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这个3000多年前的古遗址,揭晓出一个曾让商朝畏惧的神秘部落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有很多民族和文化诞生,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文化和文明最终消失,有的特别神秘,比如殷商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个神秘的强国,也就是鬼方国。

鬼方国曾经多次和商王武丁发生过激战,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个部落却突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关于“鬼方”的记载文献很少,而且又没有相关考古学证据,所以,长期我们对此知之甚少。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们陆续在陕北清涧县高杰乡李家崖村发掘了一系列古城遗址,才逐渐揭开了蒙在它头上的神秘面纱。

从1981年到199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清涧县高杰乡李家崖村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田野发掘,发现了9座房子、60多座古墓葬、2万余片陶器残片、10件铜器、57件石器、100件骨器。后来经专家组鉴定,这个古遗址的文化遗存时代上线约相当于商朝晚期,下限不晚于西周中期。

那么,这个“鬼方”到底是何方神圣?

鬼方是商周时期盘踞在今陕北、晋西北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一个强悍民族。其活动载于《汲冢周书》、《易经》、《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

诗经》上记载:“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易经》上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山海经》上记载:“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今本竹书纪年》中上记载:“(殷)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除此之外,《汲冢周书》《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也有关于鬼方的记载。

联姻有明确记载的,是黄帝与鬼方的联姻。晋代成书的《帝王世纪》记载,黄帝有四个妃子,有个妃子叫嫫母,在其他三个妃子之下。其他三个妃子,《帝王世纪》都记载了她们是哪里人,嫫母则没有记载其出身。但先秦时期的史料《世本》上说:“黄帝娶于鬼方氏。”说明这个嫫母就是从鬼方娶来的。

关于鬼方部落的活动范围,虽然多有考证,但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说法,主流的说法是活动范围位于今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西部一带。

关于这个神秘部落的人种更是神秘,有专家认为鬼方及其后裔赤狄是印欧人种。其主要理由是:鬼方所代表的族群既然被名之为“鬼方”,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异类的印欧人种,他们似“禺”类“鬼”,“鬼方”之名乃因其“状类猕猴”、身材高大的形貌特征所赐。而印欧人种从体格上总体略比蒙古人种高。

武丁有个妻子叫妇好,其打仗能力相当强悍,在武丁讨伐鬼方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武丁这次对鬼方连续三年的讨伐,给予了鬼方人以沉重的打击。

殷墟卜辞记载,武丁东征西讨时少时兵力3000人,多时5000人,打败鬼方后又边年用兵,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广大疆域。如果说以殷商的中兴之主用三年时间征伐鬼方,而未能完全将其击败或消灭,这足以说明当时鬼方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也让商王朝畏惧,不然怎么一定要消灭呢?很明显。

虽然鬼方很强大,但还是被武丁打败了。而败亡之后的鬼方到底何去何从?是远遁、隐匿抑或迁徙,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

对于鬼方族源来源和去向,长期争论不休,现在有人通过分子人类学对鬼方的族源和去向有了比较清楚的勾画。

得出的结论是鬼方与殷商和西周华夏族进行过多次拉锯战,后来鬼方族群是西戎和北狄族群的主要源头,再后来鬼方族群的一部分进入中原融入华夏族,一部分融入匈奴和后来的蒙古,在随匈奴西迁和蒙古西征过程中,有的定居于今天的哈萨克民族、中亚咸海以及克里米亚周边,还有一部分进入西藏

其实,现在陕北剪纸抓髻娃娃的形象就是鬼方原始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抓髻娃娃的功能寓意正符合鬼方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陕北称洞房为帐房,按陕北古俗,婚配在郊外设帐,这些习俗正是鬼方人的习俗。

今天陕北的火灶连土炕和用碎石片砌的插花式土石结构建筑风格都是鬼方人生活习俗的遗留。

此外,专家还对陕北方言文化、陕北秧歌文化、伞头文化及地方戏曲文化与鬼方文化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鬼方文化先后绵延约五百余年,或繁华荣盛,或寥败凄落,均已湮没风逝。或许这就是历史规律吧。

本文来源于头条号@颜威说历史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并注明来源,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Hash:23d595443067fbaa2cfdd0cc1e81828a8a1ca66c

声明:此文由 文化榆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