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文物讲述一个中国最古老县的故事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拥有7000多年历史海盐,不但自然山水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海盐各地行走,总会在不经意间与历史邂逅。海盐的物质文化遗产家底有多厚?相信好多人都关心。

海盐县博物馆馆长李林介绍:“海盐县博物馆现有藏品4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23件,三级文物800多件。涵盖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六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有牙骨器、石器、陶瓷器玉器、铜器等器物类别。”经过县博物馆文物专家的精挑细选,本版推出了一批珍贵文物,件件都是“看家宝贝”,彰显了海盐县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崧泽时期三足壶,仙坛庙遗址出土

三国“丁升”龟纽铜套印

■记者陶玮本版照片由海盐县博物馆提供

馆藏新石器时代文物

新石器时代是指在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按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先后顺序,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主要分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3个时期,时间跨度达3000年。

马家浜文化的起始年代在距今7000年前,因最早发现于浙江嘉兴市马家浜而得名。海盐的彭城遗址位于沈荡镇永庆村西北,下层就是典型的马家浜文化晚期地层。该遗址出土了陶三足器、陶拍、骨镖等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器物。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到5300年,这类文化源于马家浜文化,之后又被良渚文化所继承,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社会物质水平。“崧泽文化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没有崧泽,就没有良渚。海盐百步仙坛庙遗址发现了迄今我国最早的崧泽文化土台,把人工堆筑营建土台的历史提前到了崧泽文化时期。”李林介绍。

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到4200年。提起良渚文化,大家首先想起可能是纹样繁缛精美的玉文化,先进的制玉技术和工艺水平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在海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百步仙坛庙遗址出土的刻划有干栏式建筑的陶器盖,这件文物所携带的拙朴图案首次将良渚人的居住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继辉煌的良渚文化之后,海盐进入质朴、粗砺的马桥文化时期。马桥文化出土的器物说明了青铜与印纹陶时代的到来。

清朱朵山行书信札

近现代周建人行书轴

厘清家底悉心呵护

从1957年11月成立县文物管理组至1985年9月海盐县博物馆单独建制,从简单的几间仓库到现代化新馆落成,海盐几代文博人勤奋耕耘艰苦努力,从文物调查、征集、鉴定、修复、建档到藏品保管,大量的具体工作累积成丰富的藏品。特别是近20年来,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大量抢救性考古发掘,使海盐县的文物藏品在数量和种类上不断增加、日趋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海盐县仙坛庙遗址的发掘和保护。仙坛庙遗址位于百步镇农丰村,为一处内涵十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2年9月2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仙坛庙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至2004年5月顺利完成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了自崧泽文化早期至良渚文化晚期的墓葬134座,建筑遗迹20处,水井6座,灰坑56个,祭祀坑50个,出土玉器、石器、陶器和牙骨器等各类遗物1033件(组)。该遗址是目前所知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处人工堆筑土台遗迹,被评为“2003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并入围了“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

记者在县博物馆看到,每一件(组)藏品都美伦美奂,一组明代墓葬出土的双层透雕龙纹玉带板,共12块,琢工精致、打磨光润,是体现明代制玉工艺的代表之作。镇海塔天宫出土的青铜狮形香炉、水晶洗、镇纸、鼻烟壶、瓷质暗八仙鼻烟壶、铜象尊等,质地各异、造型生动,是馆藏明清文物中的精品。还有西塘桥出土的两件宋代仿青铜泥质红陶兽足炉,天宁寺镇海塔地宫出土的元代佛教文物……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县各普查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历时两年的海盐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任务已按期完成,基本厘清全县范围内4000多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分布、保存状况和使用管理等情况,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良渚时期袋足鬶,沈荡丰泉桥采集

明文征明水墨枯木幽兰图轴

历代书画大家精品

海盐县博物馆馆藏书画文物有1180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105件,以清、民国时期的书画为主,其中不乏大家作品。

本版共遴选出10件县博物馆馆藏书法、绘画作品,多为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的作品。其中,有张燕昌等在海盐地方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书画家作品,有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文征明的画作《水墨枯木幽兰》,有以“虎门销烟”享名于世的林则徐的对联作品,还有黄宾虹、老舍、叶圣陶等近现代名人的作品。

李林说:“这是海盐县50年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结晶,希望通过展示让读者体会到经典书画艺术的隽永不衰,使读者对海盐的文物藏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海盐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产生探索兴趣,同时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张燕昌墨笔兰花

民国二年吴昌硕水墨花卉图轴

明朱朴寻僧访隐图

南宋“殿前司平江府许浦驻扎水军第一将印”铜军印

晋代青瓷褐色点彩母子羊塑

战国原始瓷甬钟

清林则徐行书七言联

1963年叶圣陶楷书轴

1963年老舍隶书轴

设色探梅图

明代青铜狮形香炉

Hash:8c93c124698f37669417a1e6c98ce9253bae5a4c

声明:此文由 光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