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 · 春节|上蔡学者武晋豫考证:“年”起源于上蔡白龟庙考(三)

三、年起源于白龟庙

依据以上分析,大家可以有个基本判断,春节文化伏羲文化重要内容,年文化起于伏羲在上蔡创建的先天八卦。似乎读者还有诸多疑问?譬如,在全国涉及伏羲出生地,伏羲庙、伏羲祠的地区有几十处,以权威媒体公认为与伏羲活动最密切,最直接地区有天水淮阳为例,伏羲生在天水,定都淮阳,后葬在淮阳。如果说年文化是伏羲文化的一部分,没异议,说年起源于上蔡是乎有人认为是牵强附会。笔者依据史料稽古抉幽,穷源推本,认为春节发源地在上蔡白龟庙有理有据:

第一,伏羲出生在天水无异议,伏羲虽然生在天水,但由于气候的变化,环境恶劣,只得不断迁徙,经过艰苦跋涉来到淮河流域,并定居在此处。徐旭升先生在《我国古代部族三集团考》说:“据我们现在意见,太皓氏在东方,属于东夷集团。”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居住在东方的人统被称为夷族,太皞是其中一族,著名酋长。”郭末若《中国史稿》一书说:“太皞应是淮海流域氏族部落想象的祖先。”另外,伏羲传说最早在楚地流传,有楚帛为证。

第二、伏羲最后定都在淮阳,也是伏羲建伟大功绩之地,但先天八卦创立在上蔡。理由如下:1、伏羲所处的年代大致是裴李岗文化时期,8000多年前,迄今为止,据考古资料表明,当时淮阳还没有人类生存。据周口著名文化学者范闽杰在《话说史前淮阳》一文中说:“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黄淮平原已经有了大量人类活动,以新郑市裴李岗遗迹最为典型,其中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更属于有八、九千年历史的文化遗迹,发掘出用鹤腿骨制作的骨笛,将人类音乐史提早了3000多年。这个时候,以淮阳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也应该已经有了人类活动,时至今日,淮阳县域内尚未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文化遗迹,但在以淮阳为中心的周口市区域内,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迹多达13处,其中扶沟5处,商水4处,太康西华项城鹿邑各1处。淮阳居于这些区域的中心,暂时没有发现,并不说明没有,我们大可不必急于去下结论,一切可以用时间去证明的事情,都应该交给时间去解决。”2、关于伏羲传说的记载。从古籍记载伏羲传说形成时间上看,伏羲传说故事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古籍中有零星记载。两汉时期,伏羲形象才有大致雏形,唐朝时期趋于丰满。古代最有权威古籍《史记》司马迁在记载伏羲事迹时非常谨慎。《史记•太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又如汉王符著《潜夫论•五德志·第三十四》记载:“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伏羲、神农为二帝。”《古史考》认为:三皇五帝传说最初见于《吕氏春秋》……至东汉,形成伏羲、女娲、神农为代表三皇。”我国著名教授顾颉刚在《古史辨》(一册65页)中说:“时代越后,知道古史越前;文籍越无徵,知道的古史越多。汲黯说:“譬如积薪,后来居上。”又如郭沫若在《十批判书》第73页说:“关于神话传说可惜被保存的完整资料有限,而这有限残存又为先秦及两汉的史家所凌乱。”刘起圩在《顾颉刚先生学术》(第169页)一书中说:“我国从先秦到汉代典籍中关于古代帝王的记载,错综复杂得令眼花缭乱,很难理出历史乱丝。”由于古代典籍缺失,时间久远,文献记载零散歧义,很多事件都是道听途说,近于传说。我们不否定伏羲在淮阳定都,但最早来到淮河流域的伏羲,即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伏羲应该在上蔡,一切都交给时间来印证。

第三、年文化起源于伏羲在上蔡白龟庙创立的先天八卦。首先,通过以上史料和出土文物分析(上文以详细论述,这里不在累赘),上蔡有蓍草和神龟,伏羲画卦,必然在上蔡。其次,文献和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据古代文献记载,早在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间,蔡地就人类活动频繁。据《上蔡县志》(1986-2000)第737页记载:“高岳遗址、航寨遗址凤凰寺遗址,3个遗址出土的火候低、陶质疏松、器形笨拙的红色,棕色器物与陶片,说明这是最初用火烧制陶器时的产品,和伏羲生活的时代相吻合。”因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在《蔡文华三论》说:“上蔡县早期遗存的密集程度是周边区域无法比拟的,这说明这里的人类居住和活动比较频繁,聚落的丰密度表面这里具备了城址产生的条件……在上蔡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高岳集遗址、尹庄遗址、航寨遗址等,均属于裴李岗文化,其时间上线可以早到今七、八千年。”(15)

其三,从伏羲故事流传区域看。伏羲传说最早在楚地流传,据1942年长沙东郊王家祖山出土的楚墓,该墓出土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甲篇有详细记载。

据著名学者饶宗颐、董楚平等学者的研究释读认为:这篇神话可以说是最早关于伏羲记载的创世神话,它是记载伏羲最早的出土资料,这篇帛书是楚人所作,在楚地流传,楚人以伏羲为始。上蔡春秋时期已被楚国占领,为楚国的军事重镇,自古盛产伏羲发明先天八卦必需工具白龟和蓍草,并且把蓍草作为进贡礼品,每年送给周天子。《左转》僖公四年记召陵之盟曰:“齐侯以诸侯之师伐蔡,蔡溃,遂伐楚。”管仲质问楚:“而贡包茅不入,王祭不贡,无以缩洒,寡人是徵。”包茅,《史记•齐太公世家》《集解》贾逵曰:包茅,箐茅包匦之也,以供祭祀。“徐众舒,《左转选注》:“茅,箐茅就是一种祭祀时用的草。”说明楚国必须每年向周王室贡献楚地的土特产包茅,而蔡属楚地,一直盛产蓍草,查阅所有古代文献记载,在楚国区域内迄今为止除了上蔡没有任何楚地出产包茅(蓍草)记载。其五、从现存文物古迹看,早在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东汉熹平四年到上蔡祭拜人祖伏羲,为庙提书碑文“伏羲蓍台”。明代洪武皇帝曾“爰命礼部遣官经理之”(派遣礼部官员管理)(《上蔡县志》)说明早在东汉时期上蔡伏羲庙就已存在,明代更加兴旺。清康熙《上蔡县志•古迹》记载:“蓍台:在城东三十里,蔡冈之上,为伏羲画卦处。”又曰:“八卦台:在蓍台右,伏羲于此画卦,又名画卦台。”据清康熙编《上蔡县志•建置志•祠庙》第二卷:“伏羲庙在城东三十里蓍台之上……此奉景朝敕建,因蓍龟以祖伏羲者,历代敕赐祭田二千五百亩(房屋)邑有司春秋二祭,厥有常典……石坊一座,大门三间,正殿五间,二门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三皇阁三间,八卦台一座,蓍圈,道院。”(16)可见当时规模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现存有清嘉庆年间重修曰:“伏羲画卦亭,该亭为八角单檐攒尖顶,周转有八个拱角,每个拱角下面有方形厂柱支撑,门辟在南面……”另外原有山门、道院、蓍草圈、接官厅犹存。其六,“陈蔡”历史上地域密不可分。两地都属于淮河流域,地理位置适中,环境优越,都是一马平川大平原,气候宜人,土质松软,宜耕宜种,最适宜人类生存。“陈蔡”在古代一直是一个地区,禹分天下为九州,“陈蔡”同属于豫州,直至春秋战国时也紧紧相连,古籍中都以陈蔡冠名,最后同时被楚国所灭。

其四,伏羲在上蔡演绎先天八卦,符合生命科学发展规律。伏羲所处的时代,据有关文献记载,应该在前8000年左右。从前8000年到黄帝时期前2700年,长度跨度四五千年,从生命科学角度讲,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任何人不可能超越自然。据《皇王世纪》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后世音谬,故或谓之‘宓牺’。一号雄皇氏,在位一百一十年。”也就是说当时伏羲最多活到一百多岁,符合生命科学论断。著名学者张东在《华夏祖源考》曰:“在伏羲时代慢长的存续时间,太皞氏应该出现过几十位,后来有一位太皞氏首领倡以牺牲充疱厨之后,他(她)就被尊称为是太皞疱牺氏。”又说(第69页):“需要指出的是,伏羲是太皞部落族首领称号,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伏羲氏可能有多位首领,而发明网的这位首领是哪一位,已经不可考,所以通称伏羲所制。”(17)笔者同意张东教授的论断,因为为什么伏羲称号繁多歧异,如:伏羲、庖牺、包牺、宓牺、虑戏、炮牺、伏戏、包羲,伏牺等,说明伏羲并不是一位,而是多位,伏羲就是部落首领的代号。这个伏羲发明了火,哪个伏羲发明了结网捕鱼,又有一个伏羲制定了婚姻嫁娶制度等等。据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说:“到伏羲时期,便进入‘游牧社会’。‘游牧社会’人民便从山谷之中,分散到各地平地;家族制度,就此产生,所以有‘夫妇之伦’”。(18)正如吕教授所说,伏羲时代是游牧社会,那时人类随水草到处游移,向有吃的地方,有喝的地方迁徙而居。

这说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伏羲部落历代首领(即伏羲)率领其部落的百姓沿河流到那些水草茂盛,动物众多的地方迁徙,哪里食物充沛,就在哪里居住,哪里气候怡人,就到哪里生活。可能其中有一位伏羲居住在天水,另一位来到淮阳、新密市等地,又一位伏羲定居在上蔡蔡岗。其中居住在上蔡这位伏羲,筚路蓝缕,艰苦跋涉通过渭水、洛水、黄河到济水到鸿沟,沿狼汤渠到汝水、颖水,蔡水,然后居住在蔡水之滨演绎先天八卦。史念海教授在《河山集》一书说:“陈国之南为蔡国,蔡国本来的地方在汝水沿岸,当今河南上蔡县,后来一再向东南迁徙,一直迁到颖水入淮附近的州来。所以沿颖水而下就到了蔡国的地方……所以狼汤渠既开之后,中原和陈蔡之间的交通是愈加便利了。”(19)裴李岗时期的哪一位伏羲就居住在上蔡白龟庙,他用上蔡独有的蓍草、白龟演绎先天八卦。通过千百次实践、研究、探索,在前任伏羲研究成果的启发和经验积累传承下发明了先天八卦。因此,先天八卦是众多伏羲几千年来不断努力的结果,是众多伏羲智慧的结晶。

.

形象宣传片

.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北部,现辖26个乡镇(街道)、460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60万,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165.6万亩…… 【↓↓↓点击下图查看 详情↓↓↓】

监制/曹耀强 责编/宋永亮 贾 鹏

制作/李耀稳 校对/肖喜锋 白贺阳

联系电话:0396-6921971

邮箱:shangcaifabu@163.com

Hash:48a652bf5fc6e3cef2dc02aba18036f932e3271d

声明:此文由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