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刘禹锡传》第八章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任见 刘禹锡

第八章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蒙受谗言的“迁客”是真金,而进谗的政敌却如“狂沙”,谗言和贬谪使人历尽辛苦,但是锻炼了意志。最终,狂沙是埋不住真金的。

流水淘沙,一刻也不停,风起浪涌,前浪未息后浪又生。

忽然回忆起昔日贬谪朗州,漫步沅江岸头的往事,禁不住和着长远的江风高唱几声,向天地表明:百折不挠,砥砺志节,决不向恶势力妥协。

22 恸然凛然

长安,武元衡被刺杀后,唐宪宗再也不能容忍藩镇的猖獗了。都想自立,这还得了吗?

唐宪宗把打击淮西变乱作为第一战役,以裴度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托付给他平定叛乱藩镇的大事。

裴度遣大将李愬率官军雪夜奇袭吴元济巢穴蔡州城,生擒了猪一般的叛镇头领吴元济,平定了淮西叛乱。

刘禹锡闻知淮西大捷的消息后,喜不自胜,立即向朝廷上了《贺收蔡州表》,并连续给裴度两封贺信,赞誉裴度“文武丕绩,冠于古今”,“一德交畅,万邦和平”——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四人归业闾里间,小儿跳浪健儿舞。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平定吴元济的叛乱,使“楚氛改色,淮水安流。汉上疲人,尽沾雨露;汝南遗老,重睹升平”。百姓自然拥护了。

李愬袭取蔡州后,申、光二州的叛军相继投降,淮西叛乱全部平定。

平定蔡州和整个淮西地区,这一削藩的阶段性胜利,使北方的割据势力受到很大震动。

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都表示愿意派儿子“入侍”,即到长安作人质。

王承宗还上表请求悔过自新,并献出德、棣二州。

唐宪宗接受了王承宗的请求,“诏复王承宗官爵”。

刘禹锡为此向朝廷上了《贺雪镇州表》,表云:“以王承宗效顺著明,复其官爵,所献二郡,别置藩垣。”“大河以北,化为礼乐之乡;率土之滨,重见升平之日。”

元和十四年七月,李师道被其部下都知兵马使刘悟所杀,淄青投顺朝廷。

刘禹锡又立即写了《贺平淄青表》和《平齐行二首》表示祝贺。

表云:“五纪巢穴,一朝荡夷。遂使齐、鲁之乡,复归仁寿之城。”这都是“感我仁化,激其深衷”的结果。

用削藩的办法以维护集权和统一,是刘禹锡一贯的政治主张。当削藩取得一系列胜利时,他写的这些贺表皆出于内心的喜悦与感受,不同于虚假的歌功颂德之作。

刘禹锡身居海隅,心系朝廷,在连州的诗文创作,大多与朝政大局的治乱密切相关。

医学是刘禹锡的一大爱好,他从十六、七岁开始就阅读《小品方》、《药对》、《本草》、《素问》等医药书籍,并注意收集各种医方、药方及焙药的方法。

柳宗元曾亲自试验刘禹锡的三个药方,都有奇效。

柳宗元把试验结果写信告诉刘禹锡,并建议刘禹锡记录在他的医学著作中。

道州刺史薛景晦寄给刘禹锡《古今集验方》十卷,刘禹锡在薛景晦等人的鼓励下,把自己搜集到的五十余方,编为《传信方》二卷行世——

余为连州四年,江华河东薛景晦以所著《古今集验方》十通为赠。其志在于拯物,予故申之以书。

异日,景晦复寄声相谢,且咨所以补前方之阙。医拯道贵广,庸可以学浅为辞?遂于箧中得已试者五十余方,用塞长者之间……

刘禹锡留心收集药方原是为了自用,后想到“医拯道贵广”,便决心替世人编一部实用的方书。

《传信方》的编纂,也是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期间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传信方》不仅在岭南流传,而且很快流传到各地,受到普遍欢迎,还外传到邻国。

担任连州刺史的日子,除了处理州郡政务,跟朋友们书来信往,佳句酬酢自然是少不了的。

刘禹锡与柳宗元之密切固然令人羡慕,与元稹、白居易等朋友的通讯唱和同样富有特色……

元和十四年,刘禹锡近九十岁的老母去世。他卸任奉柩回洛阳原籍守丧。途经衡阳,突然惊闻柳宗元病故。

接到柳宗元的遗书与仆告,刘禹锡“如得狂病”,惊悲交加,放声大哭,“南望桂水,哭我故人”,悲悼挚友。

前不久,柳宗元还派人对刘禹锡母亲患病进行慰问,老人逝世的时候,柳宗元还曾派人吊唁慰问。

想不到小刘禹锡一岁的柳宗元竟会突然病故,转眼间好朋友已幽明两隔。

刘禹锡对挚友的不幸早逝感到悲恸无比,对柳宗元的命途多舛表示愤愤不平!

为纪念挚友,刘禹锡对柳宗元的后事一一做了安排,周到而具体,不负生死相助、肝胆相照的情怀。

刘禹锡既丧慈母,又失良朋,悲痛已极。

为柳宗元致祭,刘禹锡文出肺腑,情真意切——

维元和十五年,岁次庚子,正月戊戍朔日,孤子刘禹锡衔哀扶力,谨遣所使黄孟苌具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亡友柳君之灵。

呜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闻否?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余哀词。

呜呼痛哉!嗟予不天,甫遭闵凶。未离所部,三使来吊。忧我衰病,谕以苦言。情深礼至,款密重複。期以中路,更申愿言。

途次衡阳,云有柳使。

谓复前约,忽承讣书,惊号大叫,如得狂病。

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伸纸穷竟,得君遗书。绝弦之音,凄怆彻骨。

初托遗嗣,知其不孤。末言归輤,从祔先域。凡此数事,职在吾徒。永言素交,索居多远。鄂渚差近,表臣分深……

退之承命,改牧宜阳。亦驰一函,候于便道。勒石垂后,属于伊人。安平、宣英,会有还使。悉已如礼,形于具书。

鸣呼子厚!此是何事?朋友凋落,从古所悲。不图此言,乃为君发。

自君失意,沉伏远郡。近遇国士,方伸眉头。亦见遗草,恭辞旧府。志气相感,必越常伦。

顾余负衅,营奉方重。犹冀前路,望君铭旌。

古之达人,朋友制服。今有所厌,其礼莫申。朝晡临后,出就别次。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孰云宿草,此恸何极!

鸣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

何人不达?使君终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

子之不闻,余心不理。含酸执笔,辄复中止。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魂兮来思,知我深旨。鸣呼哀哉!尚飨……

柳宗元临终前留有遗书,拜托刘禹锡为其抚养孤儿和编辑遗稿。刘禹锡决意无论如何要把挚友的遗愿落实到最好程度。

刘禹锡致书韩愈,转告了柳宗元嘱其撰写墓志铭的意思,又分别向柳宗元的好友李程、韩泰、韩晔等人送了讣告。

刘禹锡不仅自己深情致祭,还代李程撰写祭柳员外文,又为《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并引》,寄托哀思,一字一泪,悲痛欲绝——

元和乙未岁,与故人柳子厚临湘水为别。柳浮舟适柳州,余登陆赴连州。后五年,余从故道出桂岭,至前别处,而君没于南中,因赋诗以投吊: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诚挚友情,阴阳难隔。

而养痈遗患,亦属信言。

唐宪宗李纯蓄养宦官,终于自食其果——元和十五年正月,宦官把李纯杀了。

唐宪宗在四任宰相协助下,继平定夏绥杨惠琳、西川刘辟叛乱后,十一年间又先后消灭浙西李锜及淮西、淄青等强藩,国势隐隐有复兴之象。

李纯却陶醉于一连串胜利,未注意到身边那些不生胡须的灰暗面孔,同样是重大的隐患,结果死于宦官之手。

宦官们拥立唐穆宗李恒即位,次年改年号为长庆。

庆元年的刘禹锡,已是“知天命”之岁的人了,在洛阳为母亲服丧。

利用丁忧的短暂时光,刘禹锡将朋友吕温的文集进行了最后的审校,之后便着手为柳宗元编定文集。

子厚不比他人,一是平生第一挚友,二来子厚诗文水平甚高,三是刘禹锡总想起往昔的日子,因而,朝夕孜孜,含泪和墨,付出了特别巨大的精力。

在编辑《河东先生集》的日子里,刘禹锡忍不住作《重祭柳员外文》,再寄哀思。

这年,原先仕途亨通的朋友令狐楚官运衰颓,被唐穆宗贬谪,由西京赴衡州任,经过洛阳,与正在洛阳丁母忧的刘禹锡会面。

早在贞元年间,刘禹锡和令狐楚就以文章相往来。“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长期遭贬,而令狐楚却官运亨通,友谊渐渐就淡化了。

但此番会面,“输写蕴积,相视泫然”,两人都流了眼泪。

不过,眼泪是不同的。

刘禹锡的眼泪是痛苦的,无罪被贬十四年,朋友也抛弃了自己;令狐楚的眼泪是惭愧的,自己热衷做官,怕受牵连,抛弃了朋友十四年。

这次会面,使刘禹锡与令狐楚恢复了友谊,“虽穷达异趣,而音英同域,故相遇甚欢。其会面必抒怀,其离居必寄兴,重酬累赠”……

刘禹锡在丁忧结束,服阙之际,编订完毕《河东先生集》四十七卷,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柳宗元了——

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

三代之文,至战国而病,涉秦汉复起;汉之文,至列国而病,唐兴复起。

夫政庞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气分,大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

初,贞元中,上方向文章,昭回之光,下饰万物;天下文士,争执所长,与时而奋,灿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河东柳子厚,斯人望而敬者欤!

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至九年,为名进士。十有九年,为材御史。二十有一年,以文章称首,入尚书,为礼部员外郎。是岁,以疏隽少检获讪,出牧邵州,又谪佐永州。居十年,诏书征,不用,遂为柳州刺史。五岁不得召归。

病且革,留书抵其友中山刘某曰:“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

某执书以泣。遂编次为三十通,行于世。

子厚之丧,昌黎韩退之吊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尝评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安定皇甫湜于文章少所推让,亦以退之之言为然。

凡子厚名氏与仕与年暨行己之大方,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今附于第一通之末云……

刘禹锡除服后,被唐穆宗李恒授予夔州刺史。

在前往夔州途经鄂州时,刘禹锡作了短暂的逗留,与时任鄂州刺史兼鄂岳观察史的李程及宣武军节度使令狐楚相会。

刘禹锡与李程早年同在御史台任职,是相识较早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很深的。这次会面,两人特别高兴。

自贬为朗州司马始,及至转为连州刺史,整整十五年,刘禹锡似已习惯了飘泊远州的生活。四川虽不算远,但毕竟也是异乡,所以他依旧期待着有朝一日,哪怕在年老之时,能回洛阳以终天年——

高樯起行色,促柱动离声。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

对酒临流奈别何,君今已醉我蹉跎。分明记取星星鬓,他日相逢应更多。世间人事有何穷?过後思量尽是空。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尽祝鸡翁……

始发鄂渚时,诗寄李程,出鄂州界时,又怀想李程——

祖帐管弦绝,客帆西风生。回车已不见,犹听马嘶声。晓发柳林戍,遥城闻五鼓。忆与故人眠,此时犹晤语。

席间一挥杯,别愁今尚醉。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由鄂州赴夔州,溯长江而上。江水深深,如朋友之情谊。昔为瑶池侣,飞舞集蓬莱。今作江汉别,风雪一徘徊。嘶马立未还,行舟路将转。江头暝色深,挥袖依稀见……

长庆二年正月,刘禹锡到达夔州。

夔地在春秋为子国,楚将其并为楚九县之一,秦为鱼复,汉为固陵,蜀为巴东,梁为信州。隋初,杨素以越公领夔地总管。

唐高祖武德年间,夔州增名为都督府,督黔、巫一十九郡。至唐玄宗开元间,犹领七州之地。

玄宗天宝初年,罢州置郡,号云安

唐肃宗至德二年,命嗣道王炼为太守,赐之旌节,统峡中五郡军事。肃宗乾元初年,斯地复设为州。

送走夔州谢上表,刘禹锡仔细考察当地各方面的情况,在全面而充分地了解之后,分别向朝廷进呈了《夔州论利害表》和《论利害表》。

在《夔州论利害表》中,刘禹锡特别提到布衣马周向唐太宗献策二十余事,“太宗深奇之,尽行其言,耀周为御史。”

在《论利害表》中特别提到“开元十八年朝集使至京,玄宗临轩亲问利害”之事,希望唐穆宗效法前朝,纳言听谏。

刘禹锡仍然在坚持革新进取的精神,反对“以守旧弊为奉法”,“以不知事为简”的因循苟且态度。

穆宗李恒昏庸无能,穷奢极侈,不关心朝政,对刘禹锡这样一个远州刺史所上表文是不会在意的。

穆宗朝的现实使刘禹锡感到失望,但他治理夔州还是很认真的,既然不能事天下,那就应当在一个地方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

夔州为三国时期蜀国故地,蜀军阀刘备的庙便在夔州的白帝山。

刘禹锡对刘备还是有些肯定的,但老刘的教子无方也让他感叹——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夔州以南的长江边上,有刘备军师诸葛亮以石布成的八卦阵遗址。

刘禹锡推崇名相,效法直臣,身居远州,但有机会吟咏,到底还是掩抑不住的为朝廷社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波涛无动势,鳞介避余威。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

23 妙词善怀

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春,朋友杨归厚由万州刺史迁唐州刺史,刘禹锡为诗祝贺。

杨归厚在巴蜀期间,励精为治,政绩突出,区区万州,岂尽所用,且移大州,略展其才。

杨归厚到唐州后,刘禹锡和他书信频繁,唱酬不断——

淮安古地拥州师,画角金饶旦夕吹。浅草遥迎鹔鹴马,春风乱飐辟邪旗。谪仙年月今应满,戆谏声名众所知。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淮西既是平安地,鸦路今无羽檄飞。闻道唐州最清静,战场耕尽野花稀。

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燕入新村落,人耕旧战场。可怜行春守,立马看斜桑。漠漠淮上春,莠苗生故垒。梨花方城路,荻笋萧陂水。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

长庆四年,白居易和元稹在杭越二州刺史任上,距离切近,唱和甚多。白居易曾将其《题真娘墓》唱和诗寄来给刘禹锡欣赏。

真娘墓在虎丘寺内,吴之妓人,歌舞有名者……吴中少年从其志也,墓多花草,以满其上——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白居易玩赏了柘枝妓的舞蹈和歌咏,非常兴奋。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白居易赶紧把诗寄给刘禹锡,刘禹锡及时以诗作评——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 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竹枝词》,是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民歌。这种民歌具有“含思宛转”的特色,抒情味浓厚,多用于歌唱爱情和抒发愁绪。

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

刘禹锡有意识地向民间学习,写了不少《竹枝词》体的小诗,开创了一派清新的诗风。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刘禹锡以诗豪之名在士人中良多知音,在百姓中也广为流传,青年人折花兼踏月所唱,“率多禹锡之辞”。

刘禹锡对《竹枝词》十分喜爱,不仅听到了心里,而且还学会了咏唱。

白居易知道了,谓“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

竹枝词,是文人诗与民歌相结合的产物,有一些诗人写过,而以刘禹锡涉足最早,声誉最高,影响最大。不仅在民间受到欢迎,而且文人也十分喜爱——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入,大抵以风趣为主,与绝句迥别。其题材比绝句广阔,特别是泛咏风土这一点,使它获得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词》不仅大量使用比兴与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民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而且还把民歌特有的清新刚健的语言和悠扬宛转的音节吸入诗中,从而使它达到了所谓“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词意高妙”、“奔轶绝尘”的境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刘禹锡的《竹枝词》皆是为夔州民歌谱写的新词,有音乐伴奏,歌者边唱边舞,煞是动人。

后来的《竹枝词》脱离了音乐,不是为《竹枝》谱写歌词,而是用民歌体来写诗了——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刘禹锡是《竹枝词》的开山祖师,他的《竹枝词》被称为“初体”。

当然刘禹锡的倡导之功,尤是不可磨灭的,其社会效果不是中后唐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的诗,另一重大贡献,是开启了“由诗至词”之路。

刘子在诗歌中所用的题目,有些是来自民间的乐曲名,如《纥那曲》等,后来就自然变成了词牌的名称。

刘子创造的长短句形式的新诗体,无疑推动了词的产生和发展,比如《潇湘神二首》——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是迎神送神的歌曲,刘禹锡依其声而制词,首句重叠三字,成了词牌,亦即《捣练子》。

《抛球乐》是唐代宴会时一种侑酒的游戏。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刘禹锡写过《抛球乐词二首》——

五彩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抛球乐》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

《蹋歌词四首》,是刘禹锡学习民歌创作的一组反映风土民情的诗歌。

蹋歌,是古代长江流域民间流行的一种歌调,从初春至春未,青年男女常以月下踏歌的方式,聚会择偶,狂欢达旦。

青年男女一边走,一边唱,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尤其适合歌舞聚会的形式。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桃溪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莫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无论是政治诗句,还是唱和应酬,无论是顺应民风的竹枝词,还是幽美雅致的长短句,都从正面或侧面体现这刘禹锡“蹈道心一,俟时志坚”的不变情怀,由长安而朗州而夔州的不移志节——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等人一再受到政敌的恶毒攻击,正谓之“谗言如浪深”,他们不仅被远谪边荒,而且“逢恩不原”,岂不是“迁客似沙沉”吗?

“莫道”、“莫言”等语,是屡遭贬谪,仍保持豁达大度和坚定无畏,对“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视若等闲的气派。

蒙受谗言的“迁客”是真金,而进谗的政敌却如“狂沙”,谗言和贬谪使人历尽辛苦,但是锻炼了意志。最终,狂沙是埋不住真金的。

流水淘沙,一刻也不停,风起浪涌,前浪未息后浪又生。

忽然回忆起昔日贬谪朗州,漫步沅江岸头的往事,禁不住和着长远的江风高唱几声,向天地表明:百折不挠,砥砺志节,决不向恶势力妥协。

刘禹锡禀性厚道,直诚待人,尤其注重朋友之间的情谊。在母丧丁忧期间为柳宗元编辑的遗集,又带到了夔州,继续修订,使“行于世”。

刘禹锡童年时代有个玩伴,叫裴昌禹,家中穷困,刘禹锡在连州为刺史时,裴昌禹投靠刘禹锡,刺夔州了,裴昌禹又到夔州来投靠。刘禹锡待裴昌禹相当地好,像家人一样,还教他读书

唐穆宗李恒没有福气,只干了四年,便于长庆四年正月病卒,其子李湛继位,是为敬宗。

三月,新皇上唐敬宗李湛驾幸丹凤楼,大赦天下。

李湛讲话说:“天下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术优深,可为人师;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边将者:委常参官并诸道节度观察使,诸州刺史,各举所知,限来年正月到上都。”

裴昌禹当时正客居刘禹锡处,刘禹锡就荐送他到长安应试——

裴昌禹“常叹诸侯莫可游,欲一见天子而未有路。会今年诏书征贤良,昌禹大喜,以为尽可以豁平生,……咨余以七言,为西游之资藉耳。

裴生久在风尘里,气劲言高少知己。注书曾学郑司农,历国多于孔夫子。往年访我到连州,无穷绝境终日游。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

白帝城边又相遇,敛翼三年不飞去。忽然结束如秋蓬,自称对策明光宫。

人言策中说何事,掉头不答看飞鸿。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

中贵腰鞭立倾酒,宰臣委佩观摇笔。古称射策如弯弧,一发偶中何时无。由来草泽无忌讳,努力满挽当亨衢。

忆得当年识君处,江南驿后联墙住。垂钩钓得王余鱼,踏芳共登苏小墓。

此事今同梦想间,相看一笑且开颜。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

韦执谊,“永贞革新”的支持者,也算刘禹锡的朋友,死在贬所崖州,当时其子韦绚只有几岁。长庆二年,二十岁出头的韦绚“自襄阳负复至江陵,翠叶舟,升巫峡,抵白帝城,投谒故赠兵部尚书、宾客中山刘公二十八丈,求在左右学问。”

刘禹锡待韦绚,如同自己的儿子一般——

解衣推食,晨昏与诸子起居,或因宴命坐与语论,大抵根于教诱,而解释经史之暇,偶及国朝文人剧谈,卿相新语,异常梦话,若谐谑卜祝,童谣佳句……

长庆四年夏天,朝廷调任刘禹锡为和州刺史。

从夔州到和州途中,刘禹锡应宣歙观察使崔群之邀,至宣州宴游。

《历阳书事七十韵》引云:“长庆四年八月,余自夔州转历阳。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友人崔敦诗罢丞相,镇宛陵,缄书来抵曰:“‘必我觌而之藩,不十日饮,不置子。’故余自池州道宛陵,如其素。”

抵达和州时,前任刺史段平仲出郭迎接,随后交接州务。

和州正值旱灾之后,百姓贫困,遍地荒凉。刘禹锡以和州新刺史名义给皇上的第一份奏章《和州谢上表》即提请赈灾救民——

伏惟皇帝陛下,丕承宝祚,光阐鸿猷。有汉武天人之姿,禀周成睿哲之德。发言合古,举意通神,委用得人,动植咸说。理平之速,从古无伦,微臣何幸,薇睹昌运……

臣闻一物失所,前王轸怀,今逢圣朝,岂患无位。

臣即以今月二十六日到所任上讫。伏以地在江、淮,俗参吴、楚,灾旱之后,绥抚诚难。谨当奉宣皇恩,慰彼黎庶,久于其道,冀使知方。

伏乞圣慈,俯赐昭鉴。臣远守藩服,不获拜舞阙庭,无任恳悃屏营之至……

和州,地处江淮之间,水涝和旱灾连年发生,百姓苦不堪言,人口大量死亡,许多人家只剩下些孤儿寡妇,生活十分艰难。

在严重的灾害面前,刘禹锡不像某些做刺史的,贪图个人安乐,他想到的是灾区百姓的疾苦。

刘禹锡克尽职守,调查灾情,启奏朝廷赈灾抚慰,并把粮食生产放在救灾的首要位置。

刺史官厅壁记和《历阳书事七十韵》,体现的是刘禹锡对和州沿革的深入研究和对和州世风民情的细致了解——

历阳,古扬州之邑。于天文直南斗魁下,在春秋实句吴之封,后为楚所取。

秦并天下,以隶九江,而亦为九江治所。晋平吴,复隶淮南。至永兴初,自析为郡,益之以乌江。宋台建,目为南豫州,又益之以龙亢。梁之亡也,北齐图霸功,拥贞阳侯以归,王僧辩来迎,会于兹地,二国和协,故更名和州。

陈、隋间无所革,国朝因隋。武德中,更龙亢为含山。初,开元诏书以口算、第郡县为三品,是为下州。元和中,复命有司参校之,遂进品第一。

按见户万八千有奇,输缗钱十六万,岁贡纤纻二篚,吴牛苏二钧,糁鲟九瓮,茅搜七千两。

镇曰梁山,浸曰历湖,田艺四谷,豢全六扰。庐有旨酒,庖有腴鱼。神仙故事,在郊在薮。

元元有台,彭铿有洞。名山曰鸡笼,名坞曰濡须。异有血阃,祥有沸井

城高而坚,亚父所营。州师五百,环峙于东。南濒江,划中流为水疆,揭旗树蕝,十有六戍。自孙权距陈,出入六代,常为宿兵之地,多以材能人处之。本朝混一,号为善部。然用人差轻,非复曩时之比也。

始,余以尚书郎得谴刺连山,今也由巴东来牧。考前二邦之籍与版图,才什五六,而地征三之。究其所从来,生植有本。女工尚完坚,一经一纬,无文章交错之奇;男夫尚垦辟,功若恋本,无即山近盐之逸。

市无嗤眩,工无雕彤,无游人异物以迁其志。副征令者率非外求。凡百为一出于农桑故也。繇是而言,瘠天下者其在多巧乎!

从连州到和州,刘禹锡一直担任刺史的职务,但并没有改变贬谪的状态。这对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是有很大束缚的——

受谴时方久,分忧政未成。比琼虽碌碌,于铁尚铮铮。

谪居远州多年,所忧虑的,是自己在政治上一事无成,而感到欣慰的,是自己仍保持着正直的品格和进取的精神。

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鱼书来北阙,鹢首下南荆。云雨巫山暗,蕙兰湘水清。章华树已失,鄂渚草来迎……

远岫低屏列,支流曲带萦。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

忆昔泉源变,斯须地轴倾。鸡笼为石颗,龟眼入泥坑。

事系人风重,官从物论轻。江春俄澹荡,楼月几亏盈。柳长千丝宛,田塍一线絣。游鱼将婢从,野雉见媒惊。波净攒凫鹊,洲香发杜蘅。一钟菰葑米,千里水葵羹……

《任见:刘禹锡传》简介&目录

《任见:刘禹锡传》第一章 诗童灵悟名不虚传

《任见:刘禹锡传》第二章 如此意境岂是淫调野曲?

《任见:刘禹锡传》第三章 赤心官吏与社稷大业

《任见:刘禹锡传》第四章 死对头请客是不是鸿门宴

《任见:刘禹锡传》第五章 桃红馆里柔媚的笑容

《任见:刘禹锡传》第六章 耀眼明灯照亮亘古长夜

《任见:刘禹锡传》第七章 玄都观桃花招祸殃

~

Hash:75a01d4d1624a396bcedc1fa63aac657b8016112

声明:此文由 莱特C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