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古居丨“莫言前朝旧人,此王不负家国”王琴堂故居

王琴堂故居,位于河北省邯郸丛台区历史文化街区邯郸道(俗称串城街)”。始建于光绪年间(1898)即王琴堂任知县前后。

王琴堂,两次总纂《邯郸县志》,清代邯郸城最后一位进士。根据文献记载:王琴堂,1889中举人,1904中进士。游学早稻田大学,精英、日语。1912年被选入省议会,次年赴任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知事。后回邯郸担任邯郸商会会长的职务。晚年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办怀幼学校。现邯郸丛台黄粱梦吕仙祠有王琴堂碑刻。

王琴堂故居分为西院东院,整个西院南北长五十米左右,东西宽约五十米。原来在新街路东,坐东向西还有个东院,解放后的门牌曾编为新街19号,后来改为新街23号,东西两个院子相加占地大约三千多平方米。

王琴堂一家人的生活、外交主要在西边院。进北门院是按照中国北方传统庭院、砖木结构建造的民居四合院。与传统四合院不同的是西房为正房,南、北为厢房。临街倒座房有五间,进北门可见院内的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明三暗二,五间房。

正房前廊廊柱上有对联,廊柱、门窗、及檐口、橼头至今仍可见油漆彩画的痕迹。院中有月亮门,将内外宅分隔开。全院的房架子、檩条、柱、柁、槛、橼以及门窗、隔栅墙均为木制。外墙体用青灰色磨砖砌墙勾白缝,内墙体填充茅草土坯砖找平,再抹上白灰。

家人出入的三个街门以及门楼、西跨院的穿堂门及倒座房的窗口均采用圆拱形顶砌成,院内主要通道用青砖铺设。正房前对称栽种有两棵梅花老树。街门是用厚厚的木板制成。整个四合院虽不奢华,但布置简朴典雅宁静,充满了书香翰墨气氛。

临街倒座房是王琴堂在世时的客厅兼书房。北边大门口外,原竖有一对旗杆。按当时规矩,只有获得进士功名的人才有资格立旗杆。大门的门楣处悬挂着“进士第”匾额。

北门的南面是中间门。中间门是南院的出入门,居住的是他的胞弟王跻堂,后来王琴堂过继给其弟的次子王绘也在南院居住。南院的建筑格局和建筑风格与北院完全相同,只是正房南北长度比北院少两米多。

西区还有一个南门,这个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是当年专走马车、轿车的大门。进了门,是东西长近四十多米空旷的院子,这个院子的功用是安置骡马牲口和停放大车和轿子。院子中间有一口井,井边还有两棵大槐树、凉晒衣物竹竿等。

相较于邯郸地区的其他古代民居,王琴堂故居少了几分奢华,但仍旧是邯郸城的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王琴堂故居房子外墙虽已破败不堪,但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气势恢宏。

房屋建筑是活着的历史,1995年邯郸市人民政府把王琴堂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邯郸近代历史名人乃至清代民国时期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Hash:0657f03eb6eb59900a8883649afc2a820aa3aa91

声明:此文由 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