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老槐仙〞

赵家村老槐仙(散文)

普天之下,不管是人还是物,凡被称为仙者,必然有其超常之处,具有一定灵性。一日和朋友小聚,闲谈中说起安丘赵家村的老槐树,世人称之为〝老槐仙〞。据传古槐明朝就有了,但不知何人所栽,距今700多年了,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古槐中最老的一棵,也是重点保护的树木。朋友见多识广,侃侃而谈,说了许多关于古槐的故事。

相传清朝末年,天下大旱,河水干涸,庄稼无收,古槐亦三年没有发芽,人们都以为它干死了。这年秋天,赵家村的一位老农干完农活躺在树下休息,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来了一位白胡子老人,脚步轻盈,仙风道骨,神采奕奕。他对老农说:〝老伙计呀,为了避难,我去了趟关东,转眼三年了,在外面总觉得不踏实,思来想去还是故土好,就回来了。〞老农从梦中惊醒,白胡子老人不见了。到了第二年春天,三年没发芽的古槐吐出了新芽,长出了新枝。这才明白,梦中的白胡子原来是老槐的化身。老农逢人便说,村人都深信不疑。

1946年11月,为了解放安丘城,八路军鲁中部队和地方部分发动了著名的〝115战役〞。战斗从4日下午3时打响,傍晚时攻城部队推进到赵家村南端一线时,与敌人交上了火,战斗异常激烈,弹飞如雨,炮弹不断爆炸,震耳如聋,火光连天。战士们隐蔽还击,有几个人就伏卧在老槐树底下。战斗中,战士们有的牺牲了,有的负了伤,而隐蔽在老槐树底下的战士却安然无恙。激战一昼夜,第二天占领了安丘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天亮后,人们发现老槐树未中一枪一弹,毫无损伤,而旁边的树木伤痕累累,到处是断枝残叶。说起来战士们也感到奇怪,村人们却说,是老槐仙显灵,自己无损,还保佑了战士的生命。老槐树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据说全国解放后,当年在老槐树底下被佑护的几个战士相约,每年的11月4月都来安丘,祭拜老槐仙。

夏天一日,带着一颗好奇和虔诚之心,在朋友的带领下,见到了古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门楼,上面题有〝古槐园〞,穿过门楼,东边是一个围墙。从围墙的南门进入,迎面是一个香案,上面摆有供人烧香的香炉,旁边有一堆刚刚烧过不久的纸灰,看来这里香火不断。香案的后边,便是那棵神秘的古槐了。据说树高12米,胸径1.76米。树干多处空洞,几根粗大的枝杈早已干枯,断裂散落于地,但人们出于对古槐尊重,无人去动,那毕竟是它的骨肉啊!人们为了保护古槐,有几根下垂的树杈顶了立柱,下部培了土堆,垒了树盘。低处的枝杈上布满了红布条,有的横挂着,有的系垂着,鲜红一片,十分显眼。高处枝叶茂密,雀鸟啾啾,时隐时现。

这时候来了一对还愿的夫妻,他们带着供品,纸钱和香。先生姓张,昌邑人,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检查治疗花了很多钱也不见效。半年前来安丘办事,听朋友说老槐仙特灵,于是就在老槐仙树下许下了一个求子的愿望。说来也奇,就在两个月前,张先生的妻子终于怀孕了。夫妻俩特别高兴,特地挑了个好日子来安丘还愿,并祈求老槐仙保佑孩子平安降生。

古槐虽然显得老态龙钟,但是春来依旧吐新芽长新枝,生机一片。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古槐早已不仅是一棵古老的树,而是神灵的化身。不管是出嫁的还是结婚的,都在树干上贴个喜帖,祈求消灾去病的,都在树枝上挂个红布条。近年来,求拜老槐仙的人越来越多,有求升官的,有求发财的,有求子女的,有求上大学的,……他们都说老槐仙灵着呢!

据介绍, 2008年,赵家村为了保护古槐投资近10万元,对古槐周围进行了休整,对下垂的树枝立了顶柱,圈了围墙,并建临舍一处。但愿老槐仙永远常在,不负众望,继续保佑一方平安!

审阅:王克齐

简评:古槐树许多美好的传说令人神往,让人尊崇。

作者简介

都治刚,笔名:天涯过客,山东潍坊市安丘人,《中国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生于六十年代,曾在企业做宣传报导工作,在《作文报》社培训部诗歌创作班结业。多年来一直与文学为伴,笔耕不辍,已在潍坊广播电视报、中外文学精英、北部名家、都市头条等不同刊物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近百篇,并多次在网络平台征文中获奖。

zxm549750302

zxm789654@126.com

zgxiangjianmeiwen@163.com

注:投稿作品必须为 原创首发 作品。平台严禁投已在别处刊发过得作品!严禁投同时在多处投的作品!严禁在未知道审核结果的情况下将作品再投他处!严禁将已经审核通过的作品再投他处。(投稿两天后,即可咨询审核结果,不会影响您的投稿效率!)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Hash:68a969a7dda5b17b6b35d119f557c56bdb27c593

声明:此文由 中国乡间美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