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寻梦# 泉州古城门

#海丝寻梦# 泉州古城

古时,泉州城有七个城门:仁风门(东门)、义成门(西门)、德济门(南门)、朝天门北门)、通淮门(涂门)、临漳门(新门)、通津门(水门),各城门都有水关与护城河通连。

城门的历史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泉州还是个小城,称为“子城”,后来至清代年间,泉州城共进行大规模扩城、修城27次,最多的时候城门达8个。 盛唐时,泉州城(即故城)有4个城门:东门、西门、南门、东南门。至唐末,“开闽三王”中的王潮、王审知在故城里建一小城,即“子城”。“子城”有4个门,东门叫“行春门”(相公巷以西、门楼巷口以东的东街路中);西门叫“肃清门”(旧西菜市附近);南门叫“崇阳门”(承天巷口至花巷口间的南街处);北门即“泉山门”。 南唐保大年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对泉州外城,即罗城进行加固,开辟了7个城门,包括:东门仁风门(现崇福路);西门义成门(现甘棠巷口);南门镇南门(即中山中路泮宫口附近);北门朝天门(与今同);东南门通淮门(现涂门街尾);西南有两门,一是通津门(今傅府山南麓),一是新门(今临漳门)。这期间,留从效又筑一衙城。 元朝至正十二年,泉州路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镇守者”,相当于地方长官)偰玉立扩城,叫新罗城,把原来的通津门移徙至今水门巷处,南门从涂山街移至天后路,叫德济门,其他不变。到了明朝,又开了一个新门,叫小东门,在今儿童医院附近!城门串起古代排水网 护城河环绕整个泉州城,从城厢不同地势之处,接纳由水关泻出的水;城北地势高,护城河水导引往沼泽地;城内八卦沟与护城河之出水口,又都流往南门低处并汇入晋江

泉山门按唐末五代时期的规制设计,采用单层单檐九脊歇山顶,面阔三开间,进深四架椽,灰瓦青砖。从立面形式上,正脊垂脊及戗脊为叠瓦脊,大门为版门,直棂窗,斗拱为偷心造五铺作斗拱,梁架用叉手。城门墙外用青砖,内用碎石、三合土建造。

从泉山门到朝天门的北门街,据说形成于唐末,繁荣于宋朝。当时过往泉州的官民、商旅以及泉州集散的各种货物,大多出泉山门、北门街、朝天门,翻过朋山岭,经河市、马甲、转虹山到仙游永泰再到福州,此条道路被称为“福州大道”。可以想见那时的泉山门附近必定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直至明宣德年间,洛阳桥增高改建,方便了南北旅人跨越洛阳江,泉山门交通要道才逐渐被东门替代。

朝天门

古时,朝天门一带多为水系,其后随着地壳运动由沧海变成沼泽地,由于沼泽地无法种植,被改良成水田。然而,虽然多有种植生产,城北一带仍是荒凉之地。 泉州城北自古有片面积很大的自然沼泽,老泉州人称“段湖”,亦称“段家湖”。城北地势高,北门护城河之水从段湖而来,沿着古城墙,一路浩浩荡荡,从城北顺势流往东门。 原本护城河两侧全是土岸,新中国成立后,北渠建起来,很多天然小池塘被废弃,只留下干流也就是护城河。如今罗城时的护城河与北渠并为一支,流向东门大沟。

城门按照宋元官式古城门楼工程设计,城楼为五开间二层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重建后的朝天门,城门洞开,大门两侧更是无阻的大道。这种开放式的“门”,其设计恰恰体现了泉州人“海纳百川”的胸襟。

东门

丰泽北峰茂兴路口对面是古时泉州的东门。公路对面是险峻的东门护城河,泉州人称“东门大沟”。站在松湾小区前的公路俯瞰,东门大沟地势奇低,比路面低至少10米。 东门大沟宽约10米,水哗啦啦地往前奔流,两边是条石砌成的高岸。东门大沟原本非常宽,旁边也有很多小沟小渠,但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主干渠了。 东门大沟就是城东护城河之水被引往东湖,而东湖和东南护城河之水又都能与涂门外的天水淮(俗称“围沟”)相调节。 除了东湖,东门护城河之水一路奔腾至水门或“小东门”,最终流往南门低处汇入晋江。小东门 为何会有8个城门之说?原因就在于这个“小东门”。东门大沟之水一路奔涌再横穿温陵路后,到了“小东门”。 小东门位于泉州市儿童医院旁,它还有个传说。据传,明代时有位风水先生看过泉州七大城门后说,泉州还应有个小东门才能无往而不利,于是便有了小东门,泉州人称“半门”。因小东门形如鲤鱼嘴,又有“鲤鱼嘴”之说。“你看,这是鲤鱼嘴,鲤鱼吐泡,泡就是东湖”。 此处的护城河明显变小变窄,但是汩汩流动之势仍述说着“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鲜活。

涂门和水门

流经小东门,护城河一路南下,抵达涂门水关。宋时,涂门和水门城内城外都是水,可见当时城墙建在水中。 涂门亦称通淮门,系泉州古城门之一。如今站在繁华的街道,已不见涂门踪影,如今的鲤城区交通局,那就是古时城门的位置。 南薰门即水门,亦称通津门。别看如今此门小,古时此门由政府管理,当政者下令开门时,人们可搭船往来城内城外。据介绍,蒲寿庚要投降元朝时,曾派人乘小船出此关与外界取得联系。

德济门

南门,即德济门。古时,南门是泉州地势最低处,城内大小池塘或沟渠的水往往流至此处,再通过南门水关口汇入晋江。流至此处的有两股大水:从北门一路往东南方向的护城河水,从西门流至新门临漳门再往南的破腹沟水。 以前南门护城河非常宽,人们在护城河上的石板上搭盖起简易房即可入住。古人淘米、洗菜都在河上简易房进行。

德济门遗址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门遗址,其蕴含的文物信息极其丰富,在国内城门遗址中尚属罕见。南城门与古泉州的聚宝街商业街相连,不仅是泉州人重要的进出通道,同时承担着泉州古城的海防任务。

西门和新门

西门(义成门)、新门(临漳门)在泉州西北方位,不同的是其护城河为天然的破腹沟。因此,泉州西南边利用破腹沟作护城河,这些护城河可以从城中不同地势之处接纳大小水关泻出的水,再汇入笋江或晋江。破腹沟至今流淌不息。

临漳门保存了南宋时的古护城河一段,并将原新门水泥吊桥裹以杉木。现在看到的临漳门是2002年,按清顺治年间的规制重建的。城楼是七间双层单檐歇山屋顶,木石结构,采用清式风格木雕花饰。城门由门洞两侧设台阶登楼。城门楼为二层木结构建筑,采用全木榫卯形式,不用一根铁钉,是典型的闽南古建筑独特的木结构形式,曲线优美的燕尾脊,微翘的龙须尾,细腻的雕花,优美的柳条窗,尽显闽南古建筑的古老韵味,所谓“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真正是泉州临漳门的写照。

Hash:aa5a684bf6a74782082ab27fb686d29b8a3af6fc

声明:此文由 子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