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孙烈臣公馆 闹市中的庭院深深

在双向10车道的沈阳北关街西侧,有一座青砖小瓦四合院在川流不息的车流旁静静地伫立了百年。

走进这座四合院,仿佛瞬间“与世隔绝”般安静下来,嘈杂的车流声完全消失,这座百年四合院的一砖一瓦安静地“诉说”着当年主人的稳重与端正、这座院落的均衡和严谨。

沈阳的百年四合院

除了张氏帅府就是孙督军府

如今,在沈阳城保留下来的传统四合院寥寥可数,完整保存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除张氏帅府外,像孙烈臣公馆这样的型制规整、庭院深深的四合院再也找不到了。这座公馆又称孙督军府,旧址位于大东区大北关街36-1号,现为大东区政协所在地。

孙烈臣公馆建于上世纪初,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沈阳这样的四合院除了帅府也就这里了。四合院占地895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9平方米。整个院落坐北朝南,四周高大的青砖围墙将庭院包裹得严严实实。始建时为东、西两个院落,现只保留东院,亦称主院。这座大院为二进四合院,清一色青砖小瓦硬山式建筑,花格窗镶嵌玻璃,粗梁高柱,朱漆重彩,富丽堂皇。

“青砖小瓦、左右对称、粗梁高柱,这些都是传统的东北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沈阳民俗专家齐守成解释,“东北人性格豪爽,所以东北四合院都是对称的,方方正正,而且院子比较大。这种传统的东北四合院,沈阳除了大帅府就是这里了。”

抱鼓石、大喜字、半米高门槛

显示主人地位显赫

在四合院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扇大红门,这扇大红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距地半米高,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门扇下面有一个可以抽取的门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门槛”,平时“门槛”被放在大红门下的凹槽里,如果需要行车通过时则可以拔下,方便主人进出,“这高高的门槛也显示着这孙烈臣在当时地位显赫,普通人家的门槛没有这么高,也不能拔下来的。”

大门旁边是一对抱鼓石,门边墙上刻有两个大喜字,“这些都是孙烈臣参照帅府建造的,只不过帅府的抱鼓石更大,喜字也是红色的,也更气派。”齐守成说,“毕竟身份有别,孙烈臣只能参照,但不能建造的跟帅府一模一样。”

模仿大帅府在廊间梁上

柿子辣椒黄瓜等农作物

迈入大门,一道紫檀色的屏风遮住视线,平时人们只能从屏风两侧的廊间进入大院。进入院内,豁然开朗,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左右对称的正方形院落,左右分别有五间厢房,这也是孙烈臣当年的“办公厅”。“这里平时都是办公的地方,一般接见客人什么的都在这里。”齐守成解释说。

在小院四周有一圈廊间,“这个廊间就相当于帐篷的作用,平时遮风挡雨,在这些办公室里来回走动也很方便,无论下雨还是下雪,都不用担心淋湿。”廊间的梁上都画上了各式各样的彩绘,有竹子梅花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画里还有柿子辣椒、黄瓜等农作物。

“孙烈臣的这个做法也是模仿大帅府,帅府的廊间梁上从来不画那些梅兰竹菊之类的植物,画的都是土豆、白菜、茄子等农作物,因为张作霖喜欢,所以当时就这么画了,孙烈臣也是看到了就这么模仿着画了。毕竟也是农民出身,对农作物自然都很有感情。”

内院红门一宅分两院

七七四十九颗门钉祈福

正对着屏风是另一扇红色大门,就是这扇红门将孙公馆“一宅分两院”,门里是孙烈臣家人居住的地方。这扇红门又称“垂花门”,在传统建筑中又叫做“勾连搭”或抱厦,这是一处极显富丽堂皇的地方,4个廊柱之间都是镂空的木雕装饰。

红门上面印有七七四十九个门钉,在当时的奉系军阀中,官员们都对玄学、风水深信不疑,孙烈臣自然也不例外。“在周易学中,3、7、9这些数字都代表着吉祥、福气,横竖分别7个门钉也是当时孙烈臣专门找术士算出来的,”齐守成解释道,“古代皇宫的大门上都有九九八十一个金色门钉,这是皇亲国戚的象征,一般人不敢用八十一个,他就采用了七七四十九个门钉来代替。”

6米高挑梁身处闹市

不闻喧嚣只闻风吹树叶声

推开内院的大门,迎面看到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路的尽头是一座假山,假山后面则是孙烈臣当年居住的正房。院内的空地上除了假山以外几乎全部被树木、草地所覆盖,一阵微风吹过,院子安静得只能听到树叶的声音,只有周围几十层的高楼才把人拉回到现实中,才能感觉到这里原来是沈阳市的闹市区、城中央。

这座庭院深深的四合院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安静,还要归功于当初建设时的高挑梁。齐守成表示,一般四合院的挑梁高度都在4米左右,有比较高的会有5米,而这座四合院的挑梁则有6米多,将整个四合院围成了一个严严实实的院落,旁边双向10车道的大北关街嘈杂车流完全影响不到里面人的休息。整个院落廊栏曲折,古香古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正房地下设火道

幼年受苦功成后想享受好日子

作为一座传统的东北四合院,保暖措施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四合院只会采用火炕的形式来保暖,而孙公馆则采用了“火道”的方式,通过在地面的方形青砖下加热来取暖,而全沈阳除了这里也只有大帅府有了。

孙烈臣之所以有这种设计,也是源于他从小受苦的经历。齐守成表示,孙烈臣祖籍是河北乐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因为会武术、会打枪,就“闯关东”来到了辽宁,跟人贩马学枪,为人看宅护院,后定居在辽宁省黑山县。

“那时候孙烈臣有个外号叫‘孙马贩子’,主要就是给地主、财主家看家护院、当炮手。”后来由于他会骑马、打枪,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张作霖看到了,相中了他的手艺,最后还跟张作霖拜了把子,与吴俊生等一同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小时候受的苦让他在出人头地之后想着让家人和自己都过上好日子,“‘火道’也是当初他在地主家看到的,当时就想自己将来也要过这样的日子。”

传统东北四合院

反映中正平和变则有通的处世态度

这座见证着孙烈臣一步步走向事业顶峰的四合院其实只与其主人有四年之缘。齐守成介绍,自从1918年孙督军府建成后,孙烈臣只在这里居住了不到四年。1922年,直奉大战,孙烈臣因为战功显赫出任东北军陆军总部参谋总长,他重组部队、举办军校、筹建空军,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家兵工厂奉天兵工厂。

随后,他就被张作霖分别调任吉林黑龙江两省,任当时的省长、督军等要职,而在这些地方都是临时的居住场所。孙烈臣一生一共修建了两处公馆,一处在他的故乡,另一处就是位于沈阳的“督军府”。1924年,孙烈臣病逝于吉林,年仅52岁,其下属及亲属将孙烈臣移送沈阳归丧,当时人称“孙督军坟”。

2003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政府对孙烈臣公馆进行修缮,再现当年督军府庭院深深的原貌,呈现出当年奉系军阀四合院所特有的风貌。

“孙烈臣的督军府是沈阳为数不多的百年四合院,也是仅次于大帅府的传统东北四合院,它反映了当时的东北军阀中正平和、变通有则的处世态度。”齐守成说,“你看这座四合院对称、柔和的线条,没有任何奇形怪状的东西,物品大小也都几乎一致,这也是当时人们的为人处世态度。”2004年,孙烈臣公馆旧址被列入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孙烈臣简介】

孙烈臣(1872-1924年),原名孙久功,字占鳌、赞尧,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祖籍河北乐亭,徙居辽宁省义县榆树堡子村,后定居黑山县北老河深屯,世代以染业为生。孙烈臣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好学尚武,贩马学枪,为人看宅护院。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沙俄强占辽宁,盛京总督增祺被迫出走,受到富户赵文清款待。翌日,赵文清邀表兄孙烈臣一道护送增祺。不久,增祺调任徐州,提拔孙烈臣为中营帮带、绥靖营哨官。

张作霖任统领后,由于征剿叛匪得力,提拔孙烈臣为前路巡防队帮统。1912年,时年38岁的孙烈臣任东北军54旅旅长,后任东北军27师师长、东北军副司令长官、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陆军上将、吉林省督军兼省长、中东路护路军总司令等要职。

1924年,孙烈臣病逝于吉林,年仅52岁,其下属及亲属将孙烈臣移送沈阳归丧,当时人称“孙督军坟”。

本文摄影金辉

Hash:324333160779abc487047b589dcc7b3c41f2b8b0

声明:此文由 辽沈全社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