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数百年前的建筑,成为了南宋最后的见证

南宋1276年二月,蒙古军队一路南下攻陷临安,掳去恭帝,大臣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护从年仅9岁的益王赵昰、4岁的广王赵昺,赵昰之母杨淑妃,率军民三十万沿着海路到达福建,从邵岐渡登陆,入福州林浦村,那时的林浦还是一个平静的小岛,岛外江河环绕。留下来的大队人马削平临江的山头建立“平山堂”驻跸。五月,益王赵昰在福州城内垂拱殿登基,史称端宗,改元景炎,以平山堂为行宫,开始了在福州短暂的停留。

作为皇帝行宫的平山堂,建设规模并不算太大,却依然保留了皇室应有的华丽和巍峨。800多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这座行宫依然保留完好,历史在这里留下的许多痕迹,还在向世人述说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这栋建筑并这里没有华丽的外表,匆匆而过的时候也一定不会在意这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们到访的时候对于这里还完全一副陌生的样子,关于这里的历史也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会记得一些。

对于我们的到访,几位老人家并不能完全领会,而我们也对他们的表达不甚明白。守护这里的老人家年纪最小的也已经60几岁,最大的一位已经81岁的高龄,说着不太准确的普通话,几乎每一句都要仔细的理解才能知道。可是经过一阵沟通,对于我们此次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个人脸上都透着喜悦。

在老人们不断的讲述中我们终于得知,这里与南宋末年那段悲惨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时的南宋王朝已经支离破碎,年幼的宋帝已然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他的重任,可中华大地毕竟还有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希望能可以守护家园,收复失地。几个朝中忠臣拥护年仅9岁的益王赵昰称帝,做最后的抵抗。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仅8个月后,小皇帝就逃离了此地在广东殉国,大宋王朝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行宫,只是短暂的记录了那段屈辱不堪的历史,可毕竟作为皇室用地,皇家该有的气势依然雄浑,建筑精巧程度难以复制。小皇帝殉国之后,当地的村民害怕元朝廷追责,将行宫改成了社庙以示祭奠,成为泰山宫。

泰山宫里所列神像,都与南宋朝廷君臣密不可分,宋高宗赵构居中,旁边是宋末幼帝赵昰、赵昺,大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均是以神像代人,几百年来,祭祀活动一直都在持续。

历史已经走远,留下的都是珍贵的文物资料。在行宫的时候,每一刻都被先人的精湛建筑艺术所折服,如果细细品味,哪怕三年五载也不能完全明白这其中的精彩。许多地方虽已被尘土覆盖,可800多年的经典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谁又能不为止动容,轻轻抚摸一下历史留下的痕迹,心里已是不忍。

更多的精彩内容:xingzou-deshijie

Hash:f41e0c178c81b7354e1a020f03d3237887177341

声明:此文由 行走de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