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与丰碑丨喜看乡村新面貌

红色光芒耀桂北——桂林市从湘江战役中汲取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后失散在桂北的老红军刘华连生前给小朋友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资料图片)

位于兴安县界首老街的“三官堂”,是红军1934年湘江战役的临时指挥部,朱德彭德怀等人当年就在这里亲自指挥红军渡江,后改名“红军堂”。87年前发生在桂北大地上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壮烈的一仗,也是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转折;87年后,这场战役留下的遗址群,仍在诉说着红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史诗,成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最集中的载体和展示地。

2019年9月12日上午,在全州举行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仪式上,一批“特殊”的观礼者心潮澎湃。曾经,他们的父辈或祖辈在这片土地和数万战友一起披荆斩棘,闯关夺隘,拼出一条前进道路;如今,他们汇聚在此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向先辈致敬

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李天佑之子李亚滨感慨地说:“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永远铭记革命英雄的不朽功勋,让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

朱德元帅的外孙、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将军参加了兴安红军烈士纪念设施启用仪式,他说:“希望把纪念设施维护好、利用好,代代传承,让子孙后代了解我们的共和国来之不易,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弱小到强大的。”

河池东兰县武篆镇林乐村梁志伟的先辈梁增荣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是对数万红军烈士英灵的最好慰藉,是对红色精神的最好传承,”梁志伟说,“作为红军后代,我一定会秉承先烈遗志,爱党爱国,奋勇担当,有所作为。”

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白面瑶寨红军岩长征体验区,龙胜的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百年党史,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初心使命凝聚奋斗伟力。通讯员吉阳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全州湘江战役纪念园自2019年9月12日落成开放以来至2021年2月底,累计接待人数已达210多万人次。如今,纪念园已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前来瞻仰的红色圣地。

近年来,桂林市充分发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培育新长征路上的接班人,让长征精神永续传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距离凤凰嘴渡口1公里外,清脆的童音诗朗诵回响在全州县凤凰和平红军小学五年级2班,孩子们正在学习《七律·长征》。87年前,凤凰嘴是湘江以东红军各部抢渡湘江的最后一个渡口。作为广西为数不多的红色小学之一,凤凰和平红军小学十分重视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设立了“红八军”相关雕塑,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和传统编写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专门布置了湘江战役革命史展室,向学生讲述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一个个悲壮而感人至深的故事。

每年秋季,兴安县界首镇中心小学都要在红军堂举行一项特色红色教育活动——少先队入队仪式;而在兴安中学,徒步20公里的重走长征路军训拉练,是每一名学子进入校门的第一课;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公园,追忆湘江战役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兴安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以红色文化滋养德育教育,将红色基因厚植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效地拓展和创新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形式。

兴安县有关负责人说:“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革命斗争遗迹遗址应有的‘存史、育人’作用,体现了它应有的价值,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这些红色遗迹遗址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从而增强保护意识。”

灌阳境内,以新圩阻击战旧址、红三军团指挥部九如堂”、酒海井红军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也成为了灌阳的“软实力”。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筑牢红色教育基地,灌阳县委党校开设了一系列党性教学精品特色课程,依托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党史,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红色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灌阳县委党校副校长黄艳红告诉记者,“把教学点建在红色遗址上,让越来越多的人能更好地了解湘江战役这段历史,学习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

“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魂就丢了;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质就变了。”桂北各地正在用实际行动,赋予长征精神更多内涵,让长征精神得以永续。

喜看乡村新面貌——红军长征精神照亮桂北大地幸福小康之路

灵川县九屋镇的甘草村,因特色墙绘走红。墙绘内容融入了“五大振兴”的主题,突出当地的柑橘产业,结合九屋的文化特色,突出宜居乡村,倡导移风易俗,全力提升乡村“形、实、魂”。这是展现红军过桂北军民鱼水情的墙绘。记者胡晓诗 摄

历史的曙光,永远在最黑暗时绽放光辉;伟大的军队,总是在绝境中浴火重生。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3日,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历时19天,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自治县),行程290多公里,他们艰难跋涉的光辉足迹和鏖战湘江的英勇身躯,成为了整个长征史上一段刻骨铭心的印记。

红军长征过桂北,把伟大的长征精神播撒在这片山水间,为桂林人民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在桂林这片红色热土上,在红军长征的途经地,人们以“红色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底色”,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让红色文化“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红军长征的足迹遍布资源县7个乡镇,该县把红色文化作为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坐落在老山界下的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因受自然条件限制,曾经是“十三五”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26%。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党总支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挖掘红色资源,壮大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塘洞村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将红色文化、革命故事、民俗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开发红色旅游特色产品,集中打“红军村”牌,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振兴,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从2016年开始,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纪念馆等一批红色纪念设施和遗址相继在塘洞村建成、修缮。除了纪念馆本身,当地还开发了依托纪念馆延伸出的山歌表演唱等形式,不但弘扬了长征精神,也宣传了当地的民族特色。现在,专程来塘洞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瞅准商机开起了农家乐,穷山村也吃上了“旅游饭”。

在塘洞村,因旅游产业发展带动脱贫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以生态自然景观和苗族风情为依托,塘洞村发展“红+绿”旅游产业,计划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塘洞红色田园综合体”,以“红色”吸引人,用“绿色”留住人,通过把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进行整合,将红色旅游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相结合,焕发出勃勃生机。

航拍红军长征脚山铺阻击战发生地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毛竹山自然村,大片提子园即将迎来丰收。在红军长征精神的照耀下,毛竹山自然村多年来全力发展特色农业,全村种植葡萄提子600余亩,村民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记者唐艳兰 摄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梁家寨依山傍水,环境清新雅致,这里有着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934年12月6日、7日,红八军团一部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之后,奉命经三地(今高寨村委)的梁家寨、潘家村,从梯子岭上到白石头、老山口火烧坪、庵塘坪,经越城岭主峰猫儿山北翻越老山界。7日,后卫部队在这一带与当地民团发生激烈的枪战,留下了当地瑶民护送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佳话。今天,梁家寨村民为纪念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梁家寨翻越老山界的壮举,在一座民房墙上描绘了一幅巨型画图,讲述红军当年的故事,更好地传承弘扬长征精神。

老山界下的梁家寨、龙塘寨等九个寨子,风光旖旎,且有红色文化加持。“党旗领航,建最美九寨”,当地通过党委发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形成“一村一主题”的瑶乡康养“九寨集群”。

梁家寨是兴安县因地制宜,将“百千”工程建设与发展休闲康养产业紧密结合的试点村。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以“党旗领航,建最美民宿”为主题,带领全村群众开展休闲康养项目和民宿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2019年8月,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梁家寨开寨,22户瑶胞以38间房屋入股。当年每户旅游增收3800元,人均收入达1.8万元,蝉联了“广西少数民族首富乡”的桂冠。

2018年5月26日,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大会吹响桂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以来,历经数载夙兴夜寐,桂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未来,桂林的乡村振兴还将持续走向深入,红色资源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更是一种广阔前景。

桂林市民注意!4月25日12时至次日0时,暂停办理

熟了!桂林人周末去临桂两江摘桑椹咯

桂林市教育局最新发布: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烟雾飘渺,雨后的桂林美出新高度

重要提醒!今年桂林中考这学科总分恢复60分,还新增……

了解权威最新信息,请关注桂林日报社官方公众号

加“桂林晚报”为好友

参与有奖报料

来源丨桂林日报

值班编辑丨 周文琼

值班校对丨 李富宁

值班主任丨莫林骐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让更多人看到, 请点赞+ 点亮 在看

Hash:a02df89008daad5332c5e0b3f46b8b16559de803

声明:此文由 桂林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