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长垣治理成三善之地的子路

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邑(今山东泗水县)人,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是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路做过蒲邑(今长垣县)宰,是长垣县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地方长官。

子路十分孝顺父母,早年家里很穷,自己常常靠吃粗粮野菜度日,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双亲。他做官以后锦衣玉食,常常怀念逝去的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孔子称赞他:“生事尽力,死事尽思。”

子路性格直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敢当面批评孔子,表达自己态度的孔门弟子。如孔子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时,子路不高兴,因为南子“美而好淫”;当孔子谈“正名”时,他就说孔子太迂阔,他甚至认为读书并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如此坦诚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没有的。

子路为人勇武,孔子常与弟子谈志向,每次子路都抢先发言,而且多数是谈他如何勇敢,如何教别人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孔子问子路:“你喜欢什么?”子路说:“喜欢长剑。”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和颜回等人始终跟随孔子,由于他极勇武,实际上起了保卫者的作用,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后,我就没有再听到恶意的言辞了。”

子路崇尚实干,且颇具政治才能。曾做过鲁国权臣季氏的门臣,还担任过蒲邑宰(相当于县令)。子路治蒲三年,功业卓著。在他治蒲期间,孔子曾专程到蒲。刚一进蒲境,孔子就称“善哉由也!”走进城内再说“善哉由也!”走进衙门又一次说“善哉由也!”孔子的大弟子颜回就问孔子:“夫子尚未见到仲由就三称其善,不亦逾乎?”孔子答道:“如其境沟渠深治,田地整齐,庄稼茂盛,说明他恭正以言,故民众尽力;入其邑,房屋完好,商贾繁荣,树木葱茏,说明他忠信以宽,故民不偷懒;至其庭,满园清静,诸下用命,说明他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这还用再见仲由吗?”从此长垣也称“三善”之地。

公元前481年,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次年,卫国发生政变,子路在外听说,为救其主孔悝,毅然前往卫国都城帝丘(今濮阳市)。在战斗中,子路受了伤,帽子的缨带断了,“君子死而冠不免”,在重结缨带的过程中被杀。子路死后,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头便拜。

子路治蒲三年,为长垣办了很多好事。今县城西北的文明渠,就是子路亲率民众开挖的,由于选址准确,至今还发挥着排灌农田的作用。长垣人民为了纪念子路功德,在县城内东南隅建立子路祠,后在北街河内公祠,以祭祀子路。他在帝丘遇难后,长垣人民又在城东北岳庄村东100米处修建子路坟,为衣冠冢,重阳节例行祭祀,以表示对子路的纪念。由于子路坟规模宏大,古树成荫,亦为旧时长垣八景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子路被赠“卫侯”。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子路被封为“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加封卫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仲子”。现在长垣县城的入城口,竖立了一座汉白玉的子路塑像,以纪念子路。

明清民国《长垣县志(整理本)·循政》有记载)

Hash:8d4a2a581e01fa4fafe17f366a557dc74b99749c

声明:此文由 史志新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