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黄骅冬枣节即将盛大开幕!

9月23日,齐家务聚馆古贡枣园

沧州市2019中国民丰收节暨黄骅冬枣

盛大开幕

活动详情

黄骅市农民丰收节暨冬枣采摘节”入选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70地庆丰收全媒体直播活动”

是沧州市唯一入围的活动,河北省仅两个活动入围。

沧州市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黄骅冬枣节将于9月23日在齐家务聚馆古贡枣园盛大开幕,活动突出“欢乐共享丰收季 五谷丰登庆华诞”主题,以枣为媒,搭文化台,唱招商戏,对外宣传推介“冬枣之乡、品质黄骅”城市名片。

开幕式将在上午9时30分准时拉开序幕,包括“广大农民庆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以及电商推介四个部分。

广大农民庆丰收

9月23日上午9时30分,在聚馆古贡枣园东园文化广场举办“丰收喜乐”开幕式,10时整,央视和人民网将直播农民丰收节暨冬枣节开幕文艺汇演,各级媒体也将利用新媒体、客户端等进行全程直播麒麟舞、大鼓等民间特色文体汇演。

同时,通过枣农夸枣、专家游客品枣等方式,在聚馆古贡枣园西园文化广场举办农特产品品鉴活动,评选“最甜”、“最重”、“最大”果王。

社会各界话丰收

9月23日上午,在西聚馆村委会举办“丰收印象”主题摄影、书画创作展,多名国家级书画名家将现场献艺,挥毫泼墨,书丰收,画硕果;当天至10月8日,在东聚馆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一楼,展出书画、摄影作品,游客在采摘品尝冬枣之余,还可就近一享文化盛宴。

成果展示晒丰收

9月23日上午10时,在聚馆古贡枣园东、西园文化广场长廊同时举办“丰收集市”沧州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以“四个农业”为主题,沧州各县(市、区)代表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代表,集中展示果品、杂粮、瓜菜、奶制品、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制品;组织传统手工技艺达人现场展示黄骅旱碱麦制作方法、海产品传统做法、剪纸等技艺。

电商推介

9月23日上午10时,在聚馆古贡枣园东园文化广场举办娘娘河红薯、刘氏粮仓五谷杂粮、面花模子等特色农产品展销,利用网络直播推流和预热宣传,开展定向网上售卖抢购活动,届时知名电商平台将直播当天的黄骅特色农产品专场推销活动。

游园采摘

贡枣园中冬枣红,娘娘河畔赏嫡祖。站在嫡祖树下,观赏着至今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树,品味着冬枣的沧桑历史,体验采摘乐趣,不仅能品尝到昔日皇家贡品的味道,也能感受到城市之外的田园美景。

(以上文中照片均为资料图)

游聚馆古贡枣园攻略

聚馆古贡枣园

齐家务乡聚馆古贡枣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唯一一个植物类“国保”,园内现存古冬枣树1067棵,其中198株在600岁以上,尽管历尽沧桑,但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其中年龄最大的“嫡祖树”已是760岁高龄,是我国冬枣树中的“活化石”。

如今以原始冬枣林为核心的黄骅市聚馆古贡冬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经成为省级示范园区,徜徉其中,可尽赏古朴与现代融合的园区风貌。

临津重镇——齐家务

齐家务乡位于黄骅市最北部,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45000人,耕地14万亩,是沧州渤海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交汇地,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冬枣之乡”。齐家务乡党委、政府将发展放到黄骅乃至沧州的大盘子中去考量、去定位,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厘清工作思路和发展定位,打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七筋八脉”:激活“一极两翼三区”(黄骅对接京津的经济增长极,齐家务片区东翼和李村片区西翼,临津工业聚集区、李村印刷园区和石化产业转型区),培育壮大“四大产业”(以冬枣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以正邦为龙头的特色养殖业、以五金印刷为主导的特色制造业、以农旅融合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业),组织实施“五大攻坚”(园区项目攻坚、“三区同建”攻坚、新型城镇化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扶贫脱贫攻坚),努力实现齐家务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

聚馆冬枣的前世今生

年谱

史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徐福东渡时发现聚馆冬枣,称其为“神果”,并引得始皇帝最后一次东巡。

公元前110年(汉元封元年),汉武帝在章武(今黄骅)筑台求仙,相传当地人奉上聚馆冬枣,被武帝封为“仙枣”。

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刘姓迁沧始祖洪公率子侄行至于此,见古枣林,遂居于此,立聚馆村。

公元1490年(明弘治三年),当朝国舅张氏兄弟将 馆冬枣带进宫献于帝后,被弘治帝钦定为“贡枣”。

1958年,聚馆古贡枣园遭遇“大跃进”浩劫,大部分古树被伐。

1988年,周边地区从聚馆古贡枣树上取枝嫁接,开始大规模繁育。

1996年10月,被林业部知名专家评为“全国260余个鲜食果品之冠”。

1998年7月,获得第十届国际名优土特新产品博览会最高金奖。

1999年10月,获得昆明世博会金奖。

2002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黄骅冬枣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2年7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2003年至今,聚馆古贡枣园被黄骅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历届“中国·黄骅冬枣节”第一采摘现场。

2004年,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7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聚馆”牌冬枣商标。

2005年8月,两枚聚馆古冬枣接穗搭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升空,进行太空转基因变异实验。

2005年10月开始,聚馆冬枣成为中南海特供冬枣,并进入国内航空食品配餐领域,登上了奥运会运动健儿专机和台商直航包机。

2006年3月,被河北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全沧州仅此一处。

2006年5月,聚馆古贡枣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冬枣唯一“国保”级品牌,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文物保护的新门类。

2006年10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聚馆古贡枣园文物保护与利用北京高层论坛。

2008年,聚馆村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14年5月,《聚馆古贡枣园文物保护规划》获国家批复。

2015年,聚馆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最美休闲乡村”;聚馆“枣香聚”农家院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聚馆宝诚冬枣种植合作社被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休闲农业协会评为河北省三星级休闲农业采摘园。

2016年,聚馆村古冬枣树群获河北省“最美古树”和“河北树王”两个荣誉称号。

2016年,聚馆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河北省唯一一个入围的“历史古村”。

2017年,黄骅市聚馆古贡冬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沧州市评为“最美现代农业园区”。

故乡

就是在这里,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聚馆村,一块方圆千亩的土地上,保存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处原始冬枣林。

这里栽植冬枣的历史可上溯至秦汉,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自明代开始,冬枣作为贡品,而受到宫廷青睐,因此聚馆冬枣又被称为“贡枣”。

现代冬枣的栽培推广,始自1988年,从这小小的园林发端,一发不可收,走向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此谓世界冬枣的故乡。

历史

古黄河曾在此静静流淌三百多年。

大禹在此治水,疏浚九河。

公元874年,唐僖宗李儇巡游此地,尝枣大悦,将自己的年号“乾符”赐为县名,管辖黄骅以北、天津南部地区。

北宋巾帼英雄穆桂英,身怀六甲与辽国作战,在此处一片红草地上卸掉盔甲,生下杨文广,后人为纪念她,便有了卸甲台和卸甲村的名字。

此处西去二里的麻姑村有座麻姑庙,当地民谣称:“北海敬麻姑,南海拜妈祖,赐福众百姓,成仙居此处。”

麻姑为古代仙女。民间相传三月三日王母寿辰,举办幡桃盛会,麻姑用百种仙果酿酒,其中就有冬枣,献给王母,谓之麻姑献寿。汉武帝刘彻、唐僖宗李儇均曾到齐家务麻姑村麻姑庙拜麻姑神。

由来

齐家务的名称缘自明朝初期。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民间俗称“燕王扫北”。

朱棣为夺皇位,在河北、河南山东一带与朝廷军队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拉锯战。

饱经战乱、灾荒,企盼安居乐业中原百姓,愚忠思想根深蒂固,自发帮助政府军抵抗燕军。燕王大怒,于是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百姓被屠戮殆尽。

在这幕惨剧中,这里发生了奇迹,史说燕军临近之时,突降大雾,笼罩村庄,燕军擦边而过,村民幸免于难,遂将村名改为“起家雾”,后演称“齐家务”。

齐家务的保存,也使这一带的历史文化得以流传。

聚馆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位于齐国的边陲,当时各路诸候之间征战不休,生灵涂炭。

齐王为保家卫国,在此设立点将台,亲自指挥大军出征。

不久将士们凯旋而归,齐国大夫在此迎接,欢聚一堂,把酒庆祝,此地被称为“聚馆”。

渊源

传说秦始皇为求长生,命方士徐福往东海寻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在今黄骅沿海一带逗留两年有余,遍寻仙丹,偶得土人奉上异枣,采于初冬,落地即酥,入口甘甜,食之神清气爽,众人以为“神果”。然而咸阳距此千里之遥,无法送达。后徐福东渡扶桑,一去不返。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亲自带队,来寻神果,未果即驾崩于途中,始皇帝终无口福。

汉武大帝也是痴迷长生不老。受方士李少君“有仙人食仙枣逾500年而不衰”的盅惑,于公元前110年东巡观海、筑台求仙。当时共修建两座武帝台,南台在今天的中捷,北台在齐家务东20公里处(今天津市井子),可惜因年久现已不复存。这里距原始冬枣林仅10公里,武帝终于得食冬枣,当即封为“仙枣”。

明孝宗皇后张氏,弘治帝原配(公元1470—1505年),沧县兴济人。弘治三年,为治水患,张皇后诏谕胞弟张鹤龄、张延龄督办疏浚减河,时人称为“娘娘河”(娘娘河至今仍横亘在聚馆村南,紧依嫡祖 树和贡枣精品园)。两国舅督办开挖减河时,发现聚馆冬枣,便令人采摘进献皇帝皇后,被弘治皇帝称为“枣中极品”、“百果之王”,当即钦定为贡品,年年来朝。此制一直沿袭至清,冬枣也由此成为“贡枣”。

生存

千年冬枣林近代曾经历两次浩劫,第一次是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当地村民以伐树烧炭作燃料,人们看着合抱粗的千年古冬枣树一棵棵倒下,心急如焚,痛如刀割,但又无可奈何。第二次是六七十年代“以粮为纲”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又一次大量砍伐树木,以增加耕作面积。在这两次大规模砍伐中,村南娘娘河堤上的冬枣树无一幸免地“全军覆灭了”!在那段岁月里,先后共砍伐古冬枣树2600株。

今天幸存的这198棵“老寿星”,终于苦尽甘来,它们所在的树园,被称为“古贡枣园”。2002年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2004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人们,也有幸一品文物级冬枣的甘甜。

传播

冬枣繁育要靠特殊嫁接的办法繁育。关于冬枣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不少神话传说,如神仙所赐、王母栽植等。比较科学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古人用外地枣枝与本地酸枣树嫁接,经过多年培育形成;另一种是枣树遭受雷击,改变了树的基因,现在原始冬枣林内有一株雷公树,被雷劈掉一半,但仍枝繁叶茂,而且树下根孽出两株天然的冬枣树,堪称稀奇。

关于冬枣最早的对外传播,则是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50年),吏部天官王翱由京返乡,途中吃到聚馆冬枣,称赞“美不可言”。回到老家王帽圈(今海兴县,距聚馆四十公里),命乡民必种冬枣树,以享人间美味,后来逐步传入山东等地。

经过近二十年的大规模开发,黄骅冬枣从2万亩发展到30多万亩。齐家务乡已达到3万亩,聚馆冬枣也发展到7000多亩,人均3亩冬枣。

齐家务人最重视冬枣品质,全部实行科学管理,上农家肥,施生物药,实现了无公害生产。这里的鲜冬枣已成为枣中极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已经漂洋过海,走进欧美超市。

品质

冬枣因其成熟较晚,采摘于秋末冬初而得名。聚馆冬枣晶圆剔透,皮薄核小,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落地即碎,入口即酥,其独特品质独一无二。聚馆村位于华北平原东端,地处北纬38°38’和东经117°24’,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全年平均日照2801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28224卡/平方厘米。土壤中有机脂0.94%,速效磷6.5ppm,速效钾180ppm,全氮0.06%。这些自然条件最适宜冬枣的生长。

聚馆冬枣营养价值极高,富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和A、B、C、E等多种维生素,并含有钾、钠、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C 含量尤其丰富,达354mg/100g,是苹果、梨、葡萄等水果的50—150倍,营养价值堪称“百果之王”,被誉为“活的维生素丸”。因此,食聚馆冬枣能“内润六和肝肠,外通八极清气”,“日啖一粒,红颜常驻”。常食冬枣,有抗癌、延缓衰老之功效。

此物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尝

9月23日

沧州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黄骅冬枣节

隆重开幕

期待您的光临

黄骅广电全媒体

做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媒体

Hash:14d3cf25addf42168cd3136ea63495b084cedd25

声明:此文由 黄骅市广播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