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 | 白尚立:古韵悠悠贺家院

去年就听说文水县北辛店村的贺家大院修复开发得可跟祁县乔家、渠家大院相媲美,很想去看看。中秋国庆节的早一天,随教育前辈成绛卿老师、郝履安老师及老同学王学礼一同前往,终于如愿以偿。

北辛店是吕梁文水县下曲镇的一个行政村,早在2016年12月就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因引进贺家大院民宿项目而开启了文化旅游发展之路,于2020年被指定为吕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北辛店距离汾河三坝仅数里远,距汾河2.5公里,距平遥天鹭湖温泉度假村2公里,距平遥古城12公里,距刘胡兰纪念馆15公里,距祁县23公里,交通相当便利。

驶近北辛店,宽阔笔直的公路两旁是整畦井然的格桑花。远远望去,花朵鲜艳,美丽动人,红绿相间,粉白争艳,高低错落,竞相怒放,笑迎四海宾朋。正面横跨并矗立于路的一座三间四柱三楼式牌楼,更给这古村落增光添彩。这座牌楼极具中国传统建筑之特点,飞檐翘角,脊兽跃跃欲试,斗拱彩绘,色彩分明,雄宏大气,古色古香,正面额书“北辛店”,背面额书“紫气东来”。

目前,村子里十几处老宅院,几处庙宇、祠堂、戏台等只修复开发了一处——贺家一号大院,贺氏祠堂正在修缮开发中。贺家大院始建于1859年,为贺氏十七世孙贺会魁历时三年所建。贺会魁自幼聪明伶俐,17岁考入前清九品。因父亲和祖父被人陷害,他一气之下于21岁那年弃文经商,继承祖业经营“晋通源”商号。贺会魁个性特强,精明干练,对商号惯用的家族性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聘用制,不限姓氏,不限出生和地域,用人唯贤,唯才是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生意日益壮大。到1862年,“晋通源”新增了十几家商号,“兴源魁”当铺、“永兴公”粮店、“三进源”酒坊、“永茂公”铁铺等,总资产达300万两以上。

贺家大院占地2400平米,位居全村最高位,坐北朝南,由三部分组成:主院居中,场院居右(东),副院居左(西)。

主院高出街路面1.5米,足见贺会魁当时之地位。院门雄宏大气,与南厅一体连建,开在大院的东南角。1.5米高的平水基面上,在门的左右前方各置一棕黑色瓷罐,其口面上分别置一开口的瓷碗。瓷罐本地人称“坛坛”,寓意堂堂正正扎扎实实平平安安;开口瓷碗寓意开口(门)完完全全笑迎天下客接纳四面八方财。方形雕花门当上是一对笑威兼融惟妙惟肖的小石狮子。门枕石、门框、门柱厚重大气。门额书“崇实”二字。崇实,崇尚实际、崇尚朴实,足见主人脚踏实地的心态、态度和作风。这倒座南厅属双檐硬山顶,前出廊后出厦,瓦当与滴水搭配映衬,相得益彰,插飞井瓦,描椽画飞,雕梁画栋,门边墀头青砖打磨装饰。这样的院门既大气充实又不失儒雅之风。九级台阶则寓意九九归一,这不禁让人深思,作为商家经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思虑,踏着九级台阶,我进了门道,抬头看到插廊顶部的几幅小彩画图案很具有欧美风情。也难怪,他们的商路通达海内外,晚清时期欧美文化也不同程度地渗透入大清,也许这就是中西融合吧。

这是一处二进四合大院,一改传统上砖雕垂花门分隔内外两院的处理方式,鑲嵌小巧精致的两小屋以东西厢房为依托而上下两分,看上去全院宽阔通畅,扩大了空间。这小屋既分隔又连接还过渡,足见设计及建造者之匠心。不过,为区分两院之别,在同平水的基础上,上院东西厢房的柱脚稍高些,入深也稍增加了些许。下院东西厢房均为三小间一房,分别取名雅茗轩、墨韵阁,同为中门两边饰,一门两窗户,主要作品茗、洽谈生意及聚餐之用。上院东西厢房均为三小间两房,分别命名雅心堂、凝香居、善和堂、倾城阁,同为两门夹中饰,一门一窗户,均为居住之所。这大小六间屋子的设计陈设均按当年的风貌铺陈:一律麻纸裱糊顶棚,专有裸露,整齐、大气、稳雅的柁、檩、椽虽历一个半世纪仍毫无变形色泽依旧;晋中平川很典型的煤火、土炕、墙围画;炕尾的被阁子,门对面的旧式立柜(当地称柜儿)及前面的板凳、扁柜(当地称板柜)及上边的穿衣镜、镜两旁的胆瓶茶叶瓶等;偶或屋子中间是八仙桌,则四周板凳围之。所有这些都给人厚重的历史感,浓浓的乡村文化感,当然还有浓浓的厚厚的乡愁。也有与历史感稍稍不同的,比如新增了不少现代字画,还增设了古今相融的卫生间。这样,既融合了现代气息,又增加了实用价值。

最为可贵的是,东厢上房里的二十四孝墙围画,虽历经160年,仍色彩依旧,灿烂依然,毫发毕现,惟妙惟肖,情趣盎然,意义重大,实为宝中之宝。此房是贺家历代新人娶亲的婚房,意在熏陶孝廉、恩爱、慎俭之家风。贺家诗书传家,浸染熏陶,商贾四方,多少年立于不败之地可见一斑。

正房为五孔砖劵窑洞,洞洞串通,属一明两暗结构。正中间命名为正心居,取使人心归向于正、公正无私之心。正对面是一幅字画:“德礼诚善”,六扇屏、案几、桌椅,木雕精美,技艺精湛,古色古香;胆瓶陪衬,雍容华贵。两墙壁上的大算盘、仕女图框及靠墙的桌椅均木雕精致,稳成大气,极为考究。我们似乎看到了东家贺会魁正与远道而来的客商边品茗边洽谈生意,品茗融融,举杯频频,笑意盈盈,谈笑风生,彼此坦诚,合作共赢,大笔营生,一锤敲定。

东间为励耘斋,西间为知觉斋,书香浓浓,暖意融融,一铺一陈,一挂一贴,都是励志的氛围,催奋的感觉,家的温馨。

窑洞平顶前筑插廊,插廊上边同是井瓦,瓦当滴水,雕刻细腻,相互搭配,融为一体。廊前明柱为圆形,柱础圆形石墩周边雕刻花纹,图案秀丽。

站在正房的廊檐下,我发现前梁很有特色,遂请教工作人员,如是说:“前梁大斗异形拱下有随檩枋,俗称通替;下有平板枋,俗称普阑;再下有额枋,俗称牵板。整个木结构由穿插连结,坚固结实。”我是外行,听不懂这些专业术语,不过不要紧,在慨叹与众不同之余,更增加了对这座古建筑的浓厚兴趣。

沿着东风叉的十七级台阶,我登上宽阔平坦的窑顶,前墙两米多高的花栏比其他三面围墙高出五十多公分。站在中间,透过花栏看全院,南厅的屋脊、东西厢房的垛口及烟囱等尽收眼底,整齐划一的井瓦很是分明,上下院的错落感甚是清晰,脊兽更是跃跃欲试;屋檐下大红灯笼高高挂,南厅长廊的大红彩绸与垂吊的大红绣球争奇斗艳……

最后来到了南厅。南厅前插廊与正窑前出廊基本相同,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木雕精湛,栩栩如生。廊前漆黑的露明柱稳成、庄重、大气;柱础同为阳刻狮子麒麟、花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显示着主人的奢华程度、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原先这里是堂会,即堂会戏,指个人出资邀请演员于年节或寿喜日在私宅为自家作专场演出,以此为体面荣光,并以此来招待亲友。大厅里播放着晋戏唱段,似乎东边的戏台上正在演唱梆子戏,东家正跟财东们在难得的闲暇之余悠闲地听着,不时还摇头晃脑跟着哼唱,宛若正陶醉其中。贺家的这个堂会还有个作用,就是借此聚会招待同道中人共商商事。是啊,也难得多少年才能聚在一起如此豪放畅饮,你斟我敬,觥筹交错,道不尽风霜雨雪之苦,说不完创业之艰难险阻,落寂处黯然神伤唏嘘不已,畅快处同举杯盏一饮而尽……

此时,音乐声由梆子戏曲换成了古典音乐,一会儿又变成了祁太秧歌,好似音乐与古人的心率在同一频道上。我注意到了墙上的一副挂帘——拓出来的碑文。实际上这不是碑文,而是一份礼单,是当时贺家大院竣工后乔迁之喜,来自全国286家票号给上的贺礼。礼单上最显眼的一家是“日升昌”票号。我眼睛一亮,这不是平遥李家的“日升昌”吗?他们的“汇通天下”在大清时期可是享誉全国通达海外,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票号,相当于现在世界银行美联储。从这些信息,不难想象贺家当时的实力和社会地位,那是相当了得,何等荣光。

音乐声戛然而止,我眼前浮现出了一支驼队正行进在茫茫戈壁滩上,天地茫茫,风沙漫漫,驼铃声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漠里,驮满货物的贺家驼队正准备启程,一位中年男子双手呈喇叭状置于嘴边,扯开嗓子面对苍穹和远方:“走嘞——”;蒿草齐胸衰草连天的张库古道上,一队驼队正艰难地跋涉着,远远传来高亢悠扬而又凄楚悲凉的歌声:“……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站在南厅廊檐下通观全院,东西厢房相对,南厅与正房遥遥相望。飞檐翘角,插飞井瓦,脊兽装饰;瓦当滴水,相互搭配,整齐划一;描飞画椽,层次分明,雕梁画栋,柁头裸露,彩绘描画,檐下桁木,油漆彩绘;门窗顶格,古朴精致,图画嫣然;门窗格致,板棂窗式,轻巧美观,古色古香;白纸窗花,格调清新,轻俏怡然。

整个大院的砖雕、石雕、木雕,门楼、门窗、门当,处处都流露出当时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匾额、壁画、栏图,每一款都渗透着主人的生活格调和气息。所有这些,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雨沧桑但旧颜未改,实是难得。这真是一个装满晋商故事的明清古院,堪称北辛店美丽乡村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站在百年古院,不免触物生情,思绪纷飞:160年过去了,这里已是人去屋空,物是人非,唯有院中的一砖一瓦,一壁一石,一梁一柱,记录着贺家曾经的辉煌,诉说着曾经的过往……

主院靠东是个场院。当年屯货、圈息骆驼骡马、夏收秋收等均在此院。最北端一排为“君灶居”,做好的饭菜经主院正房东风叉耳门端入主院。现在场院辟为文体活动中心,靠北搭建一舞台,村里的婚龄男女多在此举行婚礼

主院靠西是副院。这是一处二进三合院,同是没筑二街门,形制规模比主院小得多,是当年客商、雇佣伙计及打杂人员住宿跌歇之所。现辟为农耕文化园。悬山式双檐垂花门楼,椽飞锦瓦,飞檐翘角,脊兽装饰,凝重大气,匾额书“凝瑞”二字。上下院东西厢房同为三小间一房,正房为三孔窑洞。全院窗棂采用板棂窗,花格由窗框和竖向排列的棂条组成,中间有横棂。门与窗的花格一致,精美雅致,同显工匠的精湛技艺。

整个贺家一号大院飞头与椽头的描画图案,是个很大的亮点。飞头以佛家“万”“寿”“喜”“福”为主,椽头以宝祥花、灵芝、虎眼(墨虎眼)为主。宝祥花即宝相花,是传统吉祥纹样之一,也是吉祥三宝之一,寓意宝、仙,是美的象征;虎眼的特征是贵、富(虎谐音富、福);灵芝是富贵吉祥之物,象征吉祥如意,祥福长寿。所有这些,满满表达了大院主人对祥瑞富贵的祈福,对延年益寿的期许,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副院门前是个小空场,场周边张挂着其他院落及主人的简介,从中大致可了解每座院落及主人背后那些不平凡的故事和文化。

贺会魁是北辛店贺姓大家族中杰出的代表,无疑是众多繁星中熠熠生辉最耀眼的那一颗。

晋商世家,贺氏一族。贺姓兄弟俩落户此地多少年后,贺氏四世然公(贺希然)以耕读传世,商农兴家,形成家风,历代绵延,人丁兴旺,德才兼备,闻名乡里。因勤劳诚信,其后历代生意十分兴隆乾隆年间,贺彭年于京城经营蜜饯,立号“晋通源”,后其子贺会魁进行大胆改革,生意日益壮大并将商号发扬光大,新增商号十几家,流动资金1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总资产300多万两,跻身于清代晋商商帮。道光二十一年(1841),贺家捷报频传,喜事连连,第十六世孙道济、道坦、道中、道凝先后取得功名。

贺献玺(1860—1936),贺会魁之子,随父在京城打理生意,经营蜜饯、布匹、茶叶等杂货,后经营规模扩大,发展到张家口兰州包头等地,其后代落户兰州,有的在天津美国

贺献文(1863—1929),其父贺晋魁在祁县“三晋源”“恒兴昌”“恒泰隆”等票号都有股份。1898年,他随父参加了渠家煤矿铁矿的维权运动,入股渠本翘的保晋公司。

贺献华(1862—1923),其父贺殿魁在平遥任教谕之职,平遥“日升昌”“日兴中”“日兴蔚”等都有他入的股份。1906年,他入股“宝丰隆”票号,后自己独创并经营多家字号,几乎占据了平遥的一条街。直到今天,仍有平遥西大街商号一条街的传说,他是文水晋商之楷模。

贺清俊,贺家十九世孙,出世早,精明能干。他继承祖业“三进源”酒坊后,打破常规立志改革,大胆聘用外姓,扩建工厂,提高酿酒质量。1949年,在经营酒坊的同时又开设粞坊,经营有方,利润丰厚,曾捐资修建村内从西到东一条石头街。每年农历四月庙会,他搭建凉棚免费接济周边村民及过往食客。家中的牲口专为贫困人家拉磨碾米,声名鹊起,芳泽后人。

贺光亨(1890—1954),“万济堂”药铺创始人。他医道高深用药得当,精通各种疑难杂症。经他之手几乎都能药到病除,故有“活神仙”之尊称,时太原榆次太谷、平遥、祁县、汾阳等地患者来医治者络绎不绝。民国期间,战祸瘟疫多,他与本村贺年贵共同熬制中成药,为无家可归的患者及贫困者免费治疗……基于种种,他的医德、医术在十里八乡深得人们颂扬。

清代晋商大户渠源浈人称“旺财主”,在平遥经营拥有30万两白银的“百川通”票号,贺氏族人贺道凝在平遥开当铺、茶铺及“宝汇通”票号,两家实力相当,生意多有往来,可谓门当户对。贺道凝孙女贺献梅嫁给渠家少爷为正房。

北辛店村与平遥王家庄隔汾河相望,每年春浇成了产生矛盾和摩擦生事的焦点。每隔一年浇地一次,还限时间五柱香,日久便逐渐形成了规则,北辛店人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同治十二年(1873)恰逢清明前一天北辛店村浇地,本村村民推举曾为花翎武举兵部差官的贺凤岐为头领,争取能每年春浇。贺凤岐性格豪爽,足智多谋,一身好武功。在平遥县衙,他公堂对薄,为全村人据理力争,理压众人。后力争州府批准,北辛店每年春浇一次,王家庄被罚重金,平遥县令受杖责。直到今天仍流传一句话:“北辛店一只虎,斗倒平遥一群鼠。”

贺年贵,1867年生,打小聪明机灵,宽厚豪放,早年跟随宦官世家掌柜,深得重用并重赏。后回本村经营起“永兴”粮店。他敦厚仁义,施舍济世,商号制度相当严明且诚信公平,遂生意做成了当时文水最大的商行。他每年搭粥棚接待当地赶庙会的过往商客,接济周边村民。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事不断,他和本村贺光亨为流离失所的难民熬制中成药,救灾解难传为佳话。其厚德仁义之事不胜枚举,人称“永义公”,至今仍流传:“永义公开粮行,义薄云天人人赞。”

…………

贺家人才济济,庭院深深,故事多多,义举满满。我不禁想去贺家祠堂看看。贺家祠堂与贺家大院一墙之隔,在其东北角的路东,虽未完全修复开发出来,但风貌已现。

贺家祠堂坐北向南,占地430平米,砖雕垂花门庄重肃穆,两雕花方形门当上是相向笑威并融的小石狮子,匾额书“贺氏宗祠”。这是很典型的双檐悬山顶,椽飞井瓦,翘角兽饰,描飞画椽,桁木彩绘。进祠门是一仪门,漆黑门柱与深红门扇相搭配,庄重大气,雄宏肃穆。东西两侧两大间厢房,两小间垛房,正北是大殿,同是插飞井瓦,脊兽跃试,雕梁画栋,桁木彩绘。

正殿匾额“光前裕后”,廊前中间一幅楹联:“一门进士二解元兄弟同榜,五世同堂六举人父子登科”。它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贺氏祖先的无上荣耀。虽然我们没有具体考证这幅楹联的内涵,但工作人员说起贺氏人丁兴旺人才济济来是如数家珍。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继世绵长。贺氏一族世代习武,耕读传家,齐家治国,数十人从政从军,且依靠武艺获取的功名要高于读书。工作人员说,据贺氏家谱和碑阴铭刻出资人名录记载,历代贺氏曾任文职官员有解元、监生、贡生、庠生等;武职官员有游击、守御所千总等。在古代官职序列中,游击为从三品,千总为从五品。其中九世贺登绳、贺登武兄弟俩于顺治辛卯年(1651)同中武举人;十三世贺太平于庚辰年(1820)中进士;十六世贺凤岐为花翎武举兵部差官;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六世贺道济、贺道坦、贺道中、贺道凝先后获取功名。贺道济、贺道坦考取武生,在京城镶黄旗军营谋得差事;贺道中在文水守家,任县衙从九品官衔;贺道凝任京城守御所千总;十七世贺会魁17岁丁巳年(1857)考为九品,后弃文从商。据不完全统计,贺氏所任官职有兵部差官、守御所千总、叙州府署理、儒学教谕、吏员、八品正堂、九品、从九品、洲同、附贡、知事、以及武魁、武生等共68人,其中生员、监生、贡生20人,三品以上8人,五品以上14人,九品的20人,耆宾6人。

廊前另一幅楹联:“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既是对贺氏祖先无上荣耀的高度概括,更是对贺氏后人及广大民众的谆谆教诲,仿佛先辈在耳提面命。

廊下有两通石碑,“咸丰七年”(1857)、“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时所立。据碑文记载,该宗祠是由贺氏四世然公(贺希然)发起,经贺氏族人捐资修建的,历经两次重修。第一次重修距今已160年之久,那么贺氏宗祠的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了,难怪贺氏族人瓜瓞绵绵,几百年立于不败之地。

贺家的历史文化竟如此深厚久远,我不禁对贺家、北辛店乃至影响他们的晋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触抚两通石碑,回想其他大院的简介,倾听工作人员的娓娓道来,贺家及北辛店几百年的风雨兼程沧桑岁月伴随着晋商的历史发展向我们一路走来。

这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相传,该村的贺姓源自河北广平,明代迁于此地。当年贺成甫、贺士良兄弟两家迁移过来时,具有商业眼光的兄弟俩见多有骆驼、骡马及行人经此而过,交通很是便利,便开了个车马店。后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遂形成了一个村,叫百姓店。后来汾河发大水,村子被毁,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南辛店、北辛店。北辛店地处文水、平遥、祁县交界之地,明清时期人们受这一带晋商纵横南北,通达海外之影响,外出经商者甚多。据村中老人讲,几百年间,村子里在外经商的字号达二百多家,尤以贺家居多。另据《文水县志》记载:晋商在明清两代雄霸中国五百年,十大晋商的财力合起来就相当于国库的银两,贺家实力占晋商商帮第九。当时与祁县乔家、渠家,平遥李家,太谷曹家都有密切的参股和姻亲关系,所以贺家是名副其实一脉相承的晋商世家。北辛店贺家一直人丁兴旺,至今已繁衍25代了,贺家儿郎文武兼修,耕读传世,早成家风。贺家祠堂前廊柱上的那副楹联:“一门进士二解元兄弟同榜,五世同堂六举人父子登科”就是对贺家耕读传世诗书传家的高度概括印证和彰显。几百年来,北辛店文化基因保存完好,“活化”性保护、复兴、传承有序,实属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古村落。

晋商文化离不开大院文化,晋商人士的成功几乎都体现在对故土的大院建筑上,因而留下了许许多多大院,当然也凝聚了他们太多太多的乡愁。北辛店现存的十多座古老院落,包括庙宇、祠堂、戏台等正是贺家及其他姓氏族人几百年来奋力拼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多少年来,它们静伫于此,默默展示着曾经历史的辉煌,也记载着厚重的文化。其实,这些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不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实际上这里边已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同时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祠外几声汽车的喇叭声响,把我的思绪拽了回来。现在,贺氏宗祠外观业已成就,内部设施有待完善。东西厢房内“贺氏家训”“贺氏家规家风”业已上墙,二十四孝图绘画完毕。我想,用不了多久,一座内外兼修,让人心存敬重的贺家祠堂定会展现于此,贺家人可以在这里举行祭祖活动,可以论辈起名,可以论規评事,可以论商兴道,还可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借助“族权”与“神权”修身齐家,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贺氏的荣耀重现于世。

贺氏宗祠包括贺家其他大院的修缮与开发任重而道远,工作人员也如是说。说到修缮与开发,不能不提修复开发的“山西汖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不能不提其发起人、董事长成墨兰女士。

山西汖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6日,注册地址就是北辛店的这个一号大院,法人代表为成墨兰。这是一家从事民宿文化旅游,承揽民宿文化建设,承接个性文化定制,专注相关市场开拓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司。民宿,说白了就是住宿,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虽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够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公司经一年多对贺家一号大院的修复开发,已打开了以此大院为代表的民宿古居活化和保护传承,开启了弘扬文化新的一页。目前,贺家一号大院已完全具备民宿条件,水电暖齐全,承接中高端接待,兼办婚礼、开锁、寿宴等,全中式流程。公司的宗旨是,在游平遥古城、逛祁县乔家大院的同时住宿贺家大院,让游客零距离感受晋商一日三餐四季冷暖,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吃的可口,住的舒适,感受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留住乡愁。

成墨兰,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有着国际贸易学士、专业英语八级的学历和国际水平。她从事国际贸易多年,在亲身感受体验了世界各地的人文风情之后又把目光投注在民宿旅游发展上。这位土生土长的文水女人,具有浓浓的故乡情怀和乡愁,所以决定以家乡为根据地发展独特而精美、传统而精致的民宿文化,让更多的国内外有志、有智之士感受文水、感受山西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人文历史,真正让情怀得以张扬,让乡愁得以倾叙。

适逢成墨兰女士外出归来,品茗间跟我们谈起了公司创立运营及修复开发一号大院的艰难历程。她属于那种智慧的女性,侃侃而谈间其目光举止与言谈时时体现着谦逊和睿智。当谈到修缮这个大院时,她充满自信而又淡然地说:“其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咱们这里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人文历史,真正让情怀得以张扬,让乡愁得以倾叙。”接着她给我们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她说,北辛店的古院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和晋商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这一号大院是北辛店的灵魂,体现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我们开发民宿的发展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探索和实践。多么深邃睿智的话语,我还得咀嚼回味半天理解其意。

最后她说:“这一号院只是开了个头,开弓没有回头箭,还有20多座遗存等待着修缮开发。”信心满满,语言铿锵。不能不为她超前的意识,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感动,也不能不为她的胶泥头精神所折服。摆在成女士及汖和人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山路,并且很长很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须她、他们一如既往地去求索,去开拓。忽然,我想起了南厅挂着的幅对联:弘扬传统文化民宿先行;打造美丽乡村汖和引领。我们有理由相信:汖和的明天定会更好。

格桑花更浓更艳了,雄宏大气的村牌楼在阳光下更加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富丽堂皇。

Hash:ab702769baca88acafd549b87d9cdd47f6dc24bb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