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宝·西明寺石茶碾

兵马俑的军阵让世界震撼,法门寺的地宫令举世皆惊,何家村的金器璀璨夺目……说起陕西文物,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这些?但这仅仅是陕西作为华夏发源地,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遗存之沧海一粟。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陕西各地的博物馆,去看看那些或许并不著名,但却价值连城的宝物,听听“护宝人”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

宝物档案

西明寺石茶碾(唐代珍贵制茶工具)

1985年西安白庙村唐代西明寺遗址出土 现展出于西安博物院

石材质,有两层底座,主体呈长方体,中间有凹槽。发现时仅存一部分,这部分凹槽两边各刻有三个字,一边是“西明寺”,另一边是“石茶碾”,直接证明器物为西明寺所有。

护宝人:安家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研究员

在西安博物院地下展厅一个角落里,展陈着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文物——“西明寺石茶碾”。大多数游客从它面前匆匆而过,并不知道它曾经历过什么故事,有着多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有一个人,却对这个小小的石碾非常关注。她就是参与发掘西明寺遗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研究员安家瑶。

>>见证一座寺庙的兴衰

安家瑶回忆:“我们对位于西安的西明寺遗址发掘过两次。石茶碾是1985年第一次发掘时出土的,当时在2号井里,一起发现的还有200多个鎏金的小铜造像。井直径近两米,我们挖到了8米深的砂层,东西就在井里的堆积层里。很可能是武宗灭佛时埋在那里的。石茶碾出土时我们很高兴,因为上面刻着"西明寺"和"石茶碾"六个字,证明了我们发掘的地方就是西明寺遗址。其中"茶"字刻得有点像"荼",但上面出了头,唐代经常有这种写法。”

据安家瑶介绍,玄奘印度取经回长安后,在西明寺翻译经书和讲学。而日本来中国的学问僧中,永忠、空海、圆珍、圆载、真如、宗睿等都曾在西明寺住过。其中,道慈和尚在中国生活了18年,回到日本带去大唐文化。平城京(如今的奈良)建国家大寺的时候,他把西明寺的建筑图样献给了当时的天皇。日本奈良的大安寺就是按照西明寺的建筑图样来建设的。据西安博物院义务讲解员的张和鑫介绍,日本京都还建有一座寺院,寺名就叫“西明寺”。

>>见证国人喝茶历史

喝茶为什么要用茶碾子?西安博物院讲解员鞠鑫海说,据他查阅资料,唐代人喝的茶,经过了很多工序后一般是制成绿豆糕一样的块状。饮用之前要在茶碾子里碾碎,一般还要煮,里面还会加调料,甚至大蒜也会被加进去。所以,古人称“吃茶”而不是饮茶。

“石茶碾证明了唐代的人们是怎么喝茶的,同时也说明当时寺院里也很注重喝茶。”安家瑶表示,法门寺也出土过唐代银质茶碾,还有筛子,唐代人习惯喝粉末茶,冲着喝或煮着喝。

>>见证唐代政治风云“西明寺”这三个字也太多的历史故事。西明寺营建之前,该地原是隋代尚书令越国公杨素的宅院。隋炀帝大业年中,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谋反被杀,杨家宅院充公。唐武德年间,万春公主居住在这里。贞观年间,唐太宗将这座宅院赐给他最宠爱的儿子魏王泰。与和李治争王位失败,他被贬湖北郧县,不久去世。后来,这所宅院被唐高宗改为寺院,感恩太子病愈。据碑文记载,西明寺落成之日,唐高宗李治亲自参加了隆重的典礼,武则天布施青泥珠,章怀太子李贤铸造万斤铜钟。

从文献上看,大中年间西明寺曾改名为福寿寺。武宗灭佛时,长安城内仅留下四座寺院:城东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城西的西明寺和庄严寺。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不久各地藩镇军队反攻,使长安城遭到严重破坏。天佑元年(904年),昭宗被迫迁都洛阳,长安城内的建筑大半被拆毁,建筑木材等水路运往洛阳。西明寺可能就在这段时期沦为废墟。

一个小小的茶碾,让唐代的一段历史、一座寺庙、一段文化得到实证。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邓小卫 卫楠/图

Hash:1c01d655320d197ef04d6bb8afb3a31e9f169149

声明:此文由 华商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