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旗,让千年文化会说话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气质,蕴含着厚重的民族精神。作为契丹辽文化的富集地,巴林左旗在推动辽文化遗址遗迹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辽文化产业,让历经千年的历史会说话,让文化名城“活起来”。

走进辽上京都城遗址,一条条错落有致的木栈道已初具雏形,总投资2430万元的辽上京皇城遗址标识展示工程是建设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辽代皇城路网铺设木栈道约8000米,其中6米宽2717米,其余为3米宽。

兴文建筑装饰宫城集团有限公司执行经理 陈磊:也对咱们辽上京皇城遗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方便以后的游人来进行游览和游玩,同时也对咱们这个契丹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作为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巴林左旗境内已发现辽代文化遗存717处,其中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6处,辽上京都城遗址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巴林左旗编制完成《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2006年由自治区文物局公布实施。随后,巴林左旗实施了辽上京遗址防洪、辽祖州祖陵遗址防洪、看护房建设、皇城西墙外环境整治等保护工程,有效保护了都城的完整性,成为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

巴林左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 左利军:特别是2017年投入5.36亿元,完成实施了辽上京皇城西墙外环境整治工程,拆迁542户,使得辽上京城更好的得到了保护。

在做好辽上京等遗址保护的同时,巴林左旗一系列大手笔的研究、开发、利用工作也相继展开。2012年,辽上京遗址和祖陵遗址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辽上京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辽上京遗址皇城进行考古发掘,九年间发掘面积近2万平方米,2013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 辽上京考古队队长 董新林:现在基本上可以说辽上京皇城的主要格局,我们大体已经搞清楚了。为现在你们看到的辽上京做的展示工程,提供了很多科学的依据。我们要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做更充分的准备。

巴林左旗辽文化资源拥有独特性、唯一性、系统性和不可替代性,为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2012年左旗启动契丹辽文化综合展示窗口——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20.5万元,共有8个单体项目,其中政府投资7亿元建设运营了博物馆、契丹大剧院、景观广场、古玩城项目。在契丹大剧院里,一场气势恢宏的历史情景剧《契丹王朝》正在上演。通过灯光、全息影像等技术,把契丹王朝200多年历史,融入到75分钟的舞台剧当中。

南京游客 王朝晖:朋友邀请来看这个演出,还是挺震撼的,挺精彩的,还原历史原貌。

契丹大剧院工作人员 王娟:(今年到)现在游客量应该是达到了3万多,游客大部分都是来自山东秦皇岛江苏河北,还有北京的,北京的我们还要做一些研学游。

这个是契丹字的子鼠,是由我们公司的历史专家王清玉老师书写的,这边是契丹字,这边写的是契丹小字十二生肖子鼠。

园区还鼓励开发包含契丹元素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把千年文化带回家。大学创业者王文超就已开发出太阳契丹、多彩契丹、文明契丹、美食契丹四大类共100多种产品。多彩玩偶产品去年还获得了赤峰市旅游纪念品大赛二等奖。

巴林左旗辽俗契韵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经理 王文超:我们就是想通过我们自己的所学,把这个市场给弥补一下,让广大的游客来了以后,有可以带回家给亲戚朋友分享的一个契丹旅游纪念品。

经过几年的打造,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商户近500家,入住率稳定在65%以上,涵盖文化旅游、创业研发、餐饮、商贸流通等多种业态,年产值达到3亿元。

巴林左旗辽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 沈铭含:在让游客了解、熟悉、喜爱契丹辽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大大的提高我们巴林左旗的知名度,为我们巴林左旗打造国际契丹辽文化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赤峰新闻

编辑:乌伊罕、王美玲

Hash:877e3f24dfe7654a38c315116a956b14d24e52f7

声明:此文由 印象契丹巴林左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