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猎鹰 惊心动魄的传承千年

海东青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具体说是满族的图腾。早在辽金时期,海东青就是稀罕物,并因为索要海东青,辽金大战,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了金朝。

辽代末年,辽强金弱的实力之比,迫使金国向辽国称臣纳贡,“鹰路”和“鹰使”则是辽国索贡的产物。在海东青日渐稀少难捕的情况下,辽帝每年都要派出催索鹰贡的使者到女真完颜部横征暴敛。他们穷凶极恶、为所欲为,除像催命一样限期索贡海东青之外,还养尊处优、勒索财物、强行征缴未曾出阁的漂亮女子,及至后来,连官宦巨贾及已婚的美貌妇女也不肯放过,搞得天怒人怨、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早已忍无可忍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趁机揭竿而起,前后仅用12年时间,就将辽国、北宋两个腐败透顶的封建王朝彻底推翻。

可见,早在一千年之前,满族的祖先女真人就十分熟练猎鹰。

海东青,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海东青出自肃慎地,其颜色不一,以纯白色、天蓝色、灿金色、纯黑色以及玉爪为上品。康熙皇帝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不仅宣扬了武德,激励军勇,更夸耀了海东青性情刚毅而激猛,其品质之优秀可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其力之大,如千钧击石,其翔速之快,如闪电雷鸣。

而今,生活在吉林乌拉街鹰屯的满族人,继承了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民俗技艺,传承了古老的渔猎文化,至今这里300多户满族人家仍保持着捕鹰、驯鹰、养鹰、架鹰的传统。

在清代,鹰屯里所有的男子几乎都是鹰把式,每家每户院子里的鹰架上,都站立着数只猎鹰。直到现在,这里仍有一半以上的男子精通放鹰的技艺。腰挎一把“河州回回刀”,臂套皮鞲,手抓勒绳,威风利落的样子就是鹰把式高手的典型形象。

一只好的猎鹰,需要驯鹰人去精心地喂养和悉心地关照。要先给鹰喂牛肉、鸡肉,让它尽快长出虚膘,等虚膘变成了肌肉鹰才会有力量。还要专门捕捉野鸡来喂养鹰,这样才能使鹰保持原始的野性和凶悍。

刚捕来的鹰在驯化时不能让它吃饱,让它始终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只有这样才容易驯服。为了让鹰能感受到主人的气味,驯鹰人还经常给鹰喂自己的唾液。

驯化好的大黄鹰可以成为有效的猎杀工具,然而,将野生的鹰驯化成这样一只悉通人性的猎鹰,却需要付出异乎寻常的努力和耐心。鹰把式们给这个艰苦的过程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熬鹰,让它依赖人,跟人建立感情,以后,它就会听你摆布。

鹰在饥饿的状态下最多不能超过9天,鹰把式就要给鹰开食,即用一只活麻雀引逗它来抓。当鹰初步学会听从人的指令后,训鹰的场所就要转移到室外。鹰还是保护庄稼的好帮手,它能够有效的捕捉庄稼地里的田鼠。鹰屯里庄稼的收成保持稳定的增长与驯出的优良黄鹰是分不开的,几乎没一个田鼠能逃过它的神嘴。

养鹰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但是为了不让祖传的驯鹰技艺失传,如今鹰屯里的满族人,依然架着心爱的猎鹰置身山野,人、鹰、大自然和谐相融。

Hash:f8e6cf92d016ce139bfba45a2deb2babe9c54c36

声明:此文由 滨海满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