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得胜桥,是时候告别武昌这条最具烟火气息的老街了。

晚上逛得胜桥,感觉很不一样。

夜色渐浓,从得胜桥一端眺望黄鹤楼,华灯初上的绚丽灯光下,老街三三两两的行人被照成了剪影;而另一端与得胜桥一街之隔的金都汉宫、凤凰城,万家灯火,车水马龙

得胜桥没有桥,只有街。

北起中山路积玉桥,南接粮道街。不到800米的长巷子,串联了昙华林、戈甲营、火炬路、侯补街。在过去,这是人们去北城门的唯一街道,相传军队出征必走武胜门,得胜桥一名由此而来。

白天得胜桥商贾云集,是武昌北城最繁华的小商业之地。晚上,喧嚣退去,老街渐趋平静。

去年3月,得胜桥纳入了城市拆迁改造计划,不少临街店铺早已画上了待拆标记。据当时周围的商户说,拆迁以及安置补偿要在2017年开春进行,目前只是划定了部分拆迁区域,未来一切都很难说。

地铁五号线开工,和平大道南延线同步建设。在今年不久的将来,得胜桥也许将不复存在,成为贯通武昌南北交通主干道的一部分。

时隔近半年再来得胜桥,感觉既陌生又熟悉。入口处那块生锈的地标牌彼时已被人拆掉,原来的位置成了现今几个商人卖衣服的摊点;老街中段不少外地商贩开的小店铺也早已转让,几位商家熟悉的笑脸换成了陌生的疑问…

(摄于去年11月)

不过,好的是走了一圈后,庆幸还能感受到熟悉的人和物,尤其是在夜晚,别有一番滋味。

晚上7点,曾师傅把自己的卤味摊,摆在距得胜桥入口不远的地方,守着一把椅子、一个砧板,在这儿坚持了16年。鸭脖、鸭头、鸡爪、卤藕是他亲手做的招牌卤菜,每天6点多出摊,凌晨3点收摊。

得胜桥入夜,是他工作开始的白昼。

晚上8点,在得胜桥做了2年环卫工作的吴师傅点燃了第n只烟,右手靠墙放稳刚扫完垃圾的扫帚,左手捏住烟嘴,猛抽一口,吐出浓浓的烟圈。

从得胜桥入口延伸至300米的地方,都由他来管理打扫,老街需要处理的垃圾很多,任务更重,所以基本每晚都得加班。

但不管怎样,得胜桥夜入的越深,离他下班的时间也就越近。

晚上8点半,在得胜桥卖荸荠的陈叔准备关店休息,刚下晚班的一位年轻人成为他今天的最后一位顾客。每天近12个小时的营业时间能卖百来斤荸荠 ,在此之前,他也卖过板栗莲子西瓜等应季水果。在他摊点的背后,是已经被划上拆迁标记的老房子。

夜色渐深的得胜桥,渐渐褪去白天的繁忙,回归到老街初始的气氛,9点刚过,不少店子都已经关上了大门,守着夜色的只有那些必须为生计而奔波的人。

晚上的理发店生意依旧好,附近的街坊、没时间做头发的上班族是这儿的主流人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店面虽不大,但烫染拉剪,这样的小店都能搞定。

麻将是晚上这儿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一张桌子、三五麻友,烟雾缭绕间消磨了大半个夜。

晚上也是这些卖衣服拖鞋小店,生意最好的时候,附近的嫂子爹爹是主力消费人群,但即使这样,随着网购的冲击和大家消费观念的转变,在得胜桥开店卖衣服拖鞋已经成为了不明智的选择。

缝纫店的生意算不上多好,行人每次路过的时候,老板都会伸长脖子,希望能碰到有需要的顾客,但随即又会转为失望。

水果到了晚上,价格便一降再降,7块、6块5、6块…尽管并没多少人来购买,但这家店子仍然守的很晚。

只有一个人的小理发店里并没有顾客,但不妨碍老板的自娱自乐,翘着二郎腿,夹着卷烟,悠然听着民歌。

捡废品的爹爹在垃圾桶里找到了很多宝物,环境昏暗,年老视力差,过往的摩托车灯光正好给了他亮光。

蹲在在家门口忘带钥匙的嫂子,满脸笑容的盯着手机,丝毫没有一丝焦急。

夜深人静,最热闹的当然还是那些耐不住寂寞的宵夜班子。烧烤、炸炸、卤味…并且很多都是开了很久的老店。

舒氏烧烤,在得胜桥开了22年,资深的老武汉烧烤,烤羊肉、剥皮鱼一绝,每到晚上7点不足30平的店里便挤满了人。

除了烤羊肉、剥皮鱼外,烤粉、脆骨也是来他家的客人必点之烧烤,烤粉爽脆且很入味,脆骨肉多筋道,非常地道。

妹子烧烤,开了26年的老店子,在得胜桥拥有很多回头客和老粉丝,店里的15张桌子营业没多久马上就会被挤满。

顾客特别多的时候,临街的马路上还会加摆很多台子,背靠街道,豪饮几瓶啤酒,撸几十串烧烤,也许这就是江湖

离开的时候,已近11点,得胜桥的大部分店面都已关门,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夜归人和一些房间里传出来的搓麻将声。

夜深人静,一只耐不住寂寞的猫咪循着前方的光源向路灯望去,嘴里发出似乎整条街道都能听到的叫声。也许是时候告别武昌这条最具烟火气息的老街了,期待下次还能相遇。

- END -

出品:武汉爱黑马文化传媒

主编:苏十三 摄影:苏十三

武汉吃喝玩乐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Hash:9ecb50d81f12ebd3e5b3390b33f6f02eb3e94bce

声明:此文由 武汉吃喝玩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