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支部和中原一支部参观冯玉祥、张治中故居

为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落实民革中央宣传部关于继续组织好“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的通知精神,8月31日,在民革郑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自福的带领下,机关支部和中原一支部的十余名党员来到安徽巢湖市参观冯玉祥故居张治中故居。民革郑州市委会办公室主任、机关支部主委李志学,组织处处长郭存,中原一支部主委白宏波参加活动。

冯玉祥故居位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原有5幢共22间房屋,由书房、卧室、厨房、饭厅、侍卫室、客厅、花园等部分组成。厨房、饭厅3间,于1937年被日本侵略军烧毁,今存19间。1988年,在冯玉祥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政府决定将客厅辟为“冯玉祥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并对外开放。室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帐两幅,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系统地介绍了冯玉祥将军的一生。院内立有冯玉祥花岗岩全身塑像,故居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冯玉祥故居"匾额。

冯玉祥将军出身贫寒,饱尝忧患,水利救民功勋卓著,毕生追求光明和进步,是一位杰出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战士。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不断进步的一生,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

党员们通过参观陈列的史料、倾听讲解员的解说,全面地了解了冯玉祥将军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戎马生涯以及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

张治中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坐西向东,背山面水,砖木结构,小瓦屋面。正门悬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花岗岩匾额。

张治中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积极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早在大革命时代,他就同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建立了友谊。他是唯一一位从来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他屡谏毛泽东,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时刻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为新中国的建设而不懈努力。

1929年 张治中先生创办“黄麓学校”并亲自制定办学方针“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党员们在张治中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展厅详细了解了张治中将军一生为中国的和平与统一而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受到了张治中将军的独特个人魅力,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追求。

附人物简介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著名军事家、爱国将领、民主人士。冯玉祥出生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他少小投军,好学不倦,终成大器。成为一代骁将之后,依然保持素朴本色。他粗茶淡饭,布衣芒鞋,常置身于百姓之中而不辨尊卑,被誉为“布衣将军”。冯玉祥一生戎马倥偬,自滦州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推翻曹锟贿选,驱逐溥仪出宫,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政,至访苏寻求救国道路,重整旧部,挥师南下,由反妥协、斥退让,投身抗日疆场,到力主国共合作,抨击内战,独裁,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与追求真理的勇气,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作出卓越的贡献。周恩来曾说他始终献身于民族国家事业,奋斗不懈,屹立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出生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原名本尧,字文白。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著名爱国将领,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自幼家贫,在“咬口生姜喝口醋”的家训激励下,发奋苦学,矢志不渝。张治中一直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期间,他处处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求同存异,相忍为国。抗战时期,他积极同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抵抗外来侵略。抗战胜利后,他三上延安,力主和平建国,促成了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主政新疆期间,他释放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及其子女。解放战争中,为了实现和平,他代表国民党政府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当双方达成的协定被国民党当局拒绝后,他和国民党顽固派划清界限,投入人民的怀抱。他的“礼让桂园”、“三上延安”在国共和历史上成为佳话,被誉为“和平将军”。毛泽东评价张治中:“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Hash:3cb72aafaa1899e236e4882d92591295a977aa78

声明:此文由 民革郑州市委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