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光淹没的汾西东岳庙

请关注临汾晚报:lfwb110

被时光淹没的汾西东岳庙

文/图 临汾晚报记者 王隰斌

汾西和平镇赵庄村位于吕梁山脉美丽的姑射山下,这里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数百年来,赵庄走出许多贤达人士,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该村村东有一座东岳庙。村民说,庙宇供奉着东岳大帝和观音,虽年久失修,但庙宇的轮廓还在。近年来,由于盗贼取出支撑的柱础,造成庙宇大殿垮塌。但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修缮时的两通石碑依然耸立在残垣断壁之中,正殿墙壁上残留的壁画与木梁上的彩绘依稀可见。

据石碑上介绍,赵庄村是太祖的外家,先祖父王氏是清嘉庆丙辰年(公元1796年)的馆授药工(馆授是指教私塾)。太祖在明代学成之后,一直居住在村里,他非常喜欢村里的迎神唱戏,对其他事情概不关心。

碑文介绍,东岳庙的正殿巍峨挺拔,东厢房均匀对称,耸立在戏台的正北,是一座漂亮、雄伟、庄严的建筑群。

回到家乡十几年,太祖一边看病一边学习,还开设了私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村里的父老乡亲。重游东岳庙,只有自己还巍然站立,庙中的其他建筑近乎荒芜。雕梁画栋看不到了,架屋承瓦的榱也断了(方的叫榱cuī ,圆的叫椽)。看到这样的残状,没有人不为之惋惜。过了一段时间,便与村中的父老说,东岳庙建于什么年代无人知晓,自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修缮以来有70年了,庙宇却成了这个样子。我们枉为赵家之后,虽然是盛世,赵庄村代代相传到今天,这事情不能就这样了结。

经过全体村民商量,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复东岳庙。村里捐资得银270两,四乡八邻募捐化缘得银300余两,村里以前存下的银子近200两,准备砖瓦,预购木材,村民们都踊跃参与。

这次修缮工程从清道光癸未年(公元1823年)开始,到清道光乙酉年(公元1825年),历时三个春夏秋冬

东岳庙的正殿是在旧的基础是建起的,比原来高了些。正殿及戏台的厦檐、两边的廊棚、正殿的廊柱和戏台的柱子,及房坡出檐用的方形“桷”都用的新材料。建筑规模是以前的好几倍。戏台改建后高大雄伟,原先正殿基础周围的土垅也包了砖,使得正殿更加坚固,积聚了苍龙之势。

廊柱和方形“桷”涂上黑油,墙壁粉得雪白。这次改建无论是质量还是工程量都超过了创建东岳庙及乾隆七年的修缮。父老乡亲们看到这雄伟的庙宇和舞台感慨地说,世上无难事,只要大家齐心全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庙宇建设大功告成,要刻碑纪念,要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的功德。作此文章是序,也是留给后人,让他们看到当年这座庙宇是如何建起的。

此外石碑还详细列出了建设资金来源和详细支出账目。个人捐资最多的是监生赵攀桂,捐银27两,撰文是举人王寅炳。

西和平王姓人家有“赵庄村的先祖是和平镇河达村王家的姑表兄弟”说法。此碑的“信史”与汾西和平镇王姓人氏的说法吻合,但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推荐阅读

临汾晚报

新媒体编辑:谦和

24小时新闻热线:18035734110

新闻爆料热线:0357-2037519

推广合作热线:13099028377

临汾晚报新媒体出品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转载授权请联系:13099028377

Hash:fef0d93051552d745939004af2c262b35baa279b

声明:此文由 临汾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