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民间故事之葛渔城戏楼的传说!!!

安次区民间故事之葛渔城戏楼

葛渔城村位于廊坊安次南部,早年间永定河在村中蜿蜒流过,为此沿河商贾云集,迅速成为县域南部的重要集镇。繁华时拥有一阁一楼十三庙。相传村内庙宇从规模到数量均与安次县城内般无二:阁指文昌阁;楼就是建在村十字街南百步之遥的戏楼。戏楼飞檐斗拱,画栋雕梁,一度成为村人的美谈。转眼多少年过去了,戏楼早已化为乌有,然而在葛渔城一带仍然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戏楼的故事。

相传,当年有一个山西人在葛渔城村开了一家当铺。 由于生意不景气欠下了一屁股债,债主每天登门讨要,当铺掌柜举目无亲,无处拆借,眼见买卖就要关张。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天可巧从村里的老爷庙前经过,扭脸瞧见了殿内的关老爷神像,心说:谁道俺在这儿举目无亲,那关老爷不就是俺山西的同乡吗?于是,他迈步进了老爷庙。商人知道关羽生前爱看有关《春秋》的书,就跪在了关老爷的神像前,许愿道:求关老爷念俺与您同乡的份上,保佑俺时来运转生意兴旺,将来俺挣了钱,就在您庙前坐南朝北修座戏楼,让您经常看《春秋》时候的戏。

几年之后,这个山西人的当铺生意果真红火起来了,没多久就攒了一大笔钱。 常言道许愿就得还愿。于是当铺掌柜回山西老家取来一个戏楼的样图,没多久便在老爷庙的对面盖起座戏楼来。戏楼建得雄伟壮观,前脸儿两边的大红柱子上漆有副醒目楹联:上联“贤遭困、奸逞凶、开场只见人谋巧”,下联“善有终,恶生祸,结局方知天道公”,横批为“小春秋”。 从此,这个戏楼就经常唱戏,老爷庙前十分热闹。

由于葛渔城村戏楼样子好看,又是个人捐建的,为此极负盛名,一度成了周围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天,有个外地人,慕名来葛渔城村临摹戏楼的样子,这个人一不知道戏楼啥样儿,又不知道戏楼在哪儿,进了村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龙王庙。见龙王庙修得漂亮气派,庙前高高的庙台,还配有几根大明柱,他以为这地方就是唱戏的戏台:大殿两边都有门,他误认为这就是人们说戏时常讲的“出将”和“入相”的两个门。就这样,他误取了龙王庙的模样,回到家在村内建了一座和葛渔城龙王庙一模一样的戏楼。因而,在葛渔城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葛渔城村两戏楼,谁说只有一戏楼,料定他不是葛渔城村老户人。”

此外,戏楼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也不知道是在哪年哪月,有个外地的戏班子来葛渔城唱戏,那时唱《铡美案》,一般外地戏班来这儿唱戏都不带着“铡刀”这样的道具。轮上唱《铡美案》时,就在当地借把真铡刀,在戏台上一比划就得了。可这天,关老爷显灵化作了人形儿,也挤在台下的人群里看戏,当看到陈世美休妻杀子丧尽天良时,激怒了关老爷,他蚕眉倒竖、凤眼圆睁。在戏演到包大人高喊“开铡” 时,关老爷竟忘了自己是在看戏,一施法力竟让台上真的把那个演陈世美的人给铡了.....

葛渔城村戏楼的修建,为葛渔城村的戏曲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戏曲名伶。清末至民国初年,村内同时拥有几个“戏班儿”,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三大剧种齐全。上世纪著名戏曲艺术家河北梆子梨园大师信美臣,就是出自“靳家戏班儿”。

戏楼承载着葛渔城村悠久的历史,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将其拆毁。

来源于安次那些事儿

Hash:4be26bac65169e778139fe4a85ed5ba781f8907b

声明:此文由 廊坊动态365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