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人的怀念:万安桥的传奇一生

大桥建造传奇

在这1926年3月,“四川讨贼联军第一路总司令”杨森率部下10个师60多个团,割据川东原万县、涪陵两个地区10多个县的地盘,司令部驻万县。当时军阀混战,烽烟四起。当今论说:杨森是为了增强实力,扩大影响,使万县成为他辖区内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才大搞基础建设。

因此,杨森驻万伊始,便将原万县商埠督办署改为商埠局,并自任总办,着手加强市政建设。杨森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在市区共修建马路12条,桥梁两座,公园两座,还动工修建万县至梁平的公路……不管杨森的初衷怎样,以万州当时的人力物力,能在城市建设上搞出如此规模,不能不令人惊叹。

1946年3月,万县万安桥

自古以来,万县城区便被苎溪河一分为二,河上虽有几座古已有之的石桥,但东西两半城的交通还是不大方便。杨森在川东刚站稳脚跟,马上便作出了在苎溪河上建一座公路大桥的决定。当初定名为“中山桥”。修桥的风声一传出,马上便有日、法、德、英等国的商人来竞争承包。其中谈得最具体的是英商禅臣洋行,建议修一座钢架桥,报价银元24万。并扬言:“本地人建不成这样大的公路桥。”

杨森闻听此言,心中有气。用现在的话来说,他还有点民族气节。马上召集本地留过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商量,决心自建。万梁马路局的工程师任海暹承担了建桥的任务。杨森不懂工程技术,完全按照军人习气,命令任海暹在10天之内拿出设计图纸和预算来。任海暹曾留学日本,同盟会员,虽学的土木工程,回国后却从未单独搞过设计。他受命之后,昼夜勘测绘图,如期拿出图纸,预算18万银元。杨森见到图纸和预算后大喜,认为既争了自建的气,又节约了钱。马上召集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任命任海暹负责建桥工程。

1926年5月,大桥正式动工。由于没有实践经验,任海暹请来有“万县鲁班”之称的木匠陈裕发负责现场施工。这是任海暹的“处女作”,他本人更是日夜在工地上监督协调。为了保证质量,他在建筑材料上尽选最好的用,连大批量使用的水泥,都是桶装的德国进口贷。这样下来,预算严重脱离实际,18万银元用完,才立起4个桥墩和拱梁。

建造中的万安

当时军部和社会上一些人士纷纷指责,说任海暹只会纸上谈兵,用青砖作大拱简直是开玩笑,还责怪他费用严重超支等等。杨森见反映太大,就召任海暹去详细询问工程情况。他听完汇报,当场表态:“你今后应该尽量避免浪费,银元只要不入私人腰包,多用点也无妨,但一定要把桥建好。”杨森还到工地上去对工人讲话,勉励他们抓紧施工,并给予奖励。

1927年7月,大桥基本完工,只剩桥面护栏未完,中间主拱下面正准备抹水泥沙浆。此时桥上还不准人车通行,并在两头立有木牌,上书“禁止通行,违者严惩”,牌前派有宪兵守护。

当时正逢夏季,天上突降暴雨,苎溪河水猛涨,尚未拆除脚手架的中山桥被山洪封了洞。第二天晚上,更是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大雨倾盆。任海暹想到杨森说过:“如果桥垮了,老子就要枪毙人。”任海暹有生以来,从未见苎溪河发过这么大的山洪,他担心尚未完工的桥梁万一被洪水冲垮,自己性命难保。就悄悄雇了一只小木船,泊在长江边一个僻静处,并收拾好行李,准备桥梁万一垮塌,就登船顺流而下,逃出杨森所管辖的地盘。

半夜时分,工地上突然传来巨响,吓得任海暹魂飞魄散,忙令工友去看。他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家团团乱转。不久,工友回来报告:“大桥完好无损,只是脚手架全被冲走了。”任海暹那一颗吊在嗓门上的心,这才回落原处。数十年后,人们还可看到两边小拱下是平整的水泥面,40米高的主拱下却一直是青砖毕露。

第二天雨停后,杨森率领秘书、参谋等到工地视察。见大桥经历洪水考验,依然完好无损,心中大喜。任海暹报告洪水冲走了支撑木和几十万块青砖时,杨森却说:“这还节省了许多拆卸费用。”新建成的公路桥梁长100米,宽21米,高40米。桥分三孔,中孔跨度36米,左右两孔跨度各为20米。是上个世纪万州城区第一座石拱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共花银元40余万元。

万安桥旧事

当时没有工程监理,也没有权威的质监部门来进行验收,传统的仪式就是“踩桥”。为此,杨森专程从开县接来一位老寿星李青云。传说此老原系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下将领,失败后逃到开县山区隐居,时年已248岁(开县志上有记,称李青云活了250多岁),据现场目睹的长辈说,李青云身材高大,精神矍铄,腰背挺拔,双手的指甲就有一尺多长。陪他来的玄孙,已有40多岁。

踩桥那天,大桥上扎满红绸,市民倾城围观。李青云从西边桥头下了滑杆,独自一步一步缓缓走到东头。霎时间爆竹齐响,锣鼓喧天,围观民众,鼓掌欢呼。然后,在杨森等军政要员的带领下,本城各界名流和市民,熙熙攘攘步行过桥。那人群中有一个21岁的年青商人,他就是我的父亲。

李青云返回开县时,杨森送了他200块银元,4套衣料。老人踩桥的照片,事后长期陈列在环城路、公园等照相馆的橱窗内,供市民观赏。

由于杨森当时任北洋政府的“森威将军”。大桥建成后,他部下有人献媚,将当初议定的中山桥更名为“森威桥”。民众虽然不满,但军人有枪杆子,也无法。后来杨森被刘湘赶跑,刘湘部第三师师长王陵基驻守万县,方改名为“万安桥”。

任海暹在大桥建成后,升任万县工务局长。杨森败走后,他改任川陕公路段段长兼工程师。他还作过万县参议员,因敢于直言,常为当权者妒。解放后,任海暹出席了1950年5月召开的万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被任命为万县市人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病逝于上海

陈裕发本是陈家坝一贫农之子,自幼学做木匠,因心灵手巧而名噪乡里。1921年,重修弥陀禅院,因其技艺精湛,被寺院方丈誉为“万县鲁班”。大桥工程由他负责施工,桥建成后更是名声大振,就收了许多徒弟,承包过许多工程,富了起来。陈裕发有钱了便买田置屋,开木器厂,到银行入股。解放后被划为地主,于1952年逝于万县。

1981年的洪水

数十年来,万安桥不知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在洪水季节,倒灌的长江水经常封闭了3个桥孔,有几次还淹没了大桥的桥面。我亲眼目睹过1970年5月29日,苎溪河暴发了百年不遇的山洪。憾天动地的洪水排山倒海,将上游几百米处的万州桥齐根冲垮,又咆哮着向万安桥扑来。当时真是山摇地动,水雾弥天。万安桥却傲然挺立,迎风斗浪。当洪水退去,万安桥下的河滩里,布满了洪水裹挟来的万州桥巨大的条石,万安桥却丝毫未损。

1980年的洪水,已经淹没万安桥

70多年前建桥时,整个中国都还少有载重汽车,万安桥的设计者也根本没有考虑承受载重汽车的因素。但前几年因为三峡工程,万州下半城完全拆除时,天天有载重四、五十吨的大卡车从这老桥上隆隆驶过,也未见它颤抖一下。

万安桥是万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见证了万州的沧桑巨变。

炸桥奇观

三峡工程,高峡平湖。在老万安桥北的新万安桥已在苎溪河上建成通车。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双塔斜拉大桥,长920米,宽23米,气势恢宏。高耸的双塔和拉索,恰似两张巨大的竖琴,奏出了今日万州腾飞的强音。

三峡大坝定于2003年6月1日下闸蓄水。为了清理库区,为万州人默默奉献了74年的老万安桥将被爆破拆除。政府请来了曾漂亮地完成过多次定向爆破的专业公司,用了比设计这座桥还长的时间来测量绘图,然后科学地打炮眼装炸药。

2003年5月30日,数不清的万州人冒着烈日,聚集到警戒线外,与大桥作最后的诀别。10点39分,爆破总指挥一声令下,爆炸的烟尘腾起,轰隆声如闷雷般滚来。当烟尘消散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万安桥的东西两个小拱已全部垮塌,但中间的大拱却顽强地挺立在骄阳之下。围观的人们始而惊愕,继而哗然……有老人流下了深情的泪水,还有人说起了近年来各地那些不炸自垮的桥梁……

据现场的爆破专家说:“由于此桥年代久远,查不到结构图纸……”年代久远也成了炸不垮的原因。又深钻眼,多装炸药。17点23分,再次爆破。主拱伤痕累累,却依然悲壮地屹立在蓝天之下。指挥爆破的那位教授后来说:“炸开后才发现,它的结构是钢筋、青砖、条石与混凝土相混合,刚柔兼济,异常牢固……”

人们都为这古老的工程质量而自豪。就议论起当年没有招投标、工程监理和质量验收等一系列严格科学的制度,这工程从立项到完工,一切都那么简单,为何它的质量会这么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18点05分,数十个炮眼再次引爆。烟雾散去,万安桥终于从大地上消失了。它就像一个有生命的精灵,恋恋不舍地永别了这块热土。

万安桥,将永存于万州人的心中。文:谢声显

合作 / 爆料 / 投稿 微信号:norhau

Hash:34e65cbc1bc1ecbd4ffab74089b83ab57070acfa

声明:此文由 家在万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