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内蒙古,发现这么一座神奇的寺庙:是收藏蒙文丹珠尔经第一庙

内蒙古镶黄旗之旅,有这么一座古迹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哈音海尔瓦庙,是镶黄旗藏传佛教唯一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镶黄旗境内最有影响的大型寺庙。哈音海尔瓦庙初建时称之“马王庙”,位于商都阿都沁旗宝音德力格尔山,始建于清康熙五年。

虽说萨满教是当地的原始宗教信仰,但在元朝时期,红教已传布于内蒙古贵族之间。到了明朝隆庆、万历年间,黄教传入内蒙古地区,地位逐渐超越萨满教与红教,格鲁派成为大部分蒙古人信奉的宗教。十七世纪中页,清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进行大力扶植,在内蒙古地区大规模兴建藏传佛教寺院,寺院规模在当时是达到鼎盛。

康熙四十八年,“马王庙”得到清圣祖的赞赏,给该庙取名“广益寺”,赐给一尊50两重的哈音海尔瓦银佛。此后,该庙又叫哈音海尔瓦庙,并且沿用至今。

历史上,哈音海尔瓦庙经历几次扩建,18世纪末已具有相当规模,僧众达到两千余人。当时,还有不少牧民不断送孩子到庙里。现如今,寺庙藏有大小金佛像金银制品塑像、画像、刺绣等多种珍贵文物工艺品达到数千件。

寺庙规模最大的时候,共有5个拉桑、大小18个殿堂、5个庙仓、僧人住宅500多间。主要殿堂有:朝克沁殿、却日殿、堆英克尔殿、门巴殿、拉希殿等。5个拉桑分别是:卓特巴拉桑、赖玛禳拉桑、堆英克尔拉桑、门巴拉桑、却日拉桑。5个庙仓为:卓特巴仓、赖玛禳仓、堆英科尔仓、门巴仓、却日仓。

但清末以后,哈音海尔瓦庙多次被洗劫。此后,逐渐衰落。后来因土地问题,在1936年搬迁到今天镶黄旗哈音海尔瓦苏木政府所在地。迁址后,哈音海尔瓦庙远不如从前。

60年代,寺庙遭到破坏,被彻底拆除。1988年,在哈音海尔瓦庙旧址上又新建了一座寺庙,包括经堂1座,另建庙仓3间。数年内,先后有十几名僧人住进来,并经常举行庙会。每年的正月经会和六月经会是哈音海尔瓦庙最大的盛典。

如今的哈音海日瓦庙看起来很小,但当地人称它是”大庙“,是镶黄旗之旅不可多得一处人文历史圣地,也是了解当地历史发展的地方之一。在经历洗劫与时代拆除后,哈音海日瓦庙最终成为“收藏中国蒙古文丹珠尔经第一庙“。

蒙文《丹珠尔》经现保存在内蒙古科学院图书馆。但这本经书从西藏迎请回到哈音海日瓦庙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该寺庙奉着。据资料显示,1791年至1958年,该经卷一直供奉在这里 ,并每年六月的诵经法会上打开经卷举行宗教晒经仪式。

历史如云烟,哈音海尔瓦庙历经浩劫,却依然顽强地矗立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除了蒙文《丹珠尔》经之外,寺院还有佛教法规《扎雅格》经。其中,蒙文《丹珠尔》据说国内仅有两套,其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宗教文化,还包括有逻辑学、语言学、医学及工艺学等诸多领域。

历史上,镶黄旗是专门为皇室饲养和供应战马及牛羊的地方。但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与兴盛发展,哈音海尔瓦庙的修建得到了当时许多王公富牧们的大力资助。看着五彩的经幡在草原上随风飘动,望着历史的天空,这一切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远。

在寺院后的山坡上,看经幡在风中摇曳作响,石堆旁的佛像眉目祥和,暮色苍茫下的远方,哈音海尔瓦庙本身所经历的就是一部无言的历史。有机会来镶黄旗旅游,千万别错过这座古老的寺庙。

Hash:249a1d002c081c115de97cc7e68a93b17b101732

声明:此文由 苏丹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