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古城,天下大同 ——吉家庄考古大讲堂第一讲纪要

中国人民大学吉家庄考古实习基地7月份开工以来,为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加同学们对大同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吉家庄考古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

2019年8月9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张志忠所长,为同学们带来吉家庄考古大讲堂系列讲座的第一讲,题目为《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讲座在吉家庄村委会三层会议室举行,由王晓琨老师主持,大同考古研究所李树云副所长、陈晓露老师等人大师生参加。

王晓琨老师开场介绍

张志忠所长长期在大同地区主持各类考古工作,有着非常丰富的发掘经验,对大同古城有着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

讲座伊始,张所长讲到,大同有悠久的建城历史, 曾为北魏京师, 辽金陪都, 明清重镇,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大同古城自战国赵武灵王时便开始发展兴起,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其地理位置基本没有变化,属于典型的古今叠压型城市。在秦汉时期,平城为雁门郡下属的县城,因白登之战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之中。西汉中后期,平城成为北边长城内的军事重镇。

张所长讲解大同古城

随后,张所长讲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平城的兴起。随着拓拔珪称帝, 七月迁都平城, 始营宫室, 平城建设拉开了序幕。北魏平城建设历时96年, 最终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北部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外城和郭城三部分: 宫城是道武帝迁都的汉平城县, 分为东宫和西宫; 外城是道武帝所筑的方圆20里的城垣; 郭城即明元帝所筑的周围32里的外郭。隋唐时期,大同发展为重要的军镇,唐代设云州, 后改为云中县,辽金时期则成为西京陪都,明清时期的大同府仍为北方地区的军事重镇。

同学们认真记录

张所长在讲座过程中,结合地图和丰富的考古证据,从宏观上分析了大同城市发展特点,通过解释城墙的叠压打破关系来说明城市发展变迁。讲座内容翔实丰富,讲解深入浅出,使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大同古城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面貌。

张所长讲解结束之后,王晓琨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李树云副所长、陈晓露老师以及多位同学提问发言,与张所长就大同古城的布局、明堂建筑等问题进行探讨,气氛活跃,对同学们有很大启发。

讲座的最后,张所长对同学们发出殷切期盼,他讲到吉家庄是大同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希望人大的同学们在吉家庄遗址实习过程中能学到田野考古的知识,并争取研究清楚大同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同学们也表示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讲座氛围热烈

文:韩潍遥

版:曲宇蒙

历史学院本科教学新媒体团队出品

Hash:8581fe835869df0143d324da184d828702b84bae

声明:此文由 历史RUC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