很多人它在省内的存在感较低,受到的关注度也并不高。大多数人对于寿县的认知,或者说它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关注是淮河岸边发水洪涝灾害时,即使淮河发大水,对周边的村庄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这座具有上千年历史古城,却一直未受洪水的困扰。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还是了解一下寿县。在经济发展方面,寿县虽然远不及省内外其他同级别的县城,但是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可是一点不输给它们,而且甚至很多县城都是无法与其比及的。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寿县别称寿州、寿春,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

作为安徽省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寿县,可想而知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点都不含糊。是的,作为楚文化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的寿县,其境内留下了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其中有我们最为熟悉的始建于宋,历史上曾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比平遥古城还要早100多年历史的寿县古城墙。寿县这座古城,最初是因战争而建,后因为淮河之滨洪水泛滥后人对其保存加固,这也就是时至今日淮河再发大水,寿县古城之内依然不会出现洪涝灾难的原因。

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这里的管理者也相当在意民意。因地处于淮河之滨,良田众多这里的农业发展也是相当重要,这就需要灌溉。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为楚相孙叔敖所建的安丰塘,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之一。更是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被古人赞誉为“天下第一塘”。两千多年来,安丰塘至今仍然发挥着灌溉效益。

作为楚文化的故乡,寿县的历史见证便是陈列展在其县城的博物馆内。寿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声誉,在安徽更是仅次于安徽省博物馆,当我们走进省博的时候第一件镇馆之宝便是由寿县境内出土的“楚大鼎”。

除此之外,寿县境内的历史人文景观还有很多。始建于唐朝,移建于元代,是安徽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孔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大殿前矗立千年的两棵古银杏掩映下的千年古禅寺-报恩禅寺;八公山南麓,静静地长眠着一位古人淮南王墓;素有“七十二水正阳”之称,明清时代的古民居随处可见的正阳关老街等等,这都是寿县历史上留下的宝贵财富。

虽然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县名只有一个字的寿县,知道它的人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媒体的蓬勃,寿县的历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漫步在古城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报恩禅寺的那两棵千年古银杏人气不输给国内其他地方。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寿县会随着新兴媒体时代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会有越来越多游客走进这座千年古城,认识它、了解它。

Hash:a1a57a3872c4b0b1e8e78774ac3b364c05c2e900

声明:此文由 朱桀的行走笔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