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游客的困惑:地上文物看山西,怎么山西还有这么多地下的宝贝

我们都知道,山西地面上的古建筑或是文物那都是数不过来的,但是,你知道吗?山西地下的文物也不少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山西博物馆看看这些曾经被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吧!

大河口墓地

于山西省翼城县,面积约4.5万平方米,是一处西周时期的大型墓地。2007年以来,出士青铜器、玉器、漆木器等各类文物2.5万余件,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学家据出士器物的铭文判断,大河口墓地为西周霸国墓地。霸国在西周早期得到周王分封,与周王室燕、晋、芮等国都有交往,约春秋早期被晋所灭。

永凝堡一坊堆遗址

位于洪洞县河东岸,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出士大量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珍贵文物。洪洞县为汉代的杨县,《汉书•地理志》河东郡下注引应劭日,杨县即〞杨侯国〞,也就是《国语 •郑语》"霍杨、魏、芮〞中的杨国,春秋时被晋国所灭。

平朔汉墓

天山西的平鲁朔州一带,在汉代曾是汉王朝与北方的勾奴等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20世纪80年代,平朔汉墓的发掘,以15000余件出士文物为我们铺开了一张汉代山西北部生活的历史画卷,多元共存的文化面貌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状况。平朔汉墓中发现了一批有匈奴、鲜卑民族特色的墓葬,出土具有北方草原民族特色的文物近百件。右玉县大川村出士的胡傅温酒樽等汉代铜器,中原器型与草原装饰浑然一体,是胡汉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物证。

宋绍袓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是一处北魏墓葬群中的一座。据所出墓志砖可知,此慕为北魏大和元年(公元477年)宋绍祖墓。墓中出士仿木构石椁和大量陶俑。石椁为仿木构三开间单檐悬山式殿堂建筑,分前廊和后室,由数百块青石构件拼合组成。出士陶俑170余件,以牛车为中心,可分为甲骑具装俑、鸡冠帽武士俑、风帽仪仗男俑、披铠步兵俑、男侍俑、女侍俑、胡人伎乐俑等种类,骑兵、步兵、使乐和侍仆等组成盛大的出行队伍,既承袭中原传统,更显示鲜卑特色。

司马金龙墓

司马金龙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为砖动多室基,是北驶貴族司马金龙与其妻钦文姬辰的合葬墓。1965年发掘,出士有幕志、石雕帐座、贴金木兽头、陶俑、漆画屏风板、石棺床等各类珍贵文物450余件。其中既有充满游牧风情的器物,也有充满江南意趣的器物,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司马金龙下葬于北魏大和八年(公元484年),其父为投奔北魏的东晋皇族司马造之,其母为北魏河内公主。

Hash:d0ff972bfa1878eb5f32788a47d4fac135a34b23

声明:此文由 時代樹暴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