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戏曲文化还能继续传承下

世界上的事无有定数,有老的消亡,新的产生,是客观规律。有优良的高瑞的阳春白雪被文人学者,精英赞颂传扬也正常。有的草根被艺术化了,成了文玩同样正常。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萝卜白菜各有各爱。你不喜欢不代表別人不爱!

一个文化现象,艺术门类,都有特定的群体。你不珍惜,别人却奉为至宝!戏曲也是如此,有的曲种几千年始终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流传,说明他只适应于那方水土,但也不易消亡。有的你虽尽力呼唤,却无人乎应,它就只有消亡!

昆明为例,其地方剧种不少,比如曲剧,关索戏,由于只在几十万人中流传。当你这个城市被几百万外来人占据时,这两个剧种的存在感就微乎其微了。何况原来那几十万人当中也没几个人喜欢,不就更是雪上加霜了。怪什么,怪自己艺术感染力,生命力不强!

花灯,滇剧的艺术性就高的多,特别是花灯,基调还来源于山歌,民歌。外来人能接受,还能跟着传唱,实属歌剧范围。并且有大量的民间艺人自觉传承。老一代去了,新一代进来。为什么,艺术品质决定了它的存在。尽管还有个国家花灯剧院,也不是整天闲着!

京剧不是云南的本土戏剧,但由于上世纪三到五十年代,众多的一流艺术家的云集,使这个十几万人的边远小城,竟然成了中国京剧的大码头!为什么,因它发展了近百年,在中原戏曲的基础上,广纳博采,兼收并蓄,五十年代成了国剧。又通过后来的传承与发展,有了瑰宝,国粹的崇高地位。在关肃霜先生和她团队的耕耘下,树起了继京派,海派后的滇派大旗。使云南成了中国五大京剧表演基地之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传承的表演艺术家占据中国东北西南(邢美珠,李佩红,候丹梅,李静文等),甚至国外!就算是新入昆的几百万人,对京剧也是耳熟能详。更不用说名角大腕云集的京津沪这样的京剧大码头了!

虽然戏曲与其他舞台演出那样,同受到了新视频,新媒体,新智能的冲击,大不如前。但二百二十九年的长历练,高超的艺术成就,聚集了大量的文化学者,艺术粉絲,承前启后到了今天,希望老一代的离去,就终结了它的存在,怎么可能!

Hash:b0032c6b5765628a326aa5fa4483f2c2722ef922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