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肥城也曾修“红旗渠”,8000余劳力奋战4个月,打穿白云山

文/史间一壶酒

提起河南林州红旗渠的修建,那真是感天动地。这个动工于1960年的工程,是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干出来的,结束了当地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山东肥城市城西南的白云山上,在上世纪60年代,也曾修筑过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群力放水洞。施工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杨显东,以及省领导人舒同、白如冰等到工地视察。外交部还曾组织25个国家使节64人来此参观。

修筑这个水利工程的原因是为解决桃乡人民用水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肥城县委、县政府把解决贫困山区人畜用水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带领群众打大口井,但水源均不理想。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县里请山东省立第122煤田勘探队对桃园公社尚里等村进行了勘探,勘探队提出,要拦蓄康王河地表水及在北岸建造井群,集取第四层沙层孔隙水,在西富村(白云山北)一带拦河修坝,疏河床,以增大康王河蓄水量,改善河床渗透现象,以资期待拦洪蓄水。”

据此,当时的肥城县委决定投资40万元,斩断康王河,凿穿白云山,把山北康王河之水引到白云山前,解决桃园公社山区用水困难。

“群力放水洞”引水工程于1960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当时调集了8个人民公社的8000余名青壮年劳力奋斗百余天,白云山下战旗飘飘,战棚一个接一个。

广大干部群众经过4个月苦战,用工90万个,终于凿出了一个高2.2米,宽2.6米,长410米的穿山隧洞,和白云山北面2500米长的五级扬水干渠相连接,将康王河之水引到山前,结束了"尚里自古缺水,众人皆以为忧"的历史。

同年5月4日,举行了竣工放水典礼,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为工程题名“群力放水洞”。洞口东西两边的石墙上,分别刻有“群力赞”和“英雄赞”石碑。同年4月,上海科教制片厂,拍摄了彩色纪录片《世上桃园》。

该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000亩,但康王河为季节河,春季往往断流。即使有水,5级提水成本太高,1969年,尚里打出岩心井,五级扬水站就停用了,但该工程却成为肥城人民不怕自然,战天斗地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2015年6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新城街道群力放水洞榜上有名。

参考资料:《春秋》等

来源:今日头条

Hash:11f6ed422bf5fcc7093e244436275fe572960bf9

声明:此文由 微肥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