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个49万人小县:县名源于齐桓公,GDP超600亿

山东一个49万人小县:县名源于齐桓公,GDP超600亿

山东省素有“齐鲁大地”之称,盖因省境在春秋战国时期属齐、鲁两国领地,其中齐国不仅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是春秋战国时期实力最强劲的顶级诸侯国之一,而淄博则为齐国古都所在地,留下来许多与齐国有关的历史元素,比如淄博市下辖的桓台县,其县名就源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桓台县的历史由来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桓台县位于淄博市区北部,县境东邻临淄区,南接张店区周村区,西交邹平市,北连高青县博兴县,是淄博市的一个近郊县,境内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物产丰富生态宜居。

夏禹在位时期分天下为九州,今桓台县境属青州地域,商朝时属蒲姑国领地,周朝建立后分封诸侯国,姜子牙被封为齐侯建立齐国,今境改属齐国领地,春秋战国时期延续不变,秦朝时属临淄县辖地。

西汉建立后,今境分属西安县、高苑县、临济县、会城县、博昌县管辖,其中西安县设立于公元前206年,县城位于今索镇,这也是今境内最早的县级建制,东晋及魏晋时期基本延续未变,今境一直分属多县。

南北朝时期,刘宋于西安县侨置索卢县,北齐时索卢县并入高阳县,至此今境内无县级建制,县境分属高阳县、武强县长乐县管辖。隋朝统一后,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县境分属临淄县、高苑县、长山县管辖,唐宋金时延续不变,今境内无县级建制。

公元1228年,设新城县,县治位于今新城镇,明清时期均隶属于济南府。1914年1月,因政府在全国范围核定区划重名,新城县改名耏水县,同年4月再改为桓台县,因齐桓公戏马台而得名,而齐桓公戏马台的历史来源如下: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成就了春秋第一霸的伟业,当时的战争以车战为主,一车四马,马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国国力强盛,号称千乘之国,养马是齐国的国家大事,而齐国养马的地方就在都城临淄北部一带,包括今桓台县境部分地区。齐桓公本人爱好游猎,经常从临淄前来位于今境内的养马之地射猎游玩,由于十分喜欢此地,且前往射猎次数比较多,于是就在此地修筑高台“用以戏马”,故称之为“戏马台”。

中国成立初期,桓台县先后隶属于淄博专区、惠民专区,1958年桓台县并入博兴县,1961年恢复桓台县建制,先后隶属于惠民专区、惠民地区,1983年改属淄博市管辖至今。

桓台县总面积509平方千米,七普常住人口48.95万人,县域面积很小,人口总量也一般,但是人口密度极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高,2020年全县GDP总量高达611.52亿元,人均GDP高达118511元,是山东省的经济强县之一,长期位列中国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县,营商环境良好,极具发展潜力。

对于桓台县,你如何看待?

Hash:cf7cf3f5b76735867921b07d00fab1d1909277a3

声明:此文由 镜面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