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千里独行,从时间的洪流里抢画古建

一见钟情爱上古建

因为早在一年前,连达就已完成了对晋城古建的手绘工作。今年的绘画任务全部移到了晋中市范围,时间紧,行程急,对他的采访只能依靠电话和微信进行。然而,透过他发来的文字,记者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于山西古建执著的热爱。

今年38岁的连达,黑龙江人,现居大连,自由职业者,网名小虎,古建筑爱好者,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因醉心手绘古建,还被人戏称为“破庙专业户”。

谈及对于古建的热爱,连达很简洁地用了四个字:一见钟情。

20岁时,因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达揣着3000元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独自旅行。首站,他选中了北京。在那里逗留了一周,后听闻山西有很多古建,一张车票直指平遥。双林寺、镇国寺让他震惊了,在平遥城墙下,他更是绕行了好几圈,根本不想走,他便租了辆自行车,日日到村庄里转悠。看得多了,就有了想把它记录下来的想法。于是他找了几张白纸,一支铅笔,凭着美术课上的那点基础,顾不得好不好看,把看到的古建勾勒出个样子,只想离开这里后,可以拿出来看看,以解相思之苦。

“当我第一次站在那些古建筑前,全身的血液都开始兴奋和沸腾,感觉自己似乎被召回到了久远的家园。置身于这种古朴传统而幽雅的环境里,我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文明瑰宝,是我用一生来追寻的目标。”时隔18年,连达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用画笔来记录古建,除了一时兴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当时的连达还是一名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可能为他购买照相机这样的物件。就这样,连达半路出家自学起了钢笔手绘和建筑透视等方面的知识,开始尝试着手绘古建。

连达坦言,最初的时候,也曾错误百出,画得歪歪扭扭,作品难以入目,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咬牙坚持了下来,而随着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他终于用钢笔手绘这种方式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记录古建之路。

千里独行“闯”三晋

然而,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这种一见钟情的热爱后来竟转化成了十几年坚持不懈的执著坚守,为此连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采访中,连达告诉记者,这种边游览边绘画的旅行方式早期其实有些漫无目的,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都画过一些。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山西作为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涵盖年代跨度最大的古建筑圣地,成为他最终系统手绘古建的不二之选。尤其是2012年,他的部分作品有机会结集成《山西古建写生》画册出版,对他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从那以后,他开始系统地逐地区、逐县市进行扫底式古建筑写生和记录。

按照设想,连达先从古建筑密度最大、早期遗存最多的晋东南地区开始入手,即长治和晋城两地,尤其以晋城市下辖的高平陵川泽州阳城沁水等五县市跑的地方最多。沿着丹河、长河、沁河沿线古村寻访,进入太行山区深处,不辞辛劳地寻觅和创作。这些年,他每年都要跑到山西两三次,每次时间都在20天到一个月不等,仅在晋城境内就画过近200幅古建筑写生作品。

每次出行,连达都会携带一只重达50多斤的背包,装有各种用具和画具以及衣物等必备品,奔走在晋城的山山水水间。为了节省费用,他曾住过乡镇上的小旅店、老乡家的小屋子,也住过公路边废弃的汽车修理铺。也曾经历过在倾盆暴雨和大风降温中落魄不堪瑟瑟发抖,紧勒腰带饥肠辘辘地咬牙坚持写生和翻山越岭徒步跋涉走掉过鞋底的事情。还有一些庙荒废已久,里面的草都长得及腰深了,庙门都坍塌淤埋了。这时候他只能爬高翻墙,甚至从墙洞钻进去,从破烂的门扇下面爬进去,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2013年的夏天,连达在高平和陵川一带数次惨遭暴雨天气,人被淋得全身湿透倒不说,接连不断的雨天实在是影响写生,只能望天兴叹。后来,他索性将手绘工作改在了每年的春秋两季行动。

时间则更加宝贵,每天天一亮连达就会出门寻访古迹写生,天不黑根本不停笔。经常赶不上吃早饭和午饭,他就买一些太谷饼带着,早上吃两块,中午边画边再吃两块,基本不停工地画到晚上再找地方吃点热面。为了赶时间,他甚至坐在臭气熏天的旱厕和垃圾堆旁一边嚼干粮一边写生,连老乡都说他是个疯子。虽然每天连续的奔走和长时间静坐写生经常使他极度疲劳,坐上班车就能睡着,晚上躺下之后更是全身酸痛,但只要天一亮,他就会立即抖擞精神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执着坚守只为传承

鲜为人知的是,连达对于长城也是痴迷的。正如他自己所言,十几年间一直在走长城和画古建之间犹豫不定,难以取舍,实际上两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从1999年第一次接触古长城,十多年间,连达基本上走完了从山海关黄河之滨的大部分明长城,翻越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拍摄和记录了大量的长城现状资料,手绘了不少长城的作品,搜集和制作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散佚长城碑刻拓片以及文字砖拓片,也把自己青春和勇敢的记忆留在了沧桑的古长城上。他曾经带着妻子(那时候尚在恋爱)走了许多地段的古长城,后来他们的婚礼也是在长城上举行的。那种患难与共的经历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宝贵财富,也是妻子至今坚定理解和支持他的坚实基础。

而这些年,连达的事迹也引起了媒体和文化界的关注,《中国国家地理》刊发了连达关于河西走廊汉代驿站悬泉置的复原图以及甘肃长城沿线一些代表性建筑的手绘插图;“老家山西”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他的山西古建筑写生作品专辑;他的绘画、摄影作品在《在路上-山西》、《中华遗产》、《长城》、《考古汇》等书籍、期刊和杂志相继发表,这在无形中更加坚定了他手绘古建的信心和决心。 

千里独行,感动的事情也不少。在晋城写生的时候,连达曾得到过许多乡亲热情的帮助。一次在大阳镇汤帝庙画到了中午,热心村民端来了热乎乎的面条,不但把他的肚子撑得滚圆,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在冶底村岱庙写生时也得到了类似的帮助,对于习惯了啃干粮喝凉水的他而言,能够有热面果腹,简直是暖到了心里。还有一次,一个初春寒冷的早晨,他到大东沟双河底村成汤庙写生,管庙的大叔不但打开庙门请他进去,还回家取了几个热乎乎的烤地瓜送给他吃,说:“来这么早一定没吃饭,天气还很凉,不吃点东西哪成。”一顿饭虽然简单,这份淳朴与善良却让他格外难忘。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连达曾经从某个乡镇一路向北,一天跑了5个村,没有一座庙能进得去,相当遗憾。还有的村民认为他把那些沧桑破败的古庙画下来会给他们当地抹黑,更是绝对不允许。不过相比这些,一些古建筑和古村落日益残毁消逝的现状更叫他伤心和无奈。而他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多走访和绘画,希望它们能以另一种形式长存下去,为世人留住它们的身影和宝贵的记忆,并能以这种方式唤起更多人对它们的关注和保护。 

“面对日渐凋零的古建筑,用自己熟悉的钢笔写生形式来进行描绘和收藏,我认为这是使命的召唤,让我从到此一游的过客真正变成了情感和这片热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分子。”连达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年手绘古建,他的目光始终一视同仁,寻访到的古建无论年代长短,完好与否,他都“不挑食”。很多偏远之地的古庙、古墓,往往残破颓败,但只要有轮廓,就可以入画。

本文转载自《太行日报》

新书推荐:连达著《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

现特别邀请连达老师毛笔签名上款,购买请扫码

签名欣赏

目 录

霍太山下存古邑

霍州鼓楼

霍州祝圣寺

霍州署大堂

赵家庄观音

杨枣村普照寺

洪赵大地映飞虹

洪洞县关爷楼

广胜下寺

水神庙

广胜上寺

早觉村北门

早觉村二郎庙

坊堆村碧霞圣母宫

石桥村泰云寺

辛南村女娲庙

辛北村玉皇庙

马牧村华严寺

西李村观音庙

贺家庄玉皇殿

铁炉庄千佛阁

韩家庄玉皇楼

韩家庄魁星楼

万安石牌坊

王绪村东岳庙

万圣寺

西昌文昌

东梁村元武楼

西义村玉皇楼

伏珠村弥勒

赵城镇文庙大成殿

赵城镇龙彰世显石坊

北马驹村三结庙

元曲余音绕平阳

魏村镇牛王庙

东羊村后土庙

王曲村东岳庙

临汾市铁佛寺

襄陵与银太平

襄陵镇城隍庙

襄陵镇文庙大成殿

西徐村三教庙

福寿村魁星楼

京安村钟楼

古城镇关帝庙牌坊

汾城镇古建筑群

城隍庙

文庙

文昌祠

学前塔

鼓楼

关帝庙

社稷庙

洪济桥

古堡门

尉村后土庙

西中黄村春秋楼

北膏腴村善慧寺砖塔

北贾坊村魁星阁

德西毛村节孝坊

史威村普净寺

上北梁村灵光寺琉璃塔

陶寺村关帝楼

敬村魁星楼

敬村观音庙

丁村古民居

曲沃侯马寻旧迹

曲沃县四牌楼

白冢村碑楼

曲村大悲院

牛村董氏砖雕墓

马村贾氏节孝坊

张少村卫氏节孝坊

三晋故都探新绛

绛州三楼

绛州署大堂

绛州龙兴寺

绛州天主堂

绛州文庙

三官庙

后稷故乡访稷山

杨赵堡阎家举人院

武城村段氏节孝坊及碑楼

太杜村社稷庙牌坊

稷山县稷王庙

南阳村法王庙

马村青龙寺

上费村李氏兄弟散粟义行碑亭

上费村李家大院

白家庄玉壁古城

勋重村王氏节孝坊

萦回跋涉黄河津

津市台头庙

河津市真武

连伯村高禖庙

西梁村双碑楼

上山下乡闯故绛

灌底堡景云宫

乔寺村碑楼

东下吕村文昌阁

横东村成汤庙

绛县文庙

张上村太阴寺

南柳村泰山庙

南樊镇石牌坊

桐乡浅寻亦闻喜

东镇保宁寺塔

闻喜县文庙

郭家庄石牌坊碑楼群

温公桑梓禹都夏

夏县文庙大成殿

夏县武庙

上冯村圣母庙

司马温公祠

万荣圣迹耀河东

万荣县飞云楼

万泉乡文庙

南阳村寿圣寺塔

平原村薛瑄家庙

太赵村稷王庙

中里庄八龙寺塔

荣河镇秋风楼

临晋猗氏觅塔影

临猗县妙道寺双塔

闾原头村永兴寺塔

临晋县衙大堂

临晋镇文庙

中条巍巍屏永济

董村戏台

东姚温村牌坊

中条山尧王台

中条山万固寺

中条山栖岩寺塔林

蒲州普救寺

蒲津渡唐代铁牛铁人

崇宁宫阙照解州

解州镇关帝庙

唐元瑰宝荟芮城

芮城县永乐宫

龙泉村广仁王庙

芮城县城隍庙

Hash:763ec2ce76714c85acf2380d2cdcb8c11ce2ab7b

声明:此文由 废纸帮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