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古村落 漳河晚渡渔洋村

渔洋古村

渔洋村,是殷都区安丰乡的一个普通村庄,但它却闻名于世,缘于六千年中华文明不断代的历史。这里有仰韶陶片、龙山卜骨、商代陶鬲、战国鼎壶、汉代洱杯、东魏瓦片、北齐泥像、宋朝瓷片、明代青花,清代小盘......历史遗留在这里的瓦砾和陶片成就了这个小村庄,历史不经意间在此划了一道,这一道绵延数千年,却从未间断,引来世人的瞩目和青睐。

表面看来似乎渔洋村与豫北的其它村庄并没有多大差别,古朴的村庄,青砖灰瓦的农舍,只是与其它村庄相比,略显陈旧一些。农家的院墙上,建国初的“饮水思源”、抗美援朝时的“保家卫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壮志陵云”和八十年代的“学科学”等标语口号依稀可见。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跨入了21世纪,中国也早已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往昔已经作为历史躲进了教课书中。像渔洋村能把这些时代的印记存留下来,且六千年文明历史不断代,这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罕见。

龙振山是渔洋村颇具传奇色彩的名人,被媒体称为“文化的守望者”。

能证明渔洋村历史不间断的不仅仅是龙振山博物馆里的陶器和瓷器,还有整个渔洋村那错落有致,青砖灰瓦的明清民居。村中的民居尽管已经十分破旧,但依然高大宏伟,民居上技法娴熟、图案精美的砖雕木雕尽管显出了老态龙钟的腐朽,但风韵却依然不减当年。“致中和”、“耕且读”、“持中恕”和“读书声”等匾额,流露的依然是村民们对于知识的崇尚和文化的向往。令人欣慰的是,渔洋村至今还有四座明清时期的深宅大院被保存下来了。其中渔洋龙氏庄园,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沿中轴线每座都有四进院落,九个门相互对应,是北方典型的“九门相照”院落。龙氏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于民国年间陆续建成,历时200多年。主体建筑一宅二院,南北相对形成一线四院,有楼房16处120间,过庭7处35间,瓦房26处106间,平房423间,占地面积80多亩。由于年代久远,土改时又分给全村贫苦群众,大部分院落损毁严重,现保存完好的东院,是清代典型的清代民间四合院庄园。

这一庄园为我国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组群建筑,布局合理,陪衬得当,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家居理念,反映了清朝盛世民间建筑的风格与特点。整个建筑南北相对,南排座北朝南,北排座南朝北,都由楼房、瓦房、过庭组成,均为灰瓦硬山式建筑。每进院均由门、配房、照壁、东西厢房、过庭、后院、东西配房、上房组成,院落间通往过庭一侧的过道相互连接,设计之精妙,功用之齐全,令人惊叹。进入龙氏庄园宛如徜徉在砖雕、木雕、门匾建筑艺术的长河中,门楼上、山墙上、梁架上、枋檩上,屋脊上、墙角上,大大小小的雕琢数以千计,或花鸟、或人物、或吉语,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东院中的砖木雕,蔚为壮观,令人称奇,山墙上雕有麒麟送子,狮子绣球图案,前檐檩下木雕有莲花游鱼、莲花卧蛙,房顶上有五脊六兽,顶边有卷草纹瓦,墙角上刻有如意石榴及吉语“竹苞、青锁、福禄”等字,门上匾额有“致中和”“耕且读”“善庆堂”“文书堂”等。

1998年渔洋村东地和西高穴村之间发掘出的一块后赵附马鲁潜的墓志铭,记载的鲁潜墓与曹操墓相对应的位置,成了十多年后发现的曹操墓的有力佐证。此外,这里还有先商遗址、龙山遗址和东魏窑址......站在历史的这端打量渔洋,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小村落,会有如此的文化底蕴和魅力。站在历史的另一端,再去看这个古朴的村落,你会发现渔洋村那永远奕奕闪光的魅力所在。

渔洋,西靠太行,北依漳河,处于平原和山区的交汇点,正是有山有水也有坡的好地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渔洋既能养育先民,放牧牲畜,也不惧怕洪水的泛滥。岗上牧羊,水中捕鱼,正是古人所向往的富有安详的风水宝地,渔洋全占了。难怪古时的渔洋并不叫渔洋,而是叫鱼羊。不仅如此,古渔洋还座落在古代南北通衢的大道旁,村北500米的漳河就是重要的渡口,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运输。古时,哪里有渡口哪里就是商业繁荣的地方。于是,在古渔洋村中,店铺、客栈、饭馆等供客商和行人住宿吃饭的地方应运而生,一些外地人由于长期的商贸往来,看中了这块地方,在此定居,世代相传,至使如今渔洋村的3000多人中,竟有20多个姓氏。

一个地方的兴起与衰落是与交通的发达与否分不开的,古时的渔洋因为交通便利,商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兴盛和繁华。而今,由于近代铁路和公路远离渔洋,使渔洋淡出了历史的视线,但渔洋曾经的辉煌还是被历史记下了。2006年,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渔洋村入选河南省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同年,渔洋村又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龙振山也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作为六千年文化传承的活标本,渔洋村对研究漳河河道的变迁、古代交通、古代民居和民风,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了这么久了,

Hash:10a4ed50d87ad4ef391faaa1ae1c7ccd14491689

声明:此文由 殷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