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幸福生活出发

  本报记者 何琳娣

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透过明亮的窗户,享受着暖暖的和煦阳光,与共和国同龄的朴福顺老人对现在的日子很满足。

朴福顺是三级伤残,前些年儿子身体一直不好,老伴去世后,家里一个劳动力都没有,成了村里的贫困户。想起当年的日子,老人唏嘘不已,“我们娘俩身体都不好,只能算是互相照应。要是没有村里的帮助,真是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好日子真是说来就来,国家开始扶贫攻坚,我成了村里首批脱贫的人。”说到这,朴福顺很自豪。靠着红旗村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依托民俗特色,来家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位朝鲜族老人“坐在家里就能收钱”。

现在,朴福顺家里每年旅游收入最少也有8000多元,最多的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收入5000元。还有更让她高兴的事,儿子的病治好了,已经出去打工赚钱了。“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呀,别看我年龄大了,可是更有盼头了!”

村主任赵哲范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老人脱贫,村里特地协调旅游公司,提前预付旅游收益,2016年装修了老人家的房子,让朴福顺老人家成为民俗参观点。“装修的钱,当年就还清了。”

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为红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开拓了新路径。红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贫困人口51人,目前已脱贫13户、27人,其中有5户是依托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脱贫。

69岁的朝鲜族老人李云铉夫妇因病致贫。2017年底,李云铉开始加入村里的统一民宿经营队伍,接待游客住宿,村里还为他专门设置了公益性岗位——在旅游旺季为村子做保洁工作。“也不累,我还力所能及,一个月给我1500元,家里花销啥的都够了。”

李柱成是安图县粮食局的工作人员,现在是红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他告诉记者,“不脱贫不收队”是工作队的工作目标。“我们与村班子一起设立了清洁岗、卫生巡逻岗等岗位,并且与贫困户签订合同,定人定岗,给予相应报酬,引导村民摆脱等、要、靠的思想,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使其通过自身的劳动以及努力摆脱贫困。”

今年51岁的陈绍科,2011年从老家浙江温州市来到万宝镇红旗村。这几年,当地政府陆续推出的扶贫优惠政策以及村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让他看到了机遇,2017年,陈绍科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灵芝种植大棚,并于去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在陈绍科的大棚里,共种植了3.5万棵灵芝,旅游旺季期间,他会雇5个村民帮忙打理。游客来到这里通过参观、采挖,零距离接触传说中的长白山“仙草”。

“2018年,这4个灵芝大棚售出了2万多棵灵芝,年收入达20万元,同时带动灵芝大棚周边相关旅游配套服务。去年我们为万宝镇的贫困户分红44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灵芝大棚只是村里特色产业项目之一。从2016年开始,万宝镇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旗村投入资金1150万元,发展了包括民俗旅游、稻田湿地公园、采摘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带动红旗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正在深化的宁波奉化延边安图西部扶贫协作是红旗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又一次飞跃,此项目将实现全国300多家旅行社与万宝镇签约。

站在村头的感恩亭前,万宝镇镇长闫久龙告诉记者,村民们把这个亭子称作“感恩亭”,就是从心底里感恩党中央、感恩各民族兄弟、感恩众多的帮扶单位。“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也不会少。红旗村的未来更可期待。”闫久龙信心满满。

Hash:2ffb9c411118f16d1b0a758ff37d06ccdd2604c2

声明:此文由 吉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