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天池掠奇(五)无人机失而复得: 解开古八景缺天池之谜!

八仙天池掠奇系列”的前面四集记述了先后有6架无人机在八仙天池失踪,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密切关注。众人特别是航拍爱好者由此引起了警惕,每到此地航拍时收心敛性,小心翼翼,生怕重蹈前人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旧辙。

网友在关注无人机的去向

经过多方求证,分析此地山与山、水与水、山与水有一个有序的磁场在控制。导致突然闯进该领地的无人机数据混乱,甚至信号消失,然后无法控制飞机而坠落不知所踪。由此,才缔造了写入史实的航拍文化疑案。

不畏艰险登山寻找无人机(陈姬摄)

11月3日,在无人机失联了18天后,武宣潘女士和摄友上山拍制八仙天池秀丽的景色时,突然在荆棘丛生的树林中发现踪迹。把这个喜讯放上摄影群后,大家一时群情振奋,经核对二维码和机身码后确认是我丢失的无疑。但见斑驳的机身经历了高空树干的撕扯已是伤痕累累;经过十几天的风蚀雨打机内已见锈迹斑斑。

用吹风筒吹了一晚上后,终于把内存卡保存的失事前拍摄的数据完整的读了出来。此时,压在心头的那块石块才轻松地卸了下来,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网友的评价

一面观看失而复得的照片,一面被八仙天池那震撼的景色所感动。在此,衷心的感谢持续关心无人机失联之事并协助寻找的朋友们,再次感谢潘女士。她这种拾金不昧的义举、不谋小利的优良品质,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与拾机不昧者合影(陈少敏摄)

这正是:仙城出仙境,仙境出仙景,仙景出仙人!

感慨之余,心生疑虑:武宣古八景是哪八景?八仙天池有什么奇妙之处?为什么进不了武宣古八景的范围呢?这些谜团经过梳理后逐渐明朗了起来——

八仙天池平添了多少神奇难解的传说

四季风景如画的省级风景区

广西武宣“八景”的说法最早可上溯到明朝,到了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开始有官方的文字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晚清举人覃先澄写了一首诗,题目叫《八景合作》: “双髻晴岚耸碧空,三台叠翠映霞红。龙翻古迹钟声雨,鹤舞灵湖松籁风。石壁遗书多鸟篆,仙岩留迹半云封。坐看神窟流泉异,听彻音山迭奏终。” 这记载于民国三年编修的《武宣县志》将武宣八景定型了下来。

《武宣县志》记载着文人墨客对八仙天池的情感

在文人墨客笔下尽情描绘的天池一角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地理气候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这八景除了史志的记载外,很多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并走出了视野。

——双髻晴岚在东乡因形似女人头上的两个发髻而名,孤独高耸却不是武宣的最高峰而令人所淡无味。

——三台叠翠是长寿村对面的笔架山,因皇帝周游到武宣被仙城美景所迷住,把文笔山当笔,蘸黔江水描绘了武宣美景。之后,顺手将毛笔放在笔架山上形成了现在的山形。因缺少宣传很多人知其山不知其所以然。

八仙女游八仙山( 秦新学 摄)

见到那么美的景色自融其中

——古碛钟声即城南黔江中的古碛滩。相传县城高立山三清观的神钟飞下与黔江中的蛟龙相斗而发出激越的声音日夜不绝。然而,此景并无多少人知晓,特别是大藤峡水库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将会消失于水底之下成千古绝唱!

站在八仙天池山顶,方圆10多公里尽收眼帘

——灵湖松籁即三里镇灵湖村。一湖潮涌不竭,澄清味甘,三株数百年大松盘曲苍翠,直上云霄,涛声如天籁。此景经过历代不断完善,现成八景珍品,也是武宣古八景唯一还人来人往的一景。

澄碧的湖水倒映着景色的斑斓

此情此景留靓影

——石壁遗书即陇村附近黔江旁石羊山上神秘的似羊形的草书。因模糊难读四周无路可达而无人问津。

翡翠鸟天池飞

——仙岩留迹即徐霞客描述的旺田村仙岩山,因历朝历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而名。可惜封闭多年闲置于野外。

——神窟流泉即平田村的黄仙祠,因平时干枯的土窟在庙会间会灵异地滴水而闻名,也称为滴水庙。然而十多年来再无清水渗出,不免使人惋惜和惆怅。

——音山迭奏传说在县西北八十里处的八音山,每当风雨来时,犹如群仙高会,乐鼓迭奏。可是这么一个美妙的地方却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至今还是一个谜。

鱼鸟天池迎嘉宾

列在武宣古八景之外的八仙天池就不同了。

八仙天池在史志里称为八仙山、八仙寨,《武宣县志》记载有不少历代名人赞颂的诗文。现摘录几行名句玩味一下。

留山水甲南天,马步桥东列八仙。(东兰学正、广东东界场盐大使、清代举人覃先澄)

《武宣县志》

峭拔危峰欲插天,八山环峙列群仙。苍崖百丈蜗遗篆,古木千年鹤静眠。 (清岁贡生、广东府任职的廖绩熙)

花迎曲径香随杖,鱼遇高人喜跃渊。(清岁贡生刘炳熙)

水凉峰峙立南天,览胜高登气若仙。(清岁贡生、柳州水上警察署长覃炳松)

磨崖写尽登临景,山水应留翰墨缘。(清岁贡生、广东香山县任职的刘耀辰)

八仙女游天池浮雕八仙天池浮雕

一直到了清代举人覃先澄等文人到“八仙天池”进行实地考察后,才利用承担县志编纂的机会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武宣县志》发出了“窃喜生平所未见,以为此景当居第一,而惜其出八景之外也。”的感叹!

八仙天池浮雕

与他持同感的还有历任平治县、同正县和武宣县长的覃春佐:“岚生翠岫朝晕润,影倒银河夜月寒。最惜前贤评八景,忍抛斯寨落孙山。”

汉壁含遗篆,名山多逸词。

武宣县文史专家吴孝斌撰写了“中留山水甲南天 ‘八仙天池’当为首”这篇文章。他认为, 武宣作为仙家的修炼道场历史久远,八仙山(八仙天池)应为其中之一,从八仙天池的谷歌卫星图来比对,环绕天池的八座山峰恰如八卦的乾、震、坎、艮、坤、巽、离、兑等八个方位,而天池可作为八卦图之阴阳鱼。此可谓是大自然的奇观与杰作。八仙天池的道家文化乃上天赐给武宣的奇宝,无怪乎覃先澄认为应将其列为县域八景之首,笔者亦以为然!

在文人墨客笔下尽情描绘的天池一角

八仙天池四处景

纵观八仙天池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是旅游景点的绝佳境地。以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前后影响来说,都要高于武宣古八景。但是,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列进武宣县的古八景呢?

在八仙天池的八仙女( 秦新学 摄)

我认为,频繁的战事成为执政者宣传的忌讳。八仙天池因它交通的便利性,防守的战略性这个特殊的原因而成为历代征战的始作俑者的关注焦点。从文艺为统治者服务的角度考虑,如此有争议的地方必然为文人墨客所讳忌,所以尽管再美的景色也要被政治所规避。

游客参加登高活动 ( 秦新学 摄)

其二是文人骚客眼界的局限性。尽管大部份是武宣的贡生、学正等才子佳人,其中还有到八景之一仙岩留迹避难的皇室,有的甚至是进士。他们对八景集中地进行了题咏描绘,八景诗还选入《武宣县志》(民国二十三年),这些都产生了脍炙人口的效果。这个武宣历史上的第一个“八景”,始终不失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现象。由清朝进入民国,这在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众文人原来压抑的情感才得以爆发出来,撰文立意也逐渐提高。覃先澄将“窃喜生平所未见,以为此景当居第一,而惜其出八景之外也。”的情感秉直地表达在了《武宣县志》上。

仙女在仙山( 秦新学 摄)

时至今日,我认为有必要组织专家重新确定一下新“武宣八景”了。于古于今,都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推选与当今经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新景观,赋予它们新的风物内容和时代精神,以便更好地展现新景象、新变化、新发展。

中华自驾联盟负责人罗美(右)介绍游览八仙天池的感受(秦新学 摄)

游客与湖水随时光的变化而变幻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八仙天池掠奇连载之六:八仙天池为什么非要用8做景?

Hash:49401f11101b41398f300bb756030354906ae31b

声明:此文由 武宣百事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