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门上坞山:这或许是另一个栖居之地

贵门-上坞山掠影

文/韩高琦

摄/马园军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铁律。

贵门乡政府的一套班子,

在规划蓝图上分工明确。

记得乡政府食堂前,

有一棵与雷公抗衡的巨形枫杨树

清泉般流动的根系,

牢牢掌控着脚下的风水和土壤。

10日下午,天比南山湖还深,

四通八达的盘山公路指向15个行政村,

但30余双采风的眼睛

被安排在同一个准星里。

路基下方处处堆积着唐宋文化层,

我仿佛听到车轮碾压过后的呻吟声。

贵门乡68平方公里的孔雀蓝领地,

开屏后的新农村建设,

你追我赶,簇拥着我们一行,

抵达海拔最高的村落:上坞山。

民俗生态学上的一个奇点。

众多乱石啸聚的鹊巢,

自我禁锢的方言里透出中原的古音。

这里藏有多少故事?

布满狐窟、覆盆子与狗尾草的台地,

经过嫁接姓氏的世代浇灌,

围垦、改良,由生变熟,

由荆棘草稿变为惊世骇俗的檄文,

羊角槭、金樱子让位给棉麻和菽麦。

现在我们看到的——

已经是清一色的万亩茶园。

这样的模式还会不断翻新,直至无穷。

韩高琦,男,1965年底出生于浙江象山半岛。诗歌写作生涯中有幸得到了何锐老师的指点。著有诗集《饿鹰叫雪》《物性的秋天》《攀爬大尖山》,随笔集《天台山札记》等。现客居魔都

上坞山记

文/张小末

剡溪之脉。环山而上

见枫香,见茶园层叠

叶落手心,抵达至深处而豁然开朗

此处尚洁净。符合人们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抬头有白云,俯首是炊烟

谷烧酒摆在桌上

红豆杉与拐枣口感惊艳

众人交谈、怀古,用缓慢的步子

丈量一首诗的韵脚

石头房子前,试图抚摸时间的秘密

——巨变隐于细微:这或许是另一个栖居之地

我避开他们,去看一口井

去嗅茶树上新开的花

上坞山在流水里变得新鲜,而心愿如初

我来之前:仆仆风尘

我来之后:请洗去这衣衫上薄薄的霜

张小末,女,本名陈超,浙江省作协会员,入选浙江“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现居杭州,业余写诗及其他,作品散见各刊物,著有个人诗集《致某某》,获首届原则诗歌奖。

越色最心动:版块全面征集关于嵊州的原创美图美文,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是越乡的景色,拍下发给我们;只要有感悟,每个人都是生活里的诗人。我们是一个让你心动的平台。投稿电子邮箱:sxszzr@163.com。

Hash:dc530b7ac813d783d6622fc03c7fc8f077cc9c1a

声明:此文由 嵊州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