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 | 开封的“宋貌”

一幅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给我的记忆刻下了宋朝开封繁荣的印象。

尽管明白今日的开封和大宋的国都东京已物事皆非,宋朝的开封早已埋在今天开封的地底下,黄河决堤的洪水,携带着层层淤泥,把宋代繁华的街道深深埋藏。

《清明上河图》已属于历史的画卷,属于淤泥下这座古都褪色的记忆。

但来到开封,却感受到了色彩斑烂的“清明上河图”。

开封恢复了历史深处的《清明上河图》,不过只是截取一段画卷,用砖、木、水和树搭成一片立体的清明上河图景。历史文化成了时下发展旅游的卖点。

在开封,首先触入视野的便是新造的大宋旧迹。

热情的主人先是引领我们漫步宋都御街。整条街道的外观皆是仿宋代建筑,即便是各式牌匾和楹联,也全取自宋史记载。尽管是“恢复”旧貌,但仿古毕竟也是造假。走在御街上,打量着各式牌匾,名称古雅的钱庄、镖局、酒楼、当铺,这阁那院的,有没有走入历史的感觉,倒是形形色色的大牌匾下,也都悬挂着说明营业性质的小招牌,譬如“东京镖局”大牌匾下,还注明“开封保安器材公司”,令人忍津不禁。

御街上最显眼的是樊楼,据说是按照原本仿造的,这也是整条御街的卖点:导游小姐再三强调这儿是当年风流皇上和李师师幽会的场所。

樊楼设有仿宋古典式客房,还有宋装侍女提供服务,但总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记忆中《水浒传》并没说李师师住在樊楼,宋江跟着浪子燕青来到“歌舞神仙女”李师师家欲打通“招安”的关节,因“官家来到后面”而匆匆出李师师家门,穿过小御街,才来到鼓乐喧天灯火凝眸的樊楼。

不知何时,这位“芳年声价冠青楼”和皇上“打得火热”的李师师,也来到游人似蚁的樊楼忙活她的营生了。

走在御街上,想象不出当年黑旋风黑夜闹东京就是在这样一条街道上。

这儿是截取《清明上河图》中彩虹桥的一段图景仿造建筑的。

迎接游人的先是从大门中冲出一队大宋兵马,接着是一阵威风八面的大宋盘鼓,然后又有身着宋装打扮的导游小姐款款走来,唱一声万福,引导游人逛当年的宋都街市,走不多远,突然遇到两个短打扮的小厮从桥上撕打着滚到街道上,接着就是一声顿喝,两个押役和两个眉目清秀的女僮簇拥着黑脸包公来到面前,原来正在上演包公断案;隔不多远,一群苗家少女边歌边舞,几位轿夫晃着膀子颠轿哼唱……

清明上河园中的“文绣园”里,我有了不虚此行的感觉。

门口挂着高高的幌子:大宋汴绣。进门一条长案,伏首坐着七八位穿宋装的绣女,正在合力刺绣长卷《清明上河图》,墙上挂着她们的绣品,一面墙悬挂着绣制的国画和风景照,如:唐人的《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和《簪花仕女图》,宋人的《八十七神仙卷》和赵佶的《听琴图》,清人的《百骏图》和《群仙祝寿图》等名家名作,以及开封的名胜古迹,譬如铁塔繁塔龙亭和古吹台等;一面是绣制的油画,大多是脱胎西方油画的绣画,譬如:安格尔、凡高、米勒等人的作品。

在凡高的《向日葵》,米勒的《牧羊女》,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安格尔的《泉》等绣画前,我舍不得移开目光,丝绣的立体感和精细比我在印刷精良的画册中看到的这些画作还要强烈,这样的传统手工艺术是那些仿造的古迹和风情无法比拟的,旅游景观可以仿造,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有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当然,绣女们穿上宋装,在游人面前表演着她们的刺绣,尽管这是真正的传统艺术,也便成了一道仿古的风景,只是在这种仿古中,有着源渊流长的血脉联结。

听一位绣女介绍,绣一幅与原画大小相同的《清崐明上河图》,即:纵24.8厘米、横528厘米的绣画,需要八位绣女刺绣半年才能完成。

离开清明上河园时,断案的包公在押役和女僮的前呼后拥下回他的衙门了。在衙门门口,还坐着一位黑脸包公,面前横放着一个公平秤,免费为游人称体重,用他的话说,老包断案下班了,在这儿再给大家秤一下良心有多重。

在清明上河园里见到的“包公”几近游戏,后来在包公祠里见识了一块“开封府题名记碑”,对老包有了别一种认识,这块碑上记载着北宋时期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这147年间担任过开封知府的官员名单和任职时间,共有183任开封父母官,其中包公是第93任。

从这块碑上看到,包公做北宋首都开封“市长”有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是这些市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结果“威名震动都下”。这块碑上还记载了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等人的名字,都是来去匆匆。

“京官”难做,包公任职时间超过了他的前任和后任,颇耐人寻思。宋代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自金、元、明、清以来,开封一直建有包公祠,以颂扬其清德美政。

宋代的街市埋入了淤泥中,但宋代的铁塔依然高高耸立着。开封人说,来汴而不登铁塔,诚为虚此一游。

开封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八角十三层,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通体遍砌赫色琉璃瓦,砖面上饰以飞天、麒麟、伎乐、花卉等图案,远看似铁铸而成,故俗称铁塔。铁塔建成900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原来底层向南的塔门上有“天下第一塔”的匾额,今已埋在淤泥中。每层塔檐都挂有铁铃铛,微风吹拂,铁铃丁当作响。

我们并没有登塔,而是忙着在铁塔前照相留影,大有“证明”我来过铁塔的意味。这也是我们旅游的一个现象:每到一处古迹风景名胜,必要给自己立此存照,否则就像无法证明自己来此一游一样。

与熙熙嚷嚷的御街、清明上河园相比,铁塔显得寂寞孤独,但在这儿,凝望着色彩已暗淡模糊的铁塔塔身,才真切地感受到一丝跨越时空的宋代风貌。

这些自然是我二十年前对开封“宋貌”的印象记录,不知道现在的开封“宋貌”又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王雷

Hash:f04d38ee46e0671c4ab1606b46ad405b5f9528fd

声明:此文由 青岛文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