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田街道这个具有“红色记忆”的地方被“藏”了数十年!快来认识它!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此,传承好历史文化

记住乡愁,坚守文化自信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特色

也是坂田街道重点关注的事儿!

1月15日下午

深圳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环节

市政协委员、资深规划师黄伟文

提出“将有价值的古建筑列入

深圳空间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的提案

这一提案在龙岗区乃至深圳引起很大反响

1月18日,龙岗区文体旅游局文物办结合市、区有关部门近期收集上报红色革命历史的要求,马上组织龙岗区文物保护骨干类人才、省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一兵一行,赴坂田街道新雪社区进行文物保护调查,发掘了上雪曾鸿文炮楼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

曾鸿文炮楼

背景简介

曾鸿文出生于1892年,解放后,他做过宝安县的县长、粮食局局长,于1992年100岁时在深圳去世。

1940年12月至1941年3月抗战期间,曾鸿文炮楼是中共宝安县委员会和东纵主要抗日据点和临时指挥所之一,经常在这里联络、碰头、开会和指挥。曾鸿文在1942年1月到1942年6月“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中立下大功,成功救下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胡绳、夏衍等800多名文化名人,被誉为抗战史上的奇迹。

缘起:文物专家18年后再寻曾鸿文炮楼

1月18日,张一兵一行来到新雪社区,他带着18年前到访此地的记忆,上高爬低地搜寻了4公里,才在83岁原住民的指引下寻到那栋掩映在林立高楼之中的古老炮楼。

远远望去,曾鸿文炮楼异常静谧

炮楼建于清末民初,正门朝南

为一炮楼拖3间横屋的炮楼院式建筑

土木结构,炮楼5层+天台

高约14米,长宽各4.5米

炮楼每层有1个房间,现已经被封存

张一兵介绍

炮楼为宝安类型中式炮楼,顶部四周呈拱形突起,沿墙四周及屋顶设有射击孔、瞭望口。此炮楼最大亮点为建筑四周艺术构件精美,如炮楼北顶墙面有仿宋式‘悬鱼包角’、‘锦鲤吐珠’,南顶墙面有‘鳌鱼摆尾’,射箭窗和射击孔同时存在是其一大特色,有对称的清末射箭窗和民国初期射击孔。此炮楼原为一炮楼拖11间横屋。18年前他第一次慕名来访时,此炮楼便只拖4间横屋了,其他横屋已逐渐被拆了盖楼。

曾鸿文炮楼具有重要的

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为研究粤东南近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标本

代表着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见证了龙岗乃至深圳的民居发展史

曾鸿文炮楼现在的守护者——曾鸿文现龄81岁的侄儿曾锦厚介绍:“曾鸿文炮楼是当时布吉雪竹径村(现新雪社区上雪居民小组)原居民曾鸿文的先辈建立。当年土匪横行,曾家建炮楼,一来防土匪强盗,二来稳固家族地位,光宗耀祖。虽历经近百年风雨洗礼,炮楼仍基本完好。

探寻:英雄曾鸿文的革命故事充满传奇

根据龙岗区史志办编著的

《龙岗区革命遗址普查资料》记载

1940年12月至1941年3月

中共宝安县委员会设在布吉镇雪竹径曾鸿文家中

曾鸿文时任布吉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

现在旧址已被拆除,仅存曾鸿文炮楼

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的负责人介绍,曾鸿文是绿林出身,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加入了洪门,是当地三合会的首领。曾参加过陈炯明领导的粤军,后又参加过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自卫队。

1937年10月,曾鸿文回到布吉组织抗日武装,担任东宝惠边区民众抗日独立大队大队长。

1938年,曾鸿文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利用自己的江湖绿林关系和力量,协助游击队在香港新界西北地区组织开展敌后斗争,打通了联通香港地区和大陆的交通线。抗战爆发以后,他参加了惠东宝抗日游击队,任惠东宝人民抗日游击福安大队大队长、宝四区区长等职。

1940年,惠东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王作尧部队东移,海陆丰受挫后,奉命重返惠东宝前线时,曾鸿文把部队安排在自己的果园里隐蔽,并设法解决部队的供给困难。

1941年到港九地区工作,他一方面营救滞留在港的文化人士和国际友人,另一方面争取港九地区的上层人士与我党合作抗日,同时设法收集日军溃逃时丢下的武器、弹药和大批物资,并送回部队,为抗日反顽的斗争作出了贡献。

1946年回国参加人民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炮楼由于年久失修,乏人管理

加之受天气、白蚁影响

炮楼自身结构老化,已属危房

现被坂田街道办封存

曾锦厚说:他和上雪原居民都希望有关部门能整修维护好曾鸿文炮楼,确保这个“活化石”能存活得更久远,毕竟炮楼是承载深圳红色记忆、见证历史印记、寄托上雪乡愁的重要载体。

未来:齐心协力守护红色历史记忆

为了保护曾鸿文炮楼

近年来,龙岗区文物部门、

坂田街道及新雪社区进行了

实地调查、考证、收集资料、

访谈和研讨等工作,对它进行保护

曾鸿文炮楼这样的古建筑

是龙岗和深圳的历史遗迹

也是当地民众集体回忆的载体

面对城市更新改造的热潮,新雪社区上雪居民小组、曾鸿文家族和上雪原住民欲传承本土历史文化,如今,曾鸿文炮楼成了新雪社区上雪居民小组原住民和曾鸿文家族生活里重要的守护对象。

张一兵介绍:龙岗在客家文物和历史遗迹方面,具有历史时间长、体量大、内涵丰富等特点,文物活化利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目前,龙岗有客家文化、文物登记点500多个,政府公布的文物点222处,我们将千方百计地发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

来源:深圳侨报

编辑:坂田文体通

Hash:e0bd1a24f707ad87d2d03600b8203f3dfab666f8

声明:此文由 坂田文体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