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关这地儿不简单!竟然就在北流和玉林!你知道吗?

一直以为

鬼门关只出现在志怪小说中

但是没想到

它竟然真的存在

而且还在我们大玉林

玉林的北面是大容山,

西面是六万大山

域内崇山峻岭多,

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

又经大自然亿万年鬼斧神工的雕琢,

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地形地貌,

成为独有的地域特色......

玉林天门关

玉林 容州的 天门关,又称 鬼门关。位于玉林市 东部北流县交界处的天门山与两座山脉相对而立,好似两只大兽在把关,双峰故被当地的人称为 龙虎岭。

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因此,人们就把它取名为“鬼门关”。

(▲明万历戴燿修苏濬纂《广西通志》标识的北流天门关)

南开辟最早的关隘文物

鬼门关刻印着历代南征蛮夷的历史,其开辟时间在公元40年,知名度极高,素与天涯海角齐名,是一个古代人文气息极其浓郁的名关。

由于史籍记载的失误,鬰林郡事实上存在着两个同名的“鬼门关”。一个是鬰林郡东的“水路”鬼门关,另一个是鬰林郡西的“陆路”鬼门关。

鬼门关,商贾必经之道

这里山峰高耸,至 天门关处紧收狭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现今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从这里通过,是沟通 梧州广州香港深圳北海合浦的重要峡口。

鬼门关古道既是兵马、使者、谪臣、朝贡者的交通线,也是商贾往来的必经之道。这便是 古代著名的海陆丝绸之路。

此路来回经过 北流,先从水路折上陆路再转入水路,中间的咽喉地带: 鬼门关,无疑是最险峻的一段。正因为鬼门关地处交通要隘,在 原始兵器时代显现出其重要的 军事战略作用。

名人的吟诵之地

在古代,在这条中原到 钦、廉、雷、琼和 交趾的必经通道,有不少名人经过这里。“ 鬼门关”因而进入无数 诗人的吟咏之列,与“ 天涯海角”并驾齐驱,扬名天下。但自汉到宋统治者一直把它作为 谪配罪徒之地。

古时相传: 朝廷官员多为被 贬流放到此,官员生前不可自返中原,终老死后运回故里。正是有罪之士发配天涯海角,行经 陆川鬼门关,思绪暗然泪如雨: ·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六大政治家之一李德裕

李德裕、 曾写诗一首: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明代广东人朱琳

而明代广东人朱琳,由琼山县卸任后北返,写了一首《 出鬼门关》: “北流仍在望,喜出鬼门关。自幸身无恙,从教鬓已斑。昔人多不返,今我独生还。回望琼山县,昏昏瘴疠间。” 诗人尽情释放着狂喜与激动,似乎远离的不是鬼门关,而是那扇生死荣辱之门!

地理学家徐霞客

另外明代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 于崇祯十年(1637年)由 陆川经塘岸至北流考察,在《 徐霞客游记》中记道: “鬼门关在北流十里,颠崖遂谷,两峰相对,路经其中,谚所谓‘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言多瘴也。”

“鬼门关”因而进入无数诗人的吟咏之列,与“天涯海角”并驾齐驱,扬名天下

苏东坡父子轻松走过鬼门关,再次在北流逗留。据说当时全城老百姓都赶苏东坡在县官和众乡绅的陪同下观赏了北流河的“圭水秋波”,苏东坡和大家赋诗唱和,对吟秋风。

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在其登筏北归的地方,建了一座“景苏楼”,并将东坡乘筏北归的形象隽刻入石,镶在山墙,以万世景仰。

这条远近驰名的“鬼门关”,走过各个朝代的兴起,衰落,盛世,灭亡,饱略着前人留下的“足迹”,逐渐沉寂无声,偶尔荡起一声涟漪。

找一日好天气

约上朋友前去一探究竟吧!

Hash:05e45f8d48badd57a068f0e98c1e5ab6f1e107f4

声明:此文由 铜州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