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浮山:近在咫尺却又陌生的地质与文化名山

安徽浮山,在安徽还是有些名气的,说她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琅琊山并列,为安徽历史名山,我看主要是因为其有着独特构造的火山岩洞、历史悠久的摩崖石刻以及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再响亮的命名,也不及中国地层典命名的“浮山旋回”古火山遗迹的研究价值高贵;再铮亮的牌匾,也不会有“因棋说法”、“江南会胜”、“九带遗踪”其中一块石刻的欣赏价值高昂!

浮山,古名浮渡山,位于皖中偏西南、长江北岸的白荡湖滨,南距枞阳县城36公里,因其"东西南北皆水汇"、"山浮水面水浮山"而得名。其地质构造罕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堪称一座“天然火山地公园”。浮山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大量文体各异,书法万千的摩崖石刻,现存483块,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2017年9月16日,跟随安庆广播电视新周刊小记者团前往浮山采风游记。对于孩子们来说,仿佛沿途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登高远眺的美景让他们兴奋不已,奇特的地貌更是引来他们的好奇心,导游的介绍只能是让你走马观花,孩子们似乎并没有在意这些,只顾和小伙伴间说着自己的悄悄话,有心事的孩子会拿起手机或相机记录下一些新奇的景物,或拍下一张“到此一游”式的留影。

在孩子们面前,我算是爷爷级年纪的人了。可来到浮山,我俨然和他们一样,眼前的一切也是新鲜的。在交通十分快捷的当今,可以说我所生活的城市距浮山风景区近在咫尺,可我却是第一次踏上浮山的土地,走进这座林海文山。但心境却是格外亲切的,恍如来到了自己的“领地”。原因可能有三:浮山所在枞阳县原本就是安庆市所辖地,桐城与枞阳又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关于浮山的文字和摄影美图早已潜移默化地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浮山摩崖石刻的人文气息是最适宜我的,也是我最为钟情的地方。

浮山的山道虽不算崎岖,也不算陡峭,但岔道较多,有些地段道况不够理想,行的快了,还是有些吃力的,何况我一边拍摄照片和视频,一边还要赶队伍,好在我的脚力还可以,没有被那些叽叽喳喳、一路嬉笑的孩子们给落下。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娃娃们,十几里的山路、二个多小时走下来,没有人喊累的!好几次都跑的无影无踪,是寻声觅迹方才归队的。

话说回来,大部队游览确实很难把景点看得细致,更别说那些有着千年历经的摩崖石刻了,那些镌刻于崖璧上的层叠连片的历代石刻或铁画银勾,或清瘦严谨,或丰润饱满,或端庄清秀,如不静心揣摩、细心拜读,怎能观其精美之处,赏阅其中的绝妙之笔呢?!同样,对于地理地质爱好者来说,浮山的火山奇观、奇石异洞,更具有吸引力,也必须驻足观寻,近前端详,才会更有收获。由此看来,第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游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虽不能像浮山中学汪学勤老师那样的独步穿越、高怀揽胜地去拜读浮山,起码也努力去跟着历史人文去观浮山。

虽说是第一次游走于浮山,但自始至终浮山在我心中都是神圣的,她虽没有名川峡谷高原峻岭那样雄浑气派,也没有湖光如画、林密丛深的幽灵秀美,但其淬火熔练、亿年沉积的火山遗迹,跨越千年积淀下来的深厚历史人文依然是魅力四射,美誉永恒!正如唐代诗人孟郊在游览浮山后写下的诗句那样:“鬼斧何年开石室,人行此地作金声。山中信是神仙宅,不羡繁华浪得名。”

当然,作为人文风景游览胜地,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景区里的文化遗存、保护设施、游览配套等方面,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强化的地方,特别是地质地貌、摩崖石刻容易受到自然或人为侵蚀的地方应当付出更多的保护努力。旅游开发的探索是必要的,但文物保护的责任是大于天的!期望浮山独特的人文风采能够为我们的后代永远再现一幅幅独具魅力的中华山水人文画卷。

Hash:3ce30cb130f025e61e8fb5c124685c1f9b9716c4

声明:此文由 云林书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