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晋源镇三座唐壁画墓

山西太原晋源镇三座唐壁画墓

选自《文物》2010年07期,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1年6~9月,为配合太祁高速公路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工作队,于晋源区段取土场抢救性发掘清理了战国、两汉、北朝、唐、宋时期墓葬300余座,其中以汉唐墓葬居多。

在这一期间清理了三座唐砖室壁画墓,三座墓分别为温神智墓(编号TL2001M618)、TL2001M552、TC2001M1。温神智墓和TL2001M552两座墓葬位于晋源镇(明太原县城)西门外的果树场内,TC 2001M1位于晋源镇赤桥村北约200米(图一)。这一区域为太原市西山山前坡地,属于晋阳古城遗址墓葬区。现将三座墓葬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 温神智墓(TL2001M618)

(一)墓葬形制

墓葬坐北朝南,方向160°,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

墓道在施工中已被铲车破坏,形制与尺寸不详。但从残留痕迹可知,墓道内填土为五花土,土质疏松,未经夯打。

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偏向东侧,拱券顶,平面呈方形,长0.5、宽0.68、高1.3米。甬道内用砖垒砌成人字形封堵。

墓室为绳纹砖砌穹隆顶单室结构。平面呈弧边方形,东西长2.46、南北宽2.76米。四壁平砖错缝垒砌,从高0.9米处叠涩内收,结为穹隆形顶,墓室总高3.14米,壁厚0.17米。墓室顶部东南角在取土中被铲车破坏。墓底错缝铺砖一层。墓室西侧有一砖砌长方形棺床,长2.6、宽1.04、高0.28米。棺床东边与墓门齐,北、西、南三面与墓底边距离为:0.38、0.38、0.12米(图二)。

棺床上有人骨架残骸三具,不见棺木痕迹。西侧两具仅存腿骨和一些碎骨,葬式不明。由墓志可知墓主为一男两女。

(二)壁画

在墓室四壁和穹隆顶上抹有一层厚0.2~0.3厘米的草秸泥,于其上抹白灰,然后绘壁画。壁画可分为墓壁和墓顶两部分。由于墓室内受水的浸渍,墓壁下部约0.2米的壁画漫漶不清(图三)。

1.墓壁壁画。墓室四壁用赭红颜料绘仿木建筑图案。在四壁角各绘一角柱,角柱上支承有栏额,栏额上承托一斗三升、人字拱、转角斗拱等。墓壁中部所绘的立柱,又作为壁画间的界栏,将壁画分成一个个的画面。分割树下老人图的立柱上未绘斗拱。

墓室四壁界栏内绘有侍卫、侍女、迎宾、生活起居、树下老人等画面,共计12幅,分类叙述如下:

侍卫图 2幅。绘于南壁墓门东、西两侧。侍卫均身魁力壮。东侧侍卫头戴黑色幞头,八字胡须,身着圆领长袍,双手隐袖中拱于胸前。像高0.84米。西侧侍卫衣着与东侧侍卫相类似,腰配剑,左手按剑柄,右手置于腰际,表情严肃。像高0.9米。

迎宾图 1幅。为北壁东侧第一幅。画面中左侧一人头戴黑色幞头。右侧并排有两人,其中一人身材较高,头戴黑色幞头,身着长袍,外套对襟上衣。身材较矮者,双手捧罐,身体微向前倾。

侍女图1幅。为北壁东侧第二幅。梳高髻并带发笄,着浅黄色曳地长裙,外套绿色上衣,右手执一瓶。因画面脱落,侍女面部不详。高0.7米。

生活起居图 2幅。位于墓室东壁。北边一幅为舂米图。远处天空有几朵云彩,凉棚下有碾盘,另有碓、臼,井旁立有汲水的桔槔。有一人在舂米,一人在锅旁劳作。南边一幅画面部分剥落不清,为田园图。远处有高低起伏的小山,山顶绿草丛生,山谷绿树挺立。北侧有一牛为红色,大弯角,头向前倾,抬蹄作行走状。牛旁有一带棚的牛车。画面南部绘一马夫,头戴黑色幞头,身着长衫,双手持缰。马夫后有马一匹。

树下老人图6幅。画面中老人衣着形象极为相似。均头戴方形小冠,浓眉红唇,八字胡须,额头高大,身着宽袖长袍,腰系带。每幅树下老人图上均绘有土丘。由北壁、西壁、南壁依次叙述。

北壁西侧,两棵笔直的树间立一老人,左手向上伸出,右手置于胸前,神态自若。在树两侧各有一土丘,土丘顶上有绿草。天空有飞鸟俯冲而下(图四)。

西壁。由北向南,第1幅,画面正中有一老人双手隐袖中置于胸前,右侧是一棵苍劲的古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壁画两侧各有一土丘,土丘上绘绿草。天空中飞雁3只作一字形排列(图五)。

第2幅,画中一老人左肩扛一斧头躬身前行,面带微笑,悠然自得。身后有两株青竹,两侧各有土丘、绿草。天空中飞雁6只作倒人字形排列(图六)。

第3幅,画中老人俯身,双手向下,神色凝重。身后有绿树两棵及土丘、绿草。天空有飞雁3只(图七)。

第4幅,老人立于苍松之下,双手捧物而行。两侧有土丘、绿草,天空有飞雁4只(图八)。

南壁西侧,画中老人双手托杯,仰天凝神,若有所思。身后青竹两株,两侧各有土丘,丘上生绿草。天空中有云朵及飞雁2只,画中景物近大远小,层次分明。

2.墓顶壁画。墓室顶部四周绘有挽结的幔帐、云朵、星象及表示方位的四神。

北部正中绘玄武。画面上有一龟向西似作行走状,一条黑色长蛇在龟身上缠绕二周,转头与龟相视,口吐长舌,形象凶猛(图九)。

西部正中绘白虎。虎面向南行,颈细长弯曲,身体上有黑色条形斑饰,尾向后翘。在白虎上方绘一弯月,月内绘有一人物(图一0)。

南部正中绘朱雀。因铲车取土时遭到破坏,壁画大部分已不存,留有一鸟足和云气纹,并于墓门顶部绘有门楣图案。

东部正中绘青龙。画面中龙向南而行,身体细长,昂首,翘尾,与白虎位置对称。在青龙头顶北侧绘有一太阳(图一一)。

(三)出土器物

温神智墓出土随葬器物共计14件,其中陶瓶4件、陶罐1件、铁镜1件、头饰1件、开元通宝6枚、墓志1合。

带盖陶瓶4件。样式、尺寸均基本相同。盖为宝珠形纽。短颈束口,圆肩,腹壁外弧,下腹内收呈喇叭形,平底。M618∶2,口径5、腹径11、底径8、通高23厘米(图一二)。

陶罐1件(M618∶4)。口微侈,圆唇,束颈,圆腹,下腹内收,平底。口径11、腹径24、底径12、通高23厘米(图一三)。

开元通宝6枚。2枚钱文清晰,其余4枚锈蚀严重。M618∶6,钱径2.5、穿径0.7、廓宽

0.2、厚0.2厘米(图一四)。

铁镜1件(M618∶7)。残损朽蚀严重。残径11厘米(图一五)。

墓志1盒(M618∶3、5)。为青石制成。志盖顶,顶边长30、底边长45、高10厘米。盖顶中央分格阴刻“温君墓志”4字。四边阴刻卷草纹。墓志方形,边长45、厚6.5厘米。志文共18行,行书体(图一六)。录文如下:

唐故上柱国吏部常选温口口夫人王氏杨氏墓志铭

君讳神智,字神智,太原人也。大父君卿,皇朝上药奉御。父」,曹州离狐县承。口弱不好弄,长有成德,道义」漫流,器宇弘远。舒连之志不待韦,孝让之风」无假师训。立言必雅而不伐其能, 物以仁而」莫显其惠。故自幼及长为乡邻口敬焉。呜呼,景」命不融,梁岳摧峻。景龙二年十口月廿五日遘疾,卒」于汾阳坊之里第,春秋六十。前口王氏早世沦」晖,先君而卒。则永淳元年口口夫人杨氏,允」执闺仪,光启阃则。自君口口口口高既明」口慈抚孤携幼,以开元六年七月廿日卒于寝」也。时年五十口。嗣子待举,志切蓼莪之痛,」心缠屺岵之口。昔迁厝于小池村,而其地卑湿,」改窆灵榇,龟筮协从。遵郭朴之占,远符陶」侃之相。以开元十八年五月十九日合葬于太原」城西二里,礼也。口扬休烈,遂作铭云:」城西低兮山口麓,坟垄累累兮多拱木,吁嗟哲人兮」口斯酷,已焉哉,已焉哉,墓门一掩兮何时复开。」

二 TL2001M552

(一)墓葬形制

该墓葬在铲车取土时被严重破坏,仅存墓室四壁底部。从残留部分分析可知,墓葬坐北朝南,方向200°。墓葬从南向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已完全被毁。甬道位于

墓道与墓室之间,长1.16、宽0.58、高1.42米。墓室残存的北壁、西壁,残高约0.5米,东壁高约1.16米。墓室为砖砌穹隆顶单室结构,平面呈弧边方形,南北长2.4、东西宽2.84米。墓底用一层砖错缝平铺。墓室北部有一砖砌长方形棺床,长2.84、宽1.6米。棺床上无棺木痕迹,仅存一些碎骨(图一七)。

(二)壁画

由于墓室被破坏,仅存东壁壁画,画面高1.16、长2.8米。有4幅树下老人图与1幅侍卫图。由北向南依次叙述(图一八)。

树下老人图共4幅。每幅之间用赭红颜料绘出界栏。第1、3幅中的树下老人面向南,均头戴方冠,手持笏板,跪于树旁。树木类型相同。第2、4幅中的老人身高约36厘米,面向北,均头戴莲花冠,立于树前,树木类型相同。

侍卫图1幅。位于墓门前,人物身高约90厘米,唇上留有八字胡须。身着圆领长袍,腰系带,拱手躬身立于墓门前,画面中人物头部大部分已被破坏。

(三)出土器物

由于该墓被破坏严重,清理中仅在棺床东北角发现东罗马金币1枚和开元通宝2枚。

罗马金币1枚(M552∶1)。呈不规则圆形,直径2.3~2.4厘米,重3.3克。正面有一大一小2个半身人像,均身披甲袍,头戴“十”字形王冠。左侧人像较大,颔下有须;右侧人像较小,无须。在两人王冠的空隙处有一“十”字纹。上部有铭文。近边缘处有一圈联珠纹组成的突棱。背面中央为一顶端呈“丁”字形的十字架,立于一个四级的底座之上。十字架左右两侧各有五瓣梅花点,周缘有铭文一周。近边缘处有一圈联珠纹组成的突棱。这枚东罗马金币为希拉克略王朝(610~641年)铸造(图一九)。

开元通宝2枚(M552∶2)。钱文清晰。钱径2.5、穿径0.7、廓宽0.2、厚0.2厘米(图二0)。

三 TC2001M1

(一)墓葬形制

墓葬坐北朝南,方向180°,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在施工中被毁,形制与尺寸不详。墓室为砖砌穹隆顶单室结构,平面呈弧边方形,东西宽1.9、南北长1.9米,墓室总高2.5米。墓壁以单砖错缝垒砌,从高0.9米处叠涩内收。墓底用一层砖错缝平铺。在墓室北部有一砖砌长方形棺床,已被毁,东西长1.9、宽1.1米(图二一)。

(二)壁画

墓室四壁抹有一层厚0.2~0.3厘米的草秸泥,其上抹白灰,壁画绘于其上。墓室壁画分墓壁和顶部两部分。

1.墓壁壁画。墓室内用赭红颜料绘有立柱,将壁画分隔成不同的画面。北壁4幅,东、西两壁各2幅,南壁墓门两侧各1幅,共计10幅。内容有侍卫、侍女、树下老人等(图二二)。

侍卫图2幅。绘于南壁墓门两侧。画面高0.94、宽0.56米。西侧侍卫面相丰满,头戴黑色幞头,唇上留八字胡,颌下有络腮短须。身着杏黄色圆领长袍,腰系黑带,足蹬乌靴,手持笏,双手隐于袖中,躬身向墓门而立。东侧侍卫头部壁画已脱落,亦身着杏黄色圆领长袍,腰系黑带,足蹬乌靴,手持笏,拱手躬身向墓门而立。

侍女图2幅。绘于墓室东、西两壁南端。东壁画幅高0.74、宽1米。侍女头梳高髻并贯发笄,佩步摇,面庞圆润丰满,弯眉凤目,面额中央有一心形花钿。身着素色曳地长裙,裙下露一重台高履。外罩素色对襟短褂,袒胸。肩披淡黄色长帔,帔子经右臂在腰部左侧搭结。左手于身前握一“丫”形长杆。侍女左右两侧各有一株花草(图二三)。

西壁画幅高0.75、宽1米。侍女脸庞部分壁画已脱落。该侍女的裙衫与东壁相同,身着素色低领袒胸短褂,丰乳半现,长裙裙腰高及双乳,长裙拖地,裙角向一侧飘起,露出一双重台高履。肩披一条红色帔子,在胸前交叉,右侧自然下垂。其双手交于身前,手持拂尘。侍女两面侧各有一株花草(图二四)。

树下老人图 6幅。北壁共4幅,画幅高0.75、总宽2米。东、西两壁北侧各一幅,画幅高0.74、宽0.78米。画面以老人、树木、花草、山石为主要内容。按东壁、北壁、西壁,依次叙述如下。

东壁北侧,柏树下立一老人,面相丰满,浓眉,留八字须。头戴方形冠,身穿黄色条纹长袍,腰系带,足蹬如意履。右手执斧,左手拉紧捆柴绳带。神态安详、自然。画面左右两侧和中间有三株花草,配以山石。

北壁东侧第1幅,画中绘一松树,有一老人头戴莲花冠,颔下有须。身穿黄色条纹长袍,腰系带,足蹬高头履。左臂屈起,右手伸出二指,指向树枝。画面左、右两侧各有一株花草。北壁东侧第2幅,柏树下立一老人,八字胡须,头戴方形小冠。身着黄色条纹长袍,腰系带,足部漫漶不清。画面左、右两侧各有一株花草。北壁东侧第3幅,画中绘有一松树,树下立一老人,头戴莲花冠,颔下留须。身着黄色条纹长袍,腰系带,右手隐于袖中,左手拿一器物,向上举起,指向树枝。画面左、右两侧各有一花草。北壁西侧,因画面大部分已脱落,只剩柏树一株。

西壁北侧,因画面脱落,只剩松树一株。

2.墓室顶部壁画。墓顶置一方砖盖顶,绘有颜色鲜艳的花瓣。墓室上部四周绘有幔帐,填以红色。

由于墓壁长有蜘蛛网状的植物根系,致使白灰皮与砖壁之间较松动,墓壁壁画脱落严重。从壁画残存的情况看,在幔帐下绘有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四神图及云朵、星象。

由于该墓被毁严重,经清理未发现随葬器物。

四 结 语

本次发现的三座墓葬中,晋源镇果树场唐温神智墓(TL2001M618)中出土纪年墓志(开元十八年,730年),为太原地区唐壁画墓断代分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余两座墓葬虽然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严重,但对于太原地区唐代墓葬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1.墓葬的时代特征

晋源镇果树场TL2001M552,出土2枚“开元通宝”铜币和1枚东罗马金币。其中的2枚“开元通宝”铜币与本次温神智墓(TL2001 M618)以及河南偃师杏园唐墓[1]出土的“开元通宝”特征相同,钱币的尺寸和钱文均具有初唐特征;另外出土的1枚东罗马金币,经考证为东罗马希拉克略(610~641年)金币;该墓出土壁画虽然仅残存东壁4幅树下老人图与1幅侍卫图,侍卫图中侍者头戴黑色幞头,身着圆领长袍,双手隐于袖中做拱揖状,与温神智墓中侍卫形象、服饰基本相同。

赤桥村TC 2001M1,没有发现出土遗物。但墓内壁画除6幅描绘树下老人形象外,东、西两壁所绘侍女发髻高耸,并于发髻前饰以步摇,上身穿窄袖贴身短衣,下身着束腰裙装,粉胸半掩,与太原金胜村337号墓[2]、太原金胜村4号唐墓[3]、太原焦化厂唐墓[4]中的侍女形象极为相似。从已发现的唐代壁画墓中可知,侍女着袒胸装流行于初唐晚期到盛唐之间,形象可见京畿地区的如永泰公主墓(706年)[5]、懿德太子墓(706年)[6]和章怀太子墓(706年)[7]等皇室家族墓和山西运城地区出土的地方贵族高官薛儆墓(721年)[8]。

由此推断,晋源镇果树场TL2001M552和赤桥村TC2001M1时代为初唐到盛唐之间。

2.出土遗物反映的信息

晋源镇果树场TL2001M552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正面有两个人像,其中较大人像、颔下有须的是希拉克略本人;人像较小、颔下无须的是他的儿子希拉克第二君士坦丁。唐代墓葬中曾出土过图形与东罗马希拉克略时期相同的金币,从发表资料可知:西安西郊土门村唐墓出土一枚[9];西安南郊何家村一处窖藏中发现一枚[10];辽宁朝阳唐墓中出土一枚[11]。本次发现的这枚金币为东罗马希拉克略(610~641年)时期铸造。太原地区同时期墓葬南郊金胜村第五号墓曾出土波斯萨珊朝库思老二世(590~627年)的银币一枚[12]。东罗马帝国金币在太原地区为首次发现,这枚金币的出土,为研究唐北都晋阳与中西交通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温神智墓墓志记载,墓主人“合葬太原城西二里”,与近年来经考古调查所确定的唐晋阳城位置相吻合。“景龙二年十口月五日疾,卒于汾阳坊之里第”所述里坊之名“汾阳坊”,为唐晋阳城里坊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墓中壁画不仅有门吏、侍女、树下老人等太原地区唐代墓葬壁画程式化的内容,更增添了农耕、劳作等画面,展示了唐代人的生活场景。

3.墓葬壁画特征

温神智墓和TC2001M1中所绘人物形象与太原地区同时期墓葬壁画人物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壁画主题突出,内容均为大树之下有一老人,身着长袍,表情丰富,动作各异。壁画中有负薪执斧、面对坟丘神态凝重的树下老人形象。

TL2001M552由于遭到严重破坏,墓室整体壁画情况不明,从仅存的4幅树下老人图可知,或坐或立的高士人物形象为太原地区同时期墓葬壁画中少见。

纵观现已发表资料的唐代壁画墓,以屏风式树下单一人物画为主题的砖室壁画墓,主要分布于陕西西安宁夏固原新疆吐鲁番和山西太原等地,其中太原地区发现数量最多。而陕西西安、宁夏固原、新疆吐鲁番等地的壁画,是以屏风式树下单一人物为主题,没有任何背景内容为衬托,以表现高士形象为特色,如西安东郊苏思勖墓(745年)[13]、宁夏固原梁元珍墓[14](699年)、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216号墓[15]。此类描绘高士形象的墓葬壁画,在北朝时期已出现,有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墓[16](551年)、山东济南八里洼北朝壁画墓[17]等,本次TL2001M552中壁画内容与此相类。此类壁画题材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显然是受南朝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拼砖画风格的影响。

温神智墓和TC2001M1与太原地区同时期墓葬壁画布局、题材、表现手法、壁画人物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壁画风格突破单一的树下人物,同时赋予人物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最具特点的是,壁画中以负薪执斧、面对坟丘神思凝重或掩面而泣的树下老人形象居多。其中有些墓葬壁画中还绘有老人与蛇、树下生笋等内容。关于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和题材,已有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比较认同表现的是不同内容的孝子故事[18]。而如此题材的壁画在唐代太原地区成为墓葬文化主流,可能与当时晋阳地区所崇尚和重视的忠孝文化有关。

太原地区唐代壁画墓中,除表现忠孝故事的树下人物这一特有文化元素外,仕女形象也是不可或缺的题材。TC2001M1中西壁和东壁的侍女,手持“丫”形杆或拂尘,上身外披轻薄帔子,内着窄袖短衣,粉胸半掩,下着曳地长裙,腰部微微前挺,身体微倾,裙角向一侧摆动,刻画了身姿绰约、妖娆妩媚的动感美人。在太原金胜村337号墓、太原金胜村4号唐墓、太原焦化厂唐墓壁画中侍女形象同样手持“丫”形叉或拂尘,袒胸,着披帛、长裙,身躯微倾,富于动感。而如此着装开放、妖娆妩媚的仕女形象,更多流行于当时长安地区,如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韦浩墓(708年)[19]等大型皇室贵族壁画墓中的仕女形象,为当时的代表作。

由此可知,太原地区唐代墓葬壁画的布局和内容,是在继承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和南朝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拼砖画风格的同时,受同时期京畿地区墓葬壁画形式的影响,具有特殊的地域特征。

附记:本次发掘是2001年为配合大运高速公路的建设所开展的,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全体人员参与了发掘。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常一民先生的指导,特此致谢。

44

领 队:常一民

摄 影:陈庆轩

绘图、执笔:裴静蓉

Hash:4bbf0fd72e2b6f7242926bbb0ae2bfb9d5a5bf1e

声明:此文由 考古快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