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边县:航拍杨桥畔汉代城址

在陕北靖边县的杨桥畔镇,有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城址,被称为“杨桥畔汉代城址”。2013年3月,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学者认为这里是秦汉阳周城的故地——

2019年4月6日,我和家人在陕北旅行,经过靖边县杨桥畔镇,专门寻找了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最后,在杨桥畔一村和二村的东北,有一座叫“龙眼”的水库旁边,看见了这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成为我到达的第743处“国保”单位。

虽然找到了“国保”碑,但是汉代城址在哪里呢?我操作自己的无人机,从“国保”碑前升起,湖面北侧的岸边,有一段夯土城垣。据说,杨桥畔汉代城址呈长方形,长约1200米,宽约1000米,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会是这里吗?

榆林市文联的张泊先生,曾经六次来到这里考察。他在《上郡阳周县初考》中描述道:“西部约三分之一的城址已被水库淹没,部分南城墙和东北角墙体保存完整,残高达6米,黑垆土筑成,明显可见8—12厘米的夯土层。”由此可见,这段夯土城垣,应该就是杨桥畔汉代城址的南城墙。

当地人称这里为“瓦渣梁”,地表散布大量战国至秦汉的砖瓦和陶器残片,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1982年冬季,龙眼水库的水位猛涨,生产队连夜进行排洪。天亮以后,发现水中有许多古钱币,每户都捞到几斤至几十斤不等,包括货币、货泉、大泉五十、布泉、四铢半两和五铢。

航拍结束之后,我绕到城垣的北侧,从这里登上了城垣。南侧紧邻湖面的墙体上,依次开挖着大量的窑洞,里面堆放着杂物,好像曾经住过人。这里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沿,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黄沙,不时可以看到汉代风格的筒瓦、板瓦、陶器残片等。

在这座城址的周围,已经发现三处墓地,分别命名为“老坟梁”“渠树壕”和“惠桥羊肠子”墓地。其中,老坟梁墓地的墓葬总数可能有上万座,发掘的100多座墓葬中有3座壁画墓壁画多数绘于墓室内,题材主要有青龙白虎、车马出行、人物故事和升仙内容等,体现出浓厚的道家和儒家的思想。

如此宏大的古城址,超过万座的墓葬群,绝对不是一般的聚落。这里地势宽阔,南临芦河,水源充沛,雄踞白于山北侧,西北距离战国秦长城不到两公里,自古就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的军事要塞。

20世纪80年代,靖边县文物部门曾经在这里征集到一件陶罐,腹部阴刻有“上郡塞司马”五个字。结合出土古钱币的情况,初步判断:杨桥畔汉代城址是秦汉时期的阳周城遗址所在地。

Hash:37eb71bc29023129ba4d9733c404825b812603c5

声明:此文由 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