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枣园结硕果 佳县群众生活更香甜

佳县红枣(资料图)

榆林佳县县城出发,由沿黄公路向北15公里,就来到了朱家坬镇泥河沟村,这里有一片闻名于世的千年古枣园。

8月12日,记者走进泥河沟千年古枣园。淡淡的枣香扑面而来,一棵棵枣树,枝干粗实硕大,枝条繁盛,或舒展或盘曲,姿态各异。

泥河沟千年枣园是佳县古枣园核心保护区,栽培面积 36 亩,古枣树1100余株。佳县古枣园系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千年古枣群落,2013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单,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遗产地涵盖佳县沿黄河边8镇1街道。

天下红枣第一村

泥河沟村是佳县黄河岸边的一个古村落,全村有1017人,总土地面积9.1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90亩,枣林面积1900亩。

专家认为,枣是由酸枣驯化而来。泥河沟村落周围不仅有身上长刺、植株矮小的酸枣灌木类型,还排布着由灌木到乔木的各种演化标本。古枣园包括 3个酸枣品种群共 16个地方品种。因此该村被专家认定为我国乃至世界枣树的重要起源地和栽培中心。

据史料记载,泥河沟村从公元400年左右就开始栽植枣树。古枣园生长着30余棵千年以上的古枣树,树龄最长的一棵已有1300多年,被专家誉为“活化石”。其树高8.3米,干周3.41米,冠幅13.4米,被称为“枣树王”。泥河沟村的千年枣树群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鲜活证据。因此,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

泥河沟村老一辈人常说,只有听到黄河涛声的枣才是最好的枣。黄河滩地相对肥厚、背风,很少有自然灾害,特有的气候给古枣树创造了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

“泥河沟不仅守着黄河,而且三面环山。这里早春升温快,枣树发芽相对早一些,延长了枣的生长期。到了秋季,枣果成熟时,这里温差又大,有利于糖分和风味物质的转化,使得泥河沟的油枣成为我国十大名枣之一。”佳县古枣园系统保护办公室首席专家高峰介绍。

保护古枣园 生态成效显

佳县古称葭州,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大约有3000多年枣树栽培史,红枣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红枣名乡”。

佳县枣树多生长在黄河岸边贫瘠的坡地上,经过千百年的选育培植,红枣树成了当地优质的适生树种,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高峰介绍,枣树的适应性强、耐干旱;枣树枝叶拦截了雨水,加上各种集水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枣树的根伸展能力很强,匍匐根系较多,侧根发达,固持表层土壤的能力非常强。同时,古枣园中的枣树树龄较长,能起到良好的土壤持水能力以及防风效果。

此外,佳县古枣园系统蕴藏了精湛的农耕技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形成了人与枣树种群互利共存的典型生态系统,枣林里种植农作物或者在枣树下养鸡等模式。枣粮立体栽培技术被现代科技证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

“十三五”期间,佳县探索出“枣树防护林强力降高塑形技术”的防沙治沙新路径,主要采用降低树形、稀疏枝条的管理方法,累计实施18万余亩枣林,有效改善了枣树的长势,提高了其防护效能和经济效益,土地荒漠化、沙化趋势得到进一步控制。该项技术取得“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认证和“榆林市科技成果创新一等奖”荣誉称号。

近年来,佳县先后投资5亿元进行古枣园系统1.5万亩宜林山体治理,完善了古枣园系统防洪挡墙,建设了沿黄公路升级改造、古枣园防护围墙等多项保护性工程,为古枣树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古枣园系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佳县古枣园系统保护办公室首席专家高峰在枣园示范基地介绍红枣栽培技术。

打造产业链 挖掘新价值

“目前,佳县枣林面积已达82万亩,其中盛果面积达53万亩,有机红枣基地30万亩。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观,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佳县林业局局长张志平说。

佳县红枣果大、皮薄、肉厚,甘甜味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2020年,佳县红枣喜获丰收,产量3亿公斤,产值18亿元。颗颗红枣帮助佳县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

“一天能做几十斤60度的酒,一年下来能卖两万多元。”佳县木头峪镇王宁山村脱贫户张德龙高兴地说,“村里把市场打开了,肯定能带动起小作坊了,质量关把好,收入一天比一天高。”

王宁山村佳州红酒业合作社围绕红枣深加工打造了原生态循环产业链,开发出红枣系列的白酒、果酒、醋饮、浓缩汁等10多个产品,不断增加红枣附加值,走出了一条红枣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佳县加速开发千年有机红枣市场,截至2020年底,红枣加工企业58个,其中省级林业龙头红枣加工企业8个、市级林业龙头红枣加工企业7个,10家企业获得SC(食品生产许可)认证。

对于红枣产业,佳县除了开发红枣系列产品外,还在枣木上做起了大文章。

佳县向阳湾村党支部书记贺建强介绍,该村采用枣木制作菌棒,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60余亩。该基地可年产枣木菌棒50万棒、干菇6000余公斤,带动周边7个乡镇11个村2877户8279人从事菌菇种植产业。

“当前,佳县红枣产业面临基地庞大、加工能力弱、销售渠道窄等问题,大多数加工企业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佳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马新平说,下一步,佳县将以强化基地建设为抓手,打造优质的新品种有机红枣示范基地,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提高佳县红枣的知名度。

手记

在保护中开发

■何艳艳

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被佳县人视为“保命树”“铁杆庄稼”。在泥河沟村,逢年过节,吃枣糕、枣焖饭,枣文化特质渗透到了当地传统生产、知识、节庆、人生礼仪等重大社会、个人的文化行为中,是一地之宝,更是全世界的遗产、全人类的瑰宝。

每年佳县还举办较大规模的枣花节、采摘节、开杆节及丰收节等活动,宣传古枣园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领略千年古枣所蕴含的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正确认识古枣园系统的价值,寻找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保护优先,适度利用,解决佳县红枣生产中存在的古树缺乏保护、古枣园管理粗放、古枣品种老化等问题刻不容缓。

相信通过对古枣园及枣文化保护,佳县古枣园系统将成为红枣产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基地、黄土高原红枣文化的展示窗口,农业文化遗产深层次的价值也将会更加突出,对红枣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将更加深远。 本报记者 何艳艳 文/图

Hash:65d3133902e738291489fe92ad0dc746fcf025a6

声明:此文由 秦岭南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