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避难洞探谜

古城塔下,横江之畔。六百多年来,休宁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交战兵败,逃到古城岩,情急之下躲入岩洞中,洞口即刻结满蜘蛛网,追兵寻至洞口看到完好无损的蜘蛛网,料定无人,便放弃搜索转往别处。朱躲过此劫,出洞后用随身携带的筷子作香,向山顶的庙宇叩头拜祭,不料塔尖微微向东南倾斜,为其指点迷津,朱在南京称帝后即封此山为“万寿山”。

朱元璋避难古城岩,县志中只将他列在民间传说章节,是真是假,没有定论,任由后人评说。但在今天的古城岩仍能找到传说中的许多痕迹:一是万安至古城村的古驿道旁就有一处山洞,名曰“朱元璋避难洞”。二是山脚下有一片成对生长,下方上圆的筷子竹,称为方竹丛。三是古城塔依然巍峨屹立。但也有人提出疑问,朱陈交兵时,朱已占有半壁江山,手下兵马数以百万计,纵使溃败,身边随从也不会少于百十人,小小一个山洞怎藏得下?再说洞窟这么大,蜘蛛网怎罩得住?因无正史记录,传说则有板有眼,信与不信双方各执一词。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麾下大将邓愈重兵包围徽州府,为免百姓受苦遭灾,有位在当地教书的先生独立城下,晓以大义说服元军守城主将福童开城归降,从而避免一场兵戈之争。这位先生就是休宁县迥溪乡台子上村人,因降生时晨曦初照,太阳东升,其父取昌盛吉祥之意,起名朱升,别名朱允升。朱升八岁拜读在迴溪开馆的江敏求先生门下;四年后拜读在县城海阳开馆讲学的金斋谕先生门下;十七岁又在霞瀛开馆讲学的陈标先生门下拜读,十九岁考中秀才后即在故里开馆讲学,伴以务农,从此开启教书匠生涯。

朱升教学之余,创作颇丰,24岁出了自己第一本专著《墨庄率意录》,26岁又出一本《星卦提纲》,35岁编著《龙穴阴阳之诀》,39岁编著《刑统赋解》。活到老学到老,是朱升人生真实写照。至正癸末年他和好友本县龙源村的赵东山徒奔九江湓浦,拜读黄楚望老先生门下。二年后归讲于郡学紫阳祠(又名歙县紫阳书院)。41岁考中进士,过了四年授池州路学正。但拖到52岁才赴任,在位期间,他大力整治儒学腐败,制订校规,颇有政绩。因兵慌马乱,三年后弃官回歙县石门开馆讲学,在当地个人声望极高。

朱升凭三寸不烂之舌,乒不血刃,帮义军攻克徽州府,连邓愈都佩服的五体投地。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打婺源,久拒不下。三军总管邓愈逐提起歙县往事,将朱老夫子的雄才大略简述了一番。朱元璋听后即刻连夜启程从婺源翻山越岭直奔朱升老家迴溪。徽饶古道上的祖源村至台子上村今仍存有一处叫思贤岭的地方,人们在此建亭立碑,以记此佳话。可惜亭子在文革中惨遭损坏,只留下一片残墙断壁和半截碑石,还有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亊。

县志记载,在迴溪朱元璋并未找到朱升,于是又继续赶往歙县石门寻找。后人估猜朱元璋避难古城岩,可能就发生在迴溪到歙县的途中。当时朱元璋势力虽战据歙县,但整个徽州仍为陈朱拉锯的战场,各种地方武装占山为王,天下并不太平

本世纪初,香港金利嘉公司开发古城岩景区时,我有幸参与其中。传说中的洞穴在塔的下方,古栈道山顶旁。丹霞石窟面积约二百多平方米,洞内塞满碎石,杂草丛生,今天看来显然难以安身。施工过程中,在大夫第牌坊旁,发现山脚下有一处暗洞,经过几天挖掘,扒走淤泥碎石可隐约听见洞内有“叮咚、叮咚”的滴水声。当地老人说,这里古时与横江相通,洞中开采出的石头在此装船,直接运往工程项目地。休宁的城墙、老桥所用条石大多取材于此地。

实际上在栢茂亭边山崖下还有一处洞口,是1986年村民开山炸石偶然发现的,在屯溪和休宁都引起不小轰动,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纷纷前来探看究竟。炸石人坐地起价,每人收费二至五角带进洞去参观。后镇领导发现山体有裂缝,感觉太危险,责令关闭填埋。古城岩开发时我们带着矿灯在当地向导带领下爬进洞内。只见里面空间很大,有旱洞,有水洞,还有水塘,宽畅的地方有200多平方米。且大洞套小洞,有些还相互联通。边上有石桌、石櫈等物品。四周漆黑一片,蝙蝠飞舞,阴风阵阵。我们小心翼翼前探了一百多米,害怕迷路只得匆匆原路返回。

朱元璋在何地找到朱升,歙县和休宁县志都无详细记载。但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方针深得朱元璋认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韬光养晦,闷声发财,莫做出头鸟。同时代的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起家后,纷纷举旗立帜,称帝称王,好不威风。而朱元璋听从朱升计谋埋头扩地盘,打下南京后,只是称吴国公。灭陈友谅后才称吴王,直到十年后全国一统才正式称帝。这期间徽州的世俗大族对朱元璋慷慨解囊,成为其可靠的根据地和稳固的后方。朱元璋也一直将徽州看成自己的龙兴之地,对徽州人投挑报李。

明太祖统治期间(洪武元年—十三年),徽州直属中书省。中书省是宰相坐堂之地,王朝中枢。凡是涉及到治国方略、皇帝诏令都要通过中书省一级级传达到地方府县,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国务院。而徽州府不需要经过承宣布政司(省级单位),和中书省直接上传下达,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特别行政区。当地官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大事,有政绩的直接进入朝廷工作,因此徽州官员升迁都很快。同时朝廷还给徽州商家多项优惠政策,为徽商称雄明清三百年掘取了第一桶金。洪武十三年,朝廷行政改革,中书省直辖范围全部归属六部,徽州府才划归南直隶江南布政司管辖,明建国初的这一设置充分证明徽州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

朱升劝说歙县守将开城门投诚时年59岁,朱元璋南京正式称帝时年已69岁,已是古来稀岁月。但朱元璋仍要求他继续充当谋臣,任翰林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浩衡。同时念其年纪较大,特免他朝谒。明朝之初,百废待兴,制诰文字,皇室礼乐制度及各种诏令,大多由其执笔,其间还编著《女诫》一书,以防后宫败坏朝政。洪武二年朱升以“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次年病故。朱元璋评价朱升“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毛泽东1972年12月10日在《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批语中改朱升九字方针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称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

历史佐料来看,朱元璋避难古城岩是有可能性和可信性的。至于民间说宝塔指点迷津,纯属胡编乱造。县志记载,古城塔建于嘉靖,己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间隔了209年。方竹丛更是神说,此竹在江南多省、日本、欧美都有栽培,只是徽州比较少见罢了。而思贤岭、万寿山、避难洞等地名更让人容易产生联想,去探古寻踪。

朱元璋避难洞传说还有二个地方:一为湖北黄荆山上云雾道,二是浙江兰溪蜀山蟢丝岩,也都无实凭真据。今天进行探迷考证实无多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从发展旅游的角度来思衬,经营的好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卖点,值得有关部门挖掘整理。

思贤岭

残碑废墟荒岭证,思贤恍见迥溪魂。

隆对略输朱升计,三顾稍逊元璋诚。

高墙易守兵阵固,积粮不慌民心存。

安邦定囯九字策,朱毛共赞无双人。

朱元璋避难洞

古城岩下乱石横,草长径埋洞阴森。

鄱阳溃败躲友谅,金陵称帝靠允升。

宝塔点津实神话,蜘蛛织网属巧合。

若无徽州隆中对,大明江山改姓陈。

Hash:c04e609f4f2acf4d028fc060af4ba3ce3d1fc6b5

声明:此文由 黄山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