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蓝田,2019汤峪镇(骆驼岭村)穿越旅行(2)。

从高堡集上回来,就和龚叔叔一起直接去了(骆驼岭大峡谷)宏大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记得,这个园子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今天有机会进去逛逛。活在有梦的四季里,未必如春暖花开面朝星海,我知道一直有一个梦在我心底,致敬生命中追梦的人......

采访“骆驼岭村”村长张军红 。

今年44岁的村长张军红,共产党员骆驼岭村1组人。以下资料,由龚育章叔叔提供。龚叔说:军红这娃娃,心直口快性情率真,办起事情特别认真,咱骆驼岭村以前没有交通大路生产运输全凭人挑,架子车拉。雨雪天出村办事需要绕路孙坡、肖坡、高堡、回村全是泥巴路。那时下雨天下面邻村穿皮鞋和布鞋,我们村都是高腰雨鞋,他们笑话说;高堡、焦岱、引镇的“高靴”都让骆驼岭村的人买完了。村里那时的环境也是(脏乱差),2008年军红当选村长以后,和其他村干部一起下决心改变村里的旧面貌。从09年开始村委会的重建,由于(村里当时没有钱,军红主动垫资60万元,还为群众借款20万元,不计利息。村民肖养民媳妇因病不在了,家里特别困难他主动给了一千元让家里安排后事)。是年他全身心投入村貌的改变,修路、土地平整、老庄子移民搬迁、截至2012年全部搬迁完。接下来电网改造(30kw提升到200kw,并修建垃圾台5个、休闲停车处30个、街道水泥硬化、排水沟、幸福院),这些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这里向你致敬、向你学习人民基层干部。走遍蓝田报道。

张军红2011年2013年分别被史家寨委员会、史家寨乡政府评为(产业培育带头人、村级年度工作先进个人)。

骆驼岭村宏大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参观旅游中。

骆驼岭村以前的老庄子,现在已经全部搬出这条沟。

红尘梦里,流年往事如今这里只有几间老房子静静的守候在这里,更阑人静。

骆驼岭水库,这里环境优雅、湖畔垂柳、 碧水青山、郁郁葱葱、 寂若无人 。

现在分享我不曾谋面的朋友(深海寻鱼)的文章谢谢支持。 《一棵树的思念》

曾经,我是一片云,随风流走居无定所,那时我常常想如果自己是一棵树该有多好,扎根一个地方,在阳光下睡去,在风雨里成长,静守年轮,开一树繁花,然后叶落归根,让心不再流浪。

如今我是一棵树,占一方水土,任天上云卷云舒,日出日落,任四季轮回,寒来暑往,我自嵬然不动。

树的一生,静默而执着,长在哪里,便要死在哪里;云的一生,不羁却沉重,虽经万千变幻,其实,心里只有泪水。

有一天,一片成为树的云,开始想念一棵曾经作为云的树所经历的过往,这就是人生,得与失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线,我们却一直被表面的得失左右着,走着弯弯曲曲的路。曾经的彷徨迷茫和纠结,曾经的喜悦期待和激情,都像乌云一样被时间的风吹散了,好的坏的都成为过去,只是有时候想想,如果当初不那样的话,人生或许就不是现在这样。如此想来,似乎有一种存在于别处的生活,等着与我们穿梭时空再次相见,人生的厚度和广度,便在怀念和畅想中又增加了一重。

一棵树的思念,向云而生。谢谢深海寻鱼(聚庆人)

离开骆驼岭大峡谷景区,回到村里。

骆驼岭村的停车位,是不是有乡间别墅的感觉。

下面,分享黄亮叔叔的文章 《燕子不落愁人家》

(1)“燕子不落愁人家”,母亲的这句话我牢记了几十年,时常把它作为衡量家境兴衰、命运转机的信号。近日回到乡下老家,又看到家燕飞掠院子,看到燕子曾栖落屋檐的旧巢。小燕子如约而归,赋予家园往日的欢欣,颇像一泓清水荡起涟漪,荡激起心中浮想联翩……在农家人心中,燕子是一种吉祥鸟。它的归来,是春天的象征。它落巢或抛弃谁家,是家境盛衰的征兆。别小瞧这样一个小小的鸟儿,它传递的信息却足以让人叹服唏嘘!

(2) 在与家燕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中,见证了人类与鸟息息相关的真谛。 1965年,老家盖起了三间土木结构的瓦房,当时在全村千户人家中,屈指可数。新屋落成次年,就有小燕子筑巢落户。几十年来,这些小生灵们不间断地春来秋去,修巢垒窝,繁衍后代。它们整天忙忙碌碌,衔泥觅食,飞进飞出,叽叽喳喳,从不寂寞。欢快的鸟语似美妙的音乐,让家里热闹了许多,更为家人带来了一些“吉祥”的好兆头。多年间家人把这些小燕子称为“家燕”,对它们像亲人一样倍加爱护,它们似乎也善解人意,从不给 家里添麻烦,与家人和睦相处。记得有一年,家燕孵出的雏燕,夜间突遭老鼠侵袭,一只雏燕跌落地上,母亲费尽心机小心翼翼地在竹竿上仿制了个“燕窝”,铺上柴草,把跌落的小燕送回母亲的怀抱。老人们都说,一般鸟儿遭到危害,就要立马搬家,另行筑巢,可能是母亲的举动,感动了雏燕的父母,它们依旧驻守,没有离开,直到秋凉南迁。这些家燕栖息在房梁屋檐,鸟粪落在地上,母亲就在地上为它们铺上一张纸。幼年的我经常想,何不赶走那些小燕呢?省得堂屋中间显眼处一堆鸟粪。有时不巧,鸟粪也许会滴在家人的头上、衣服上,可母亲从不责怪它们,更不埋怨。

(3) 家燕的粪便的确给家里带来麻烦,可它们婉转灵巧的身姿靓影,也带给家人许多欢悦,让人心里踏实。我曾有过赶走它们的想法,小心翼翼征询母亲意见时,遭到母亲的斥责警告。母亲劝我,千万不要做出愚昧的事来,别看它们是鸟类,它们的知觉甚至比人类还要灵敏得多。你没看到吗?有的家里为了招徕小燕子,想方设法给它们在房屋檐下搭建木板,提供一切便利,可燕子就是不去呀!

走乡的生意人

(4) 家事兴衰,鸟为先知,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如果哪户人家事不顺,即使住过的老燕子,也不会再次光顾他家屋檐的旧巢,宁肯辛苦衔泥,选址重建。几十年过去了,家人与家燕的故事仍在心中萦绕,历历在目。母亲“燕子永远都是好事的传递者”的忠言良训,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记得家运乖蹇的那几年,家燕也远离抛弃了它们栖息多年的故居。念旧的它们每年春天虽也来院里盘旋,但终究没有复归下榻之意,短暂的逗留后悄然离去。此乃:燕留它居无眉端,家人翘望目欲穿,道是逆境盼燕归,神鸟显灵乾坤转。

(5)过往的陈年旧事啊,未像烟云飘散,却似磐石留心间,自始不忘,常年不殆……追忆当时,唯唏嘘感叹。记得每年正月一过,就想着该是燕子回归的时候了,就急切盼望着它们落巢,期盼其为家人带来吉祥好运。每个周末,跨进老家院落第一件事,就是不顾一切的探问母亲:“妈,小燕子来了没有?”母亲一边回答节气时令还没有到,天还冷,一边安慰我,别急呀。就这样年复一年,始终不见小燕子有常驻久留的意思,每次光顾都是匆匆离去,这让家人颇感失望遗憾。于是随后好几年,家人年年都怀着虔诚而又迫切的心情等待着、期盼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年恰逢大女儿高考,也是决定家庭命运的关键时刻,我揣摩着,彷徨着,心里捏着一把汗。虽说孩子学习还算可以,但也不能高枕无忧,命运如何安排,谁也说不准。冒昧在农历年刚过就请人看宅子,到底那里布局不合宅,就此折腾了一番,还不甘心,又去八仙庵抽签算卦,卜卦先生都说孩子能考上。

(6)说来也真灵验,每年的春天家燕总是掠飞不沾窝,频频而至,嘤嘤而去,可大女儿高考这年不一样。燕子喜欢高屋建瓴之势的巢穴,虽然我家六十年代的房屋已时过境迁,失去了往昔迷人的风采,可家燕却喜新不厌旧,就这样将旧巢修葺一番,续接着陈年故巢的旧友情缘……

(7) 这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我回到家,还没开口,正做午饭的母亲满脸喜悦,一边拿着围裙扑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边忙不迭地从厨房迎出来。也许是动情的眼泪模糊了双眼,跨门槛时竟使她老人家磕绊了一下,身子前倾,我赶快双手扶住母亲,一边把她老搀扶在椅子上,一边说,妈,您别着急,慢慢说,母亲一脸春天般的喜悦告诉我,亮娃,燕子来了,燕子来了,燕子今年真的在垒窝,不走了,还形象地描述了小燕子怎样在屋里盘旋,怎样叽叽喳喳,欢喜吵闹,怎样修葺窝巢,怎样一天到晚互相追逐嬉戏。母亲有声有色地比划着,叨叨着,咱家转机有希望了,孩子今年高考有了盼头。看见母亲激动的神态,我真有给老天磕头作揖之想。这长久的期待啊!家人在泪水和心痛中饱受煎熬,经历了多少挫难,熬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啊! 从大女儿高考到小女考上大学直至工作,小燕子始终在精神上陪伴着家人平安度过了难忘的美好时光。 几年后,堂屋的老房门上窗棂装了窗纱,前屋平房的门窗换上了铝合金,家燕已没有自由栖息的地方,但是依然年年飞掠于院落,似乎在留恋,在念叨叙说着我们与它们以往的情愫渊源,提醒人们记住民间传说的灵验,只要心诚,待到光明到来的那一天,家家户户门庭上都会花朵绽放,色彩斑斓!

现在前往村东南的水库

(8) 至今,家燕与人的情分,念念难忘,故乡的平房中间,改造简装时,刻意在窗帘边沿保留了一个小燕子窝巢。时常回家,抬头便看到一个精雕细凿般的燕窝镶嵌在墙壁上,它不亚于人间一副艺术装饰品。鸟类高超的构思,嘴叼雕塑是何等的珍奇可贵,时而注目欣赏,倍感亲切,那是人类向往莫及、无能模仿的建筑艺术啊!我怎么会随意拆除它们千辛万苦才垒建起来的窝巢呢?只要不是害虫,每个有生命的飞禽走兽都是人类的朋友和伙伴!人类要尊重它们的劳动成果,呵护它们,善待它们,关爱它们,给它们一片广阔自由的天地。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坚信,燕子不落愁人家!为了人类的明天,让我们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觉成为呵护“家燕”及其它自然生灵的文明使者!

水库备战洞

骆驼岭村水库,后面的塬。当地人喜欢称她为高原,我想这也许是百姓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最亲切的称呼了,是感恩、是爱恋、是守护。

回到村委会,正在工作的骆驼岭村干部。

龚承华叔叔采访中,悠悠岁月(话人生)。

右1为 龚承华叔叔

(1)龚承华今年73岁了,热情好客。今天我又和他聊起他记忆中,已经远去的故事......叔叔年轻时,在村里当过小队队长,19岁时就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参加了(宝成铁路)的建设,宝成铁路:(北起陕西宝鸡市,向南穿越秦岭到达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市,全长669km。沿线主要城市有宝鸡、广元绵阳德阳、成都)。从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1967年开始进行剩余部分改造,1975年7月1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那时在铁路上每天的活特别重,每个月有40元的工资,除了工队扣下的15元伙食费,剩下的钱都要交给村上(换成工分、中上工分),3年的铁路生活很快结束了,没有怨言,没有要求,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乡继续参加农村劳动,和艰难竭蹶的生活。

南山记忆(木客)

(2)在农村为了改善生活,那时只要是下雨天,就是村民最高兴的时候。下雨;(不用下地出工),可以悄悄进山挖药,掂木头......那时经常去的地方就是南山的“柞水和库峪”。为了不影响平时正常的每日出工挣公分,(路上需要赶时间,如果天晴了就要赶回队上出工),队上的干部也会经常检查村民的出工情况。有时为了赶回来上工,就要把来不及掂回来的木头放到半路,(有时间在去拿回来)。因为不及时回来参加劳动,队上就要批评你,严重的就要被送学习班(学习7天),天天砸石子劳动改造。掂木头一路上是餐风沐雨,快要出山是最紧张和担心时候,路上(木材检查站,是需要避开的主要对象)。我有几次从库峪辛辛苦苦掂回来的木头,结果被检查人员连续3次都没收了,还被林站人打伤过。一次出门,计划3天就回来结果7天还没有回来,(因为没有收到合适的木头,后者因为大雨,山洪爆发挡路等等原因不能按时回来)拿了三天的干粮早就“吃光了”......这个时候是家里最担心的,最心焦的是龚叔的媳妇(阿姨)。常常去路口眺望,接应、望眼欲穿......掂木头的10年历程,足迹遍布南山千沟万壑的角角落落(柞水的丰河、库峪的割漆岔)。时光荏苒农村政策变了,大家从此结束了掂木头的生活。1986年我开始在西安做生意(卖菜),刚开始“家”就在在市场的地上,三轮车上、白天卖菜晚上就是家,生活虽然很艰辛但我们始终坚守本本分分做人,勤勤恳恳工作。我们那一代人,在心里永远都是一切国家至上,就拿交公粮来说;老百姓普遍认为:给国家交够了以后,给集体留够了,上等级的好粮交给国家,剩下才是自己的......向艰苦岁月中的劳动人民致敬,向为幸福奋斗的平凡人致敬,向农村基层干部致敬。

战天斗地干革命,永做革命接班人。

当年的蓝田人去南山掂木头,冬天必带防滑装置、冰爪。

骆驼岭村的陕北人。

2019年5月9日,专门回骆岭村龚叔家拿资料。路上就想好了一会(采集完信息),采访一位生活在这里陕北人,因为我也是陕北人,在心里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刘菊梅阿姨1954年出生,陕北榆林绥德县(辛店子乡)人。1969年在陕北榆林和蓝田人现在的丈夫(XXX省建一公司工人)经人介绍在和阿姨认识了。那时的刘阿姨模样是,(俊格丹丹,笑格盈盈),的陕北姑娘。那时陕北的生活是艰苦的,在公社她是女子民兵排(排长),除了日常的民兵训练,还要积极参加公社的各项劳动。在参加无定河的治理中,也和男子一样(打石头),拉架子车处处争先害怕落后。和现任丈夫的认识,让她把生活的目光投向了土地富饶,山清水秀的关中地区。初来蓝田农村,眼前骆驼岭村并不是想象那样美好,小村坐落在一个沟沟里,行路难、吃水难、出行难......好在结婚以后,全家里人对这个来自陕北的媳妇关爱有加,大家都随着她的性子,现在已经有2个孩子了。我问阿姨;这里比陕北好些吧?姨说;就是面和油多些(自己种小麦磨面、种油菜压油),每年割麦子、打麦子(是阿姨记忆里最辛苦的)。来蓝田骆驼岭村已经生活了40余年了,刘阿姨还操作浓重好听的陕北话,也经常回陕北探望那里父老乡亲。现在的刘阿姨,在骆驼岭村生活的幸福、快乐、知足.......临走阿姨说;老乡别忘了骆驼岭还有一个陕北老乡,欢迎你常来......衷心感谢蓝田这方水土这方人,给我和刘阿姨这样异乡人,无穷无尽的爱恋......再见。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刘阿姨年轻时在陕北的照片。

补拍骆驼岭到高堡村路

汤峪石门长安交界的小路,我的回家之路。

发帖完毕,特别鸣谢:史家寨聚宴餐厅、史家寨邮政储蓄、汤峪汤苑农业、西安五星家政、肖家村坡昂立庆典礼仪策划服务部、史家寨实惠酒楼。

Hash:8afa744aab461854194ae2457d887bde29e6d705

声明:此文由 远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