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再见,乘风破浪的得胜桥

你来过得胜桥吗?

没来过的话

趁现在,再来看它一眼

拆了5年的得胜桥

已然接近尾声

儿时记忆里的武昌老城

终将说一句告别

拆了几年的得胜桥,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应该只剩一片废墟。早上十点前来一趟得胜桥,才知道这里有多热闹。

清晨的得胜桥,生机勃勃。如此的喧嚣,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已经喊了五年拆迁的地方。

早起买菜的人潮,比肩迭踵。要是有车妄想从中驶过,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得胜桥居住,早起买菜都要争分夺秒,似乎晚到一步,好菜就没了。

每个摊贩前都有着自己相熟的顾客。外人看来低廉的菜价,在原住民的眼里,仍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1元/斤的冬瓜,5.5元2斤的大蒜,20元3斤的小龙虾,在得胜桥,抖音上20元,搞定一家三口两荤一素的挑战,似乎也不是异想天开。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推着买洗衣粉、沐浴露送的小推车,穿行于这条不足千米的长街,成为了早晨得胜桥的主力。

大爷大妈们总能买到底价的新鲜菜,对她们来说,买菜送葱是基本,金针菇去蒂、花菜去梗才是各凭本事。

骑车来买菜的中年人好说话了许多,关于价格的拉锯战,似乎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年轻人大多羞于还价,似模似样的挑选,让她们好似融入了买菜的人潮。乱花渐欲迷人眼,看着菜摊上堆叠的玉米,似乎也能理解男朋友为自己挑选口红时的无助。

行至巷尾,总算碰到一个档口空闲的阿姨,“你们拍啥?”阿姨主动开启了我们的对话,“拍了能带来生意不,现在生意太难做了。”

阿姨虽然笑着,话语中却还是透出了丝毫的落寞,清晨热闹的得胜桥给了我错觉,原来得胜桥,真的要拆了。

发小总在调笑,“终于拆了,咱们也是拆二代了”,当问到,“那你准备搬到哪?”又立马调转话题。在得胜桥生活了十几年,临别之时,没有不舍,那是假的。

住在得胜桥,什么都不缺。老城区的方便与热闹,是高楼大厦的新城区,比不了的。

单说过早这一项,就足以令人羡慕。撇开已经拆去的早餐店,仅仅现存的几家,也足够能打。

好再来门口的挂牌吸引住了我,传统油香,可是不多见的古早美食,进店询问,才知道,天热了没做,不甘心追问,老板才说道:“要是冬天还在,就接着做。”

只能来一碗糊汤粉以慰腹中馋虫,却尝出了久违的鲜。店门口一旁的脚盆里,满满一盆待宰杀的小鱼,为唇齿中游荡的余香,做出了解答。

一碗好的糊汤粉,少不了它的黄金搭档——油条。只可惜十点一过,老板忙着他的主业,油锅已经不再开火,无暇顾及这几根已经透出微凉的油条

鸡冠饺还留有余温,忍不住也来上一个,油炸武汉,名不虚传,像武汉人这样爱过早吃油炸的城市也实属少见。

咬开才是惊喜,粉条馅的鸡冠饺,好久不见。

吃碗粉的功夫,一大锅麻花就已经出炉,这才是夏老板的主业。夏师傅的麻花红极一时,最火的时候,长队能排出十米开外,多得是汉阳和汉口的吃货,前来囤货。

路旁的平平手擀面,也拥有着一批忠实的老主顾。平平手擀面的老板都是下岗职工,半路出家做起了早餐,真材实料的好味道,也为她们赢得了街坊们的心。

正宗的手擀面,与自家熬制的海带骨头汤,造就了一碗最纯粹的好味道。街坊们的小福利,就是一块熬汤的大骨,还带着些许肉渣。

都能想象到,冬天的清晨,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来一碗手擀面,喝下第一口汤,一天都能神清气爽。

附近学校云集,住在得胜桥的孩子,从来不用担心什么学区房,从小学到高中,都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文具店、书店应有尽有,在这里上学,什么都方便。

临近省实验,烟火十足的得胜桥,也被浓浓的书卷气息所浸染。每日看着省实验里一只脚已经迈入985、211的莘莘学子,展望自己孩子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中午的得胜桥,人潮散去,归于平静。不必在人潮中摩肩接踵,才能静下心来,欣赏这条古巷的魅力。

得胜桥像一本卷轴,记录着武汉的匆匆时光。打开这本卷轴,细细品读,宛如老武汉的百科全书,那些近乎消失的“遗迹”,都能在得胜桥的某个角落发现。

△老式缝纫机

△磨剪铲刀

△老式水泵

△手工香包

△传统理发

15块一条的棉绸裙,18块一条的男式绵绸裤,是得胜桥原住民的标配穿搭,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还会拉着自己的小伙伴,特意来挑选几条闺蜜装。

不知道得胜桥拆迁,要去哪里才能买到这么便宜的花裙子?

华丽冷批是孩子们的最爱,夏日最期待的时刻,就是和妈妈一起,来选上一大筐的冰淇淋,回家屯起来吃。

美怡乐甜筒,五丰杯,冰工厂,不少即将消失的儿时记忆,都能在这里找到。

看完上世纪的老武汉,走进巷中,时光再倒退十年。

木质结构的“危房”,充满了历史的气息。从外看就不由得一阵心慌,偶尔从窗口探出的人头,才知道,这里真的还能住人。

青砖灰瓦的老房子,被牛皮藓覆盖,红色喷漆写的编号,与斑驳露出的红砖的墙面融为了一体。

夏日的好阳光,正好为存放了一个冬日的被子消毒杀菌,晒好的被子收起来,冬天盖才能暖和。

未曾想过在市区内还能见到这种老式的水井,好奇地想要试试,奶奶大方的应允,地下刚打上来的水,格外清凉。

穿过市井,到达一片废墟,这里是得胜桥曾经最热闹的地方。车水马龙的生鲜市场,座无虚席的早餐店,都变成了眼前的破碎砖瓦。

隔壁的昙华林也门庭紧闭,与似乎要与得胜桥生死与共。

路边曝露的山体,不知道的甚至以为是到了某个郊区

明晃晃的横幅提醒着路过的每一个行人,得胜桥,真的要拆了。

是夜,终于能感受到得胜桥与拆迁相符的落寞。

有些商贩已经早早收起了摊子,还有些仍在等待,下班回家的白领,捡漏的老人是他们的最后一笔生意。

走过菜场,只剩街道两侧的居民,在路边闲聊乘凉。老人们的眼里,空调始终没有晚风来的清凉,竹床和蒲扇,才是夏季的标配。

拆迁后搬进高楼,这些老邻居,可能也就再也见不到。

路边吃饭的大爷,从清晨吃到日暮,唯一不变的,是他脸上始终如一的笑容。

曾经窳败的得胜桥与风光无两的司门口宛如两个异界,如今司门口英雄迟暮,似乎和得胜桥也不再格格不入。

得胜桥在岁月中见证了武昌城的繁荣兴衰,但如今它更像一位即将退役的老兵,最后坚守着老武汉最原始的味道。

得胜桥的拆迁,不是黯然离场,只是换一种方式,王者归来。千年古轴项目,旨在恢复得胜桥千年古轴风貌,武汉的“历史之城”终将在这里重现。

//

聚散终有时

再见亦有期

乘风破浪的得胜桥

我们终将更好的相遇

编辑丨喻吕

图片丨 Eatmoonpie

武汉吃喝玩乐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Hash:2053de5f2f84e0c4edc2d6c3ce05b424a0ad4a04

声明:此文由 武汉吃喝玩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