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一个栖云洞》

罗川史影

罗川文史,浩如烟海,且听“罗川史影”专栏,为您撷取每一朵时光的浪花。本期推送的是张兆浩先生的著作《史翰集》中的一篇文章——《天生一个栖云洞》。

作者简介

张兆浩,从教近40年,福建省特级教师,罗源中原校长。少年时期勤奋求学,青年时期自学俄语、钻研文学、耕耘教坛,曾发表教学教育论文百多篇,参编和主编语文论著多种,计百万字。退休之后勤于笔耕,热衷于研究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福建文学》《福建日报》《闽都文化》等报刊。有《我教儿子会作文》《触摸史影》《丹橘集》等著作行世,担任《罗源历史文化丛书》主编,并编著《好诗妙文》一书。

天生一个栖云洞

写自然风物,古人爱夸饰,明明上梅岭,还算平缓,他偏形容作“危岭千盘”,对于栖云洞也这样。山阴(今绍兴)《新修圣水寺》游记说:“启小门(大雄宝殿)出,方池一泓,石桥数武(步),过桥有绝壁,倾危欲坠,而虚其中”,这就是天然的一个大石窟,宋朝之前叫“灵源洞”。洞内有井,冬生暖气,夏升凉气,因这水汽蒸腾不已,充盈洞天,于是元至正九年(1349年)文人太史玄在洞额上题刻“栖云”两字,还在两侧勒“天开石室云居暖,山耸莲花水涌香”。此洞口小腹大,洞深7米,宽6.1米,面积为42平方米,呈穹顶,所以高度2到3米不等,这比起浙江金华的双龙洞要小得多了,也不如罗源县匹岩寺的石洞大。

80年代的栖云洞

栖云洞中央是一口命名作“澄心”的水井,水汽氤氲,其实也不见的会形成云朵,井取此名大抵有王维的“安禅制毒龙”(尘心)的意思吧。过去有人参观此井,往往向井里投钱币。据说,钱币浮而不沉的,本年就运气大佳。于是井底沉淀了许多银色的钱币。

环顾周围,罗列着十八罗汉的石像,系宋淳祐八年(1248年)石匠陈曾缘依据佛教经典的十六罗汉的记载雕刻的,用的是本地的辉绿岩;到明代,全国各寺院普遍陈列十八罗汉,圣水寺的僧人也与时俱进,聘请石匠补雕了两尊,凑足了十八之数。十八罗汉雕像虽然分两次造成,但风格颇相近,故浑然一体。尊尊罗汉形神各异,有的凝神默祷,有的颔首微笑,有的平视前方,有的似悯众生。其高度75~84厘米不等。雕像放置在须弥座上,此座呈弧形,全长13.06米。座分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中嵌华板,其中正面镶5块,左右各嵌4块,长75厘米,高23厘米。须弥座造型美观,选材考究,跟石洞和罗汉石雕配合得十分和谐。十八罗汉造像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视洞顶,计有11处不同朝代、不同人等的摩崖题刻。如“发秀流香”“舍利留云”“琅嬛福地”“洞鉴古今”等,全是四字句,篆、楷、行、草俱全。题刻也就是当时有相当名气的游客的观感吧,全是称美甚至溢美之词。究竟洞里真能留云否?那就没人穷究了。

观赏栖云洞,也留下了不少的诗歌。北宋余光庭诗云:“去住无心洞里云,云窝寂寞宿氤氲。遥知此胜非凡匹,涧水岩花香异闻。”明代高相是一首五绝:“无心时出岫,有日自归山。入洞千峰净,弥天万缕斑。”我看过武夷山九曲宾馆不远处有大大的“云窝”二字,山岚流云,那是名不虚传;这里是不是古今气候不同,我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没有看过云蒸霞蔚的美景,可是物候变化?抑或是文学需要虚构、联想,大抵我就缺乏这样的审美力?但转念一想,古人不是也有跟我同感的吗?薛锡熊《栖云洞邃》就大以为然:“石室何年开?宛然古而奥。全无致雨才,竟有栖云号。”他也是个实事求是的人。茅盾先生40多年前写过《海南杂忆》,说:“从前我有一个习惯:每逢游览名胜古迹,总得先找些线装书,读一读前人(当然大多数是文学家)对于这个地方的记载、题咏、游记等等。后来从实践中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当我阅读前人的题咏或游记之时,确实很受感染,陶陶然有卧游之乐;但是一到现场,不免有点失望(即使不是大失所望),觉得前人的十分华赡的诗词记骗了我了。”我又找到一个有此同感的人了。

写大实话的人还是有的。萨镇冰老将军游圣水寺写道:“暑氛可畏似针毡,避入栖云古洞天。宜夏宜冬怜胜地,对茶对果话名川。”再有今人卜三先生也很坦诚,作一联语,曰:“栖云洞外,笑浮云无根,纵有十八罗汉,莫锁云栖,因之宋元明清,去也江河逝水;澄心井中,窥人心不古,又过一千春秋,焉见心澄,于是佛道儒法,来者粉墨登场。”

“人心不古”,说的大大的实话。不仅把那些酸文人的审美力一扫而光,并让钱臭薰透了五脏六腑的人果真“粉墨登场”了——他们深知那740多年前的石雕造像的市场价值。

现在说的是最现实的贼子。圣水寺的僧众不知觉悟有没有,栖云洞的罗汉也不知法力在何方。

注荼半托迦尊者

跋陀罗尊者

那伽犀那尊者

诺距罗尊者

十八罗汉造像短短3年间曾4次惨遭劫难,甚至连和尚也有因之殉职的。

第一次:1993年6月18日,石雕罗汉像被盗4尊,同年7月2日,被盗雕像已远运广东潮州,险些出境,后被如数追回。

第二次:1994年9月12日,窃贼将罗汉像搬下须弥座准备起运时,被寺庙人员及时发现,偷盗告败。

第三次:1995年1月30日,窃贼砍下7尊罗汉像的头部,逃跑时被寺庙人员发现,偷盗未遂。这次偷盗,罗汉像受到极大损坏。

第四次:1995年2月27日夜,漳州龙海市一抢劫团伙闯入寺内,将18尊罗汉像全部劫走,还殴打寺院人员,一寺庙人员被打得精神错乱,几天后死亡。当年5月7日,雕像在龙海被追回。

此外,放在十八罗汉中间位置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也遭连累。1994年3月10日,栖云洞的观音像被盗,至今没有下落。

无奈之下,只好用两扇粗壮的铁门,将洞口紧锁,护住这一方秘境。

也许有了这数步之隔,美丽的诗意终有了栖息的余地。

内容来源:《史翰集》

作者:张兆浩

编辑整理:罗源湾新闻网(订阅号)

Hash:fa18e37c1690b22ed3d5ea8beb7827de3f06822d

声明:此文由 罗源湾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